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2009-11-24 07:54由晓梅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手段创设情境

[摘要]本文结合物理教学实际,阐述了物理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原则及手段。课堂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习惯,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地、成功的开展学习活动。我认为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情境和素材,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关键词]情境;创设;手段

一、情境创设的原则

一是情境创设要有趣味性 兴趣和爱好是每个人学习、探究的最大动力。教师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兴趣,使学生带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考。例如:讲《超重和失重》时,把一饮料瓶底部扎一小孔,装满水后,学生发现水从小孔流出。教师接着问:“当瓶从高空自由下落时,水还会从小孔流出么?”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并讨论。于是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进入探索新知识的阶段。

二是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 情境创设要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能被大多数学生理解和接受,所以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实际来创设。如果选取学生不熟悉的、不好理解的情境,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反而降低学习情绪。

三是情境创设要以培养能力为目标 创设情境在于揭示物理现象,唤醒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不能单纯为了营造生动、活跃的教学气氛而设。情境创设要由情导思,实现感性和理性的结合,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结合。如:教师在讲大气内存在压强时,通过让学生亲自表演模拟马得堡半球和“瓶吞鸡蛋”的实验来创设情

境,既调动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还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情境创设的手段

一是通过表情和特定情境表情和语言是老师与同学之间交流方式,老师要多运用表情和语言描绘得生动课堂氛围,使课堂融洽、后发气氛和谐,使同学既在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当学生答不出问题时,教师的微笑会帮助他消除紧张情绪,鼓励他积极思考。教师的一句循循善诱的话语可以化解学生的尴尬。语言更是创设情境的重要的角色,使用不同的话说出来会产生不同的情境。例如:在讲《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一节时,有如下两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声音是怎样发声,又是如何传播的呢?”第二种说法:“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如高雅的音乐声、老师的讲课声、汽车的喇叭声、昆虫的鸣叫声、广播声等。通过这些声音我们可以知道国家大事,可以获得知识,也可以互相交流。这就是说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一个重要渠道。既然声音如此重要,那它是怎样发声的,又是如何传到我们耳中的呢?”显然第二种说法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二是通过实验创设情境 同学不仅可以在教学中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习能力。而实验则是培养能力的重要方法。通过老师诱导同学一步步地演示学习,还可以通过同学独自探索性实验,都是锻炼同学的观察能力方法;比较、分析、推理、判断、归纳的这样更好的锻炼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讲《摩擦力》一节时,在玻璃杯里装上半杯大米,把一根筷子插在中间,将大米压紧,使筷子直立,再继续往里加少许水,等一会儿,拿起筷子就可以把装满米的玻璃杯提起来。想想这是什么道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学生头脑里产生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创设这样的情境,促进了学生求知探索的情绪。将学生们听、看、思考、表达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对教师接下来的讲课内容自然感兴趣,在这种情境之下,学生们会愿意学而且乐于学。值得注意的是,实验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和提示。思维有向的进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终获得知识。

三是通过形象创设特定情境 利用图片、动画等结合文字、声音创设形象情境。通过学生看,听,实现教学的目的。这也包括一第列多媒体技术。利用图像、动画的直观、生动、形象使老师与同学的能更好的交流,通过这一间接手段使学习变得更丰富多彩。比如,在讲《电场线》时,挂一张挂图比用语言叙述和在黑板画电场线更直观、准确、易理解。还有一些课堂没法用实验条件,这样宏观就难以表达出微观现象等,可以利用实验录像来表达动或静.比如,讲%倭W由⑸涫笛槭保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腄馐笛椋学生生动的观察到散射现象,很容易的得出结论T銮苛搜生学习抽象知识的兴趣?

四是通过举例创设情境 举例是传授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创设情境的重要手段,我们可以设计有针对性的例子,以求所需创设的情境。例如,在讲弹簧弹力公式时,许多学生把弹簧的变化量搞错,这时教师在讲课时创设这样的情境。例:弹簧原来的长度是300mm,在它的下端挂上400g砝码时,弹簧的长度是340mm。问在弹簧的下端挂上150g砝码时,弹簧的长度是多少? 教师先在黑板做如下演算:设在弹簧下端挂上150g砝码时,弹簧的长度为Xmm,则有400:150=340:X ,得X=127.5mm。算完后问学生:“这算法对不对?”有的学生回答“对”,有的学生回答“不对”,也有的沉默不回答的。教师不加说明,又做如下演算: (340-300):(X-300)=400:150,得X=315mm,问学生“这个算法对不对?究竟哪个算法对?”学生一看黑板两个数不一样,不敢盲目的回答,而在聚精会神的观察,核对书本,比较异同。此时学生议论纷纷,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观察学生的举动,看时机成熟,就在黑板写出“弹簧伸长的长度”几个字,并在下面划了红线,点出解这道题的关键所在。使学生有目的、有重点的思考问题。结论已经明显,然后教师指出“弹簧伸长的长度”和“弹簧的长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定要区分清楚,第一种算法就在于把“弹簧的长度” 当作“弹簧伸长的长度”而误解。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可以澄清他们易搞混的概念,纠正他们易犯的错误,帮助他们学好重点,攻克难点,揭开现象的迷雾而抓住其本质。

五是通过典故、史料及与生活、生产实例创设情境 在高中物理课本中,有许多典型的科学典故和史料,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讲一些名人轶事、历史故事,既让学生去追踪科学家的探索轨迹,去体验创造发明的境界。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也有些与生活有着极为密切联系的实例。如海市蜃楼现象、原子弹的产生。录音机的录音和放音原理、电饭锅工作原理等等。通过这些情境,能够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并增强了学生关注社会,关心生活的意识。

六是通过提问创设情境学习自质疑开始,即所谓有疑则思,有思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一般由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构织一张思维之网。它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融汇其他情境之中的。一堂成功的物理课必然贯穿着激疑、导疑、释疑的层层深入过程。创设问题情境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先学生所想,设身处地的从学生的角度去体验学习过程,预测学生接受知识可能存在的问题,找出在思维的什么位置存在障碍。选准问题的切入点,然后思索创设什么样的问题情境更能突出矛盾,激化思维;如何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提出问题更有利于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深化,最终排疑解难。设置怎样的问题台阶才能诱发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思,有所得。

总之,创设教学情境是每一位物理教师备课中必须深思熟滤,重点突出的内容。教师要利用素材,创设适合自己教学的情境。

作者简介:由晓梅,大连市旅顺第三高级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手段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逻辑接续及其表达手段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临机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