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组制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2009-11-24 07:54朱旭明
师道·教研 2009年10期
关键词:值日班委组员

朱旭明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各地出现了一批课改精英和优秀班主任,“自主、合作、创新”正是他们带来的新的教学管理理念。而让笔者感触最深的是杜郎口中学的教学管理模式,他们敢为天下先的创新作为,使一所面临撤消的农村学校办得有声有色,这其中重要的一点,就因有了“学习小组制”的全面落实。

我校也是农村学校,在教学管理上面临严峻的形势,传统的教学教育模式已经适应不了学生发展的需要。鉴于此,笔者作了一些尝试,希望借以走出我校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困境。

一、学习小组制度的构建

小组,是人数较为少、操作灵活、机动性强的一个小集体。以四人为一组较为合适,组长由成绩好、纪律性强、能起带头作用的学生担任;组长相当于小班长,负责全组同学的学习、卫生、纪律、行为规范,然后再把相关工作分配到其他组员手中,每人负责一项,作为以后班级管理的分工。这也是魏书生所说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的班级管理模式。

那么,应该怎么分组才能使全班60名同学都乐于接受呢?为了得到更多学生的支持,笔者先找来期末统考前15名的同学开小会,向他们传达班级管理设想,并希望他们支持同时担任学习小组长;我给他们讲清实行这一制度的好处,给他们吃一颗定心丸。然后再找来班里的后进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跟他们讲述社会的现状、学校的现状、班级的现状,希望他们不要放弃学习。最后,再把其余的学生召集起来,让他们把握这次机会,争取学习更上一层楼。经过三次会议后,全班同学对学习小组制都充满了期待。分组工作也安排好了,组长在三个分数段中各选取一人。至此,学习小组就组建完成了。

二、学习小组制度的尝试

起初,笔者创建学习小组时主要是为了让全班同学形成良好的学风,通过小组竞争、小组对抗的形式促进班级建设。但后来认识到,我校是农村学校,学生的纪律意识、学习意识较差,并有许多不良行为习惯,从而使这一制度的应用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于是笔者陷入了沉思。虽然我班的各项工作开展得还算顺利,但也蕴藏着严重的问题,回想起来,这学期我班实行的值日班长制、学习小组制、德育考核制、值日督察制、晚修值日制、科代表责任制、班委分工责任制,等等,制度虽多,但很多落实不到位,以至于形同虚设,而笔者又面临繁重的教学任务。“能不能把这些制度合在一起”,这一想法在笔者脑海中一闪而过。思前想后,笔者认为可以把这些制度融合在学习小组制里面,即全班分为15组,每组管理班级一天,负责这一天的班务,为这一天的值日组,四名组员各负责一项,由班委监督考察。为了调动各组的积极性和提高其竞争合作意识,笔者分别设立了每三周评选一次优秀组、优秀组长、优秀组员、进步组员等奖项。每次评选时,都由学习小组长写出书面材料,交班委核实;再由班委投票,评出优秀组三个,优秀组长三名,优秀组员八名,进步组员三名;最后由获奖者上台发表获奖感言。至此,学习小组制度开始投入使用。

三、学习小组制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学习、卫生、纪律、行为规范,这些都是学生来到学校须重点学习的东西,而这些也是每一位班主任要严抓的工作。笔者把这些都分工给当天值日的小组,每人负责一项,由组长调控,并且把每个同学负责什么工作上报给班委,由班委进行监督考核,并落实职责。如负责学习的同学:须记录好当天交作业、单测成绩等情况;负责卫生的同学:须记录当天打扫保洁区、教室的情况,当天乱扔垃圾的情况等;负责纪律的同学:须记录当天迟到、早退、旷课的情况,当天课堂纪律情况等;负责行为规范的同学:须记录当天“两操”的情况,当天学生穿校服、戴校牌的情况,以及同学的言行情况等。

至此,管理与被管理的相结合,提高了每一个学生对班级管理的参与度,使他们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也使他们清清楚楚地明白了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从而使他们在学习、卫生、纪律、行为规范等方面知道更多,知道自己的责任和利益,知道自己的言行会给同学带来什么结果,知道自己哪些方面不足。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对生活充满好奇,也渴望融入生活,更渴望自己的才干得到同学、老师的认可,渴望自己获得成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自从我班实行学习小组制度以来,学生的学习习惯越来越好,班里学习的气氛日渐浓厚,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现象越来越少,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班级凝聚力也在一天天增强,一股好学、上进、讲文明的风气正在悄悄地形成。

责任编辑邹韵文

猜你喜欢
值日班委组员
你的不开心,让园艺温柔治愈
小组落幕
换位思考·民主协商·和谐发展
——“班服风波”折射出的带班理念
“终极班委”诞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