高中会考复习策略

2009-11-24 07:54张雁雁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效率策略

[摘要]高中会考是国际通行的教育评价制度,是国家承认的省级高中文化科学毕业水平考试。高中地理会考是对学生高中一年来的地理学习情况的一种检验。命题的着眼点是基础教学,在短暂的时间里提高会考过关率尤为重要,所以教师应在会考复习阶段采取一些策略,从抓基础、抓教材、抓效率、抓技巧等方面来探讨高中地理会考复习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会考复习;策略;效率

高中一年的时间里既要完成地理上下册的教学过程,又要指导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会考复习,时间很紧,但最后一个阶段复习工作不容忽视,有利于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综合整理,系统归类,纵横沟通,找出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学生易混易错之处,以便学生更好地识记和运用,顺利通过会考。本人根据近些年来的经验教训,谈一下教师应如何引领学生进行会考复习。

只有认真研读会考标准,结合会考考点进行备课,结合会考考点进行课堂设计,上课时才能知道跟学生讲什么,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明白考什么,怎么考。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钻研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明确哪些知识是识记,哪些知识是理解,哪些知识是应用,领会会考精神,分析历年试卷,并对考题具有预测精神,有助于学生会考的过关。对于识记的知识,应抓基础,反复复习,对于理解的知识,要教会学生解题的技巧。同时每一年的会考说明中对知识的要求不同,难度要求也有所变化,有一些考试中新加上,有些删掉了。

根据这些年的考题发现,试卷比较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突出重点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了知识的覆盖度,很多知识属于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例如纵观02年5月到08年12月的地理会考原题,二卷中的大题几乎都是课本原图,例如07年12月的47题,就是课本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原图,2007年5月48题就是课本海水热量收入和支出图,但从答题结果来看,并不理想,体现出了看似简单的题,学生不一定能很好的掌握,所以一定要反复强调课本的重要性,反复带领学生看课本的重点内容,重点图幅,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扎实。

狠抓基础知识教学,以便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规范的地理语言,能对相似的概念进行正确、有效的判断,使之成为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网络。在复习教材时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比较,一切知识回归课本。比如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气候类型的比较;各种循环类型等等。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读图能力是检验地理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地理会考评价学生的一种体现。要交给学生看图的方法,从书上最基本的图开始,哪些要素是从图中能直观看到的,哪些要素是从图中能得来的,哪些要素是所要求的。再带着学生做一些相关的题来巩固。

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比如我上课时出了一道我生活中遇到的一个问题,我的老家在鸡西,我从秦皇岛出发,选用什么样的交通运输方式回家最合理。学生们通过复习课本7.1,认真比较五种交通运输方式,有同学说从秦皇岛至牡丹江选择铁路,从牡丹江到鸡西也选择铁路,还有同学说,从牡丹江到鸡西选择公路。还有同学说先坐火车到北京,从北京做坐飞机到牡丹江,再坐火车到鸡西。通过学生们集思广益,以及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分别说出各种选择的利弊。再比如气候类型,学生举出世界不同国家的气候类型,并说明气候的形成原因、气候特征及对应的自然带。这样有关其后的知识就联系在了一起。

高一地理上学期任务完成必修上册,而下学期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既要完成地理下册,又要组织学生会考复习,而地理的课时依然是三课时,所以留给会考复习课的时间并不多,也就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加在一起也不超过12节课,要想提高学生的过关率,必须有高效率的教学。

虽然是复习课,但要做到比平时新课还要精彩,很多老师认为复习课就是新课的浓缩,翻来覆去的赶时间又把课讲一遍,尽管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效果并不好。甚至有的学生产生了厌学的思想。为什么这样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呢?主要原因在于在于复习中教师没有使学生在头脑里建立起地理知识的框架结构,没有理解地理知识系统中的逻辑关系。如果我们教师不能充分认识到这些,而在复习内容多,时间紧的情况下,急功近利去走捷径,照本宣科,让学生把一些重点知识勾画出,并记忆,学生会感觉到这么多零散的知识,无从下手。而如果教师把这些零散的知识穿插在一起,采用联习法、比较法、口诀法等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时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带动起来,教学效果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复习到农业地域类型,可以采用比较法,从各种农业地域类型代表区域、代表国家、区位因素等方面进行比较记忆,了解其区别和联系。比单独复习,按节复习省时间,效果好。

近年来由于学校的扩招,学生情况参差不齐,再加上本地区中考不考地理,很多学校对地理学科不重视,出现了地理课上有时上其它科,或干脆就不开地理课的现象。结果很多学生连最起码得地理常识都不知道。再加上文理科分班,理科生不重视地理会考,往往出现了地理课上纪律混乱、一盘散沙,或者干脆把地理课当作休息课、睡觉课,而这些现象主要出现在差生上,因为他们不爱学,也不相信自己能学的懂。出现以上捣乱课堂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要想提高会考的及格率,必须帮助这些差生,这也是会考的一个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学完、学会全部课程。对这部分学生,一方面要做好思想工作,启发他们的内在潜能,鼓励他们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只有他们有充足的自信,相信自己的勇气,再加上教师真心实意的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就一定能在课堂、课下转变他们;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给他们补补课,给他们“开小灶”,帮他们巩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一旦他们有进步了我们还要表扬他们。这样就会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一旦这部分学生成绩提高了,会考的及格率就会大幅度提高。

同时也要采取梯度教学,关注那些成绩好的,学习方法好的同学,要让他们认识到,经过努力地理成绩“过关”(即及格)不难,但要达到“优秀”就不容易了,他们的目标就应该是优秀。那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提高自身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知识的理解能力,并能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

近些年来在地理会考题中,不仅仅是书上的原材料、原图。有些材料是时事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要求学生拓宽视野,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和科学发展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京沪高速铁路的修建、亚运会、奥运会召开等等,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理解地理,学习地理。

在距会考半个月时,把会考纲要中的各章节习题再做一遍,并就易错题再次强调。并把相应的知识点回归课本,以达到综合提高、整理知识、查漏补缺的目的。这一阶段可以大量的处理习题,同时可以把历年的会考题让学生自测,利于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巩固,对模糊的概念澄清。我们在进行地理会考时,把从02年到08年的会考原题,以学生自测的形式,复习旧知,检验复习情况。在距离会考一周左右的时间,可以由地理教师自主命题,难度略高于会考,并对考试结果进行细致的分析,分不同层次对学生进行学法以及复习的策略的指导,着重强调查漏补缺,回顾重点。这个阶段没有必要再大量的做题了,以提高答题技巧为主了。

学生在答主观题时,答题不能按照课本上的规范语言说,出现了很多口语,而失了很多的分。例如:课本上的原话要尽可能一致,不要通过自己的理解加工来叙述。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答主观题时,尽可能带着学生多看书。另外学生在答题时会出现错字现象,也要指导学生注意字的正确使用。以上是我对于会考复习的一点点拙见,希望与同仁共享。

作者简介:张雁雁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一中教师。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效率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Passage Four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