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惊雷·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60周年纪念

2009-12-03 08:25
航空知识 2009年9期
关键词:投弹氢弹烈度

1972年1月7日,中国西北大漠,一架强5型强击机凌空掠过,进入预定试验航路后,飞行员操控飞机上仰,机头仰角达45度时,按下了投弹按钮,飞机顷刻猛地一震。彝族飞行员杨国祥知道,机腹下方挂载的中国第一枚实战型氢弹已经顺利离机。当那朵蒸腾的蘑菇云雄伟地拔地而起时,中国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以自己的方式,向国人和世界彰显了自己的大国实力。以战斗机甩投核武器的方式进行核打击,带有冷战时期核阴影的深深印记,值得庆幸的是,这一幕在冷战中并未真的出现在战争中。就在这次成功甩投前的1971年12月30日,杨国祥在首次甩投试验中曾遇到了惊险的一幕——按下投弹按钮后氢弹却无法摆脱挂架,不能投下!在反复尝试均告无效后,杨国祥果断决定带弹着陆!凭着过硬的操控技术和良好的心态,他驾驶着仍挂着氢弹的强5平安着陆。故障排除后,杨国祥于1972年1月7日再次起航,顺利完成了氢弹甩投试验。

昔日强5甩投氢弹,在冷战大势中对中国的确有着不小的意义,当年核战阴影并不是耸人听闻,而今此时已非彼时。核武器虽然雄踞人类迄今发明的所有武器杀伤力之巅,但其威慑力及其对国家地位的影响力却在时光的流逝里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核武器作为发射架上的终极威慑,越来越多地被认为缺乏“实效”。在武器装备建设体系中,打击手段的多样性和战争烈度与范围的可控性正在受到更多的关注,显然核武器“刚度”太大而“弹性”不足。现代战争可能会因进程的发展烈度不断加大,但动用核武器给自己造成的毁灭风险不会比给对手造成的更小。虽然今天核技术仍然是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象征,但其表征意义已经弱化。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实力的内涵和外延都趋于更加丰富,一国实力的真正提升,细致缜密的战略筹划和科学有效的发展实施显然更具意义。

航空知识杂志社

2009年8月1日

猜你喜欢
投弹氢弹烈度
外挂装置助投弹电阻值不合格故障分析与预防
投弹小能手
高烈度地震区非规则多跨长联连续梁抗震分析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中国“氢弹之父”
——于敏
基于分解进化算法的飞行器投弹规划*
氢弹,不过如此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318国道沿线芦山地震的震害特征与烈度区划探讨
什么是地震烈度,它与震级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