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剧舞台的时代创新之作

2009-12-07 03:38
艺海 2009年10期
关键词:女将军湘剧舞台

曾 致

湘剧和京剧一样是大剧种,一般擅长抒写比较厚重的历史题材,呈现出大事件和大背景。湖南省湘剧院新近创作演出的大型现代湘剧《李贞还乡》,则跳出了宏大的叙事诉求,在大的时代背景定格下,变换话语方式,以世俗的感性关怀,细腻的情感主线,生动地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女将军的戎马人生和心路历程。全剧情节跌宕起伏,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给观众带来内心深处的震撼。剧本之所以成功,并非剧中的人物有多么高大,多么高尚,多么伟岸,而是剧中的人物那么平凡,那么朴实,那么富有人情味等而赢得了观众的掌声;它不像以往戏曲舞台上讲述空洞的人生哲理,或者作为政治意念的符号化人物,他们用自己的朴实行动阐述着我们的时代之所以能够进步,人民之所以能够幸福,祖国之所以能够富强的深刻道理——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

《李贞回乡》由国家一级编剧盛和煜创作。剧本的文学性非常强,文采辞章、戏曲性、戏曲结构和它所承载的思想、观念、情感、内涵,都是独树一帜的。该剧描写女将军李贞,在革命胜利后的19世纪50年代,回到家乡湖南浏阳乡村看望乡亲,由于见到了大革命时期久别了的战友秀姐、莫乡长,以及当年自己作为童养媳时的前夫古老三而产生的一幕幕回忆。选取了成立农会、学文化、闹祠堂、沉塘、童养媳、神权等等观众已经熟谙的情节和细节。李贞遇到她的前夫,一个被李贞和许多人视为“落后分子”的普通农民(古老三)后,两人交织于历史和现实中的种种冲突,直到有一天,她才感慨地发现这名“落后分子”原来也有一颗善良的心。水碾悠悠,岁月如歌。该剧用生动的故事深情地述说着人民群众的善良,说着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朴素真理,以独特的艺术视角,独特的叙事样式,独特的时空变换,独特的湘情湘音,赋予传统的湘剧艺术崭新的美学形态,既举重若轻、风趣幽默,又感天动地、令人回味!

《李贞还乡》中有多处闪回,也就是李贞对自己革命生涯的难忘回忆,为这部剧铺展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背景。现实和历史的穿插成为这部戏最大的特色。剧中有两条线并行,一条是李贞将军的革命斗争生涯,从她剪发出逃参加革命开始;另一条线是李贞将军在家乡的所见所闻。全剧一会儿过去,一会儿现实,人物不停地跳进来跳出去,而时空的转换又不停地推动矛盾的发展,给该剧的张曼君导演以充分的二度创作空间。

被誉为新世纪杰出导演的张曼君,凭借她丰富的舞台经验以及对影视艺术娴熟的掌控,巧妙借用电影的“蒙太奇”以及电视剧所惯用的“闪回”等手法,把时空转换得合情合理,非常自然地把观众一会儿从此情境带进了彼情境,一会儿又把观众从这个时代带入了另一个时代。如第二场“剪发挨了男人的打”与第四场“一纸休书闹祠堂”全是“回闪”。在第五场“这是珍妹子的菊花石”中,又出现了两处“回闪”。在处理上的难度是相当大的。这一场的第一次“回闪”,讲述的是秀姐与古老三两人回忆“马日事变”期间,许克祥反水,10万工农攻打长沙时的情景。属于“过去式”,导演的处理手法是,用一束红光照在秀姐与古老三身上后,让灯光逐渐变暗,此时,马上让队队手持红旗、梭镖、火铳的赤卫队员迈着雄健的步伐出场,有如巨浪一般通过天幕。紧接着,秀姐便激情满腔的唱出了“那一天10万农军声威壮,珍妹子她是妇女大队的大队长”一段荡气回肠的唱段:第二次“回闪”则是在秀姐唱完“突然间腹内阵阵剧痛,胎儿流产,她倒在山路旁”时,在天幕处,李贞将军步履艰难地走上台,搀扶着一棵大树慢慢地倒下。这时候,一束追光照着古老三身上,古老三深情唱出了“那一天我采药上山岗,见一条长长血迹洒路旁”的唱段。这段处理紧凑、果断,光束变化巧妙灵活,音乐转换流畅和谐,演员调度科学合理,舞台表现行云流水,层次分明。观众在观看时,丝毫感觉不到人工斧凿的印迹。

一出好戏,不仅在于它表现什么主题,还在于它怎么表现。湘剧《李贞回乡》正是抓住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酣畅淋漓,荡气回肠地表现主流艺术形态和宣传主流价值观,令无数观者为之动容,为之落泪。在作曲家韩伟、王湘强、陈明、陈飞虹在音乐上做文章,在用情上下功夫,每一板唱腔都可催人泪下,每一个旋律和音符都经过反复推敲,每一个间奏都让人感到毫不多余。在二度创作中,作曲家们凭其扎实和敏锐的艺术功力和与时代同步的审美取向,很好地把握了《李贞还乡》一剧的音乐节奏,舒畅自然,一气呵成,尽展湘剧高腔的艺术魅力。

戏剧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王阳娟这次扮演李贞将军,这是她艺术人生中一次新颖的角色挑战。它是一种虚拟化很强的艺术。王阳娟演戏很注重这方面的组合与结合,她行之有序且有效地给了所塑人物情感发挥的空间,既有客观的成分,又有主观的介入。她一边沿袭传统艺术的内容,形成人物灵魂的对话,一边用现代的意识,形成人物精神的形象。在剧中,既要演当童养媳时的珍妹子,也要演战功显赫的女将军李贞;既要演绎她从对革命的无知到对革命的成熟认识,又要从频频时空转换中,表现人物形象、性格瞬息变化,和大量的不同情绪、不同场景、不同时空、不同身份的长段演唱。充分表达了这位女将军宽广的心怀,细腻的情感。出身梨园世家王阳娟的表演不愧为当今优秀的表演艺术家,表演朴实生动,神形兼备,吐字清晰,行腔委婉,唱腔悠扬绵长,珠圆玉润。王阳娟细腻感人的舞台表演,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她动得自然,放得轻快,收得凝神,表得真切,悲得痛楚,乐得喜悦,弱得怜悯,坚得刚毅:能够从剧情和人物的发展需要去分析、领会唱腔音乐的内涵,融入角色的精神世界,充分揭示了角色的内心情感,做到了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演唱效果。给人以无限的艺术享受。

另外,该剧古老三的扮演者、国家一级演员曹汝龙,秀姐的扮演者、国家一级演员庞焕励,莫乡长的扮演者、国家一级演员唐伯华,女先生的扮演者、国家二级演员朱米等,都是当今湘剧舞台最具实力的表演艺术家,他们个性鲜明的形象,细致入微的表演,行腔自如的演唱,都为全剧增色不少。

湘剧《李贞还乡》洋溢着饱满的激情,闪烁出思辩性和启迪性的光彩,使观众在获得思想、情感、艺术的全方位的冲击和陶冶中,让理想和情操得到了升华。湘剧是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已成为湖湘文化的一个符号。如何使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承传和变迁过程中保存自己的特色?如何能让我们的民族文化在同现代文化的交融中不丧失自己独具的精神?实现传统戏曲的现代转换应该是湘剧艺术改革与创新的题中应有之义,湘剧《李贞回乡》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而又比较成功的探索。《李贞回乡》不愧是戏曲舞台上的一朵奇葩,展现了深刻的人文内涵,对当代社会具有启迪作用。

猜你喜欢
女将军湘剧舞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踩麻石”的戏曲
——湘剧之形成与发展探微
葛艳丽:生鲜电商传奇团队的“女将军”
女将军
曹汝龙湘剧艺术六十周年专场演出
湘剧《云阳壮歌》剧本研讨会
中小学校湘剧传承的实施现状与建议
我们的舞台
女将军李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