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2009-12-10 06:48
新课程·中旬 2009年5期
关键词:新教材原子化学

吴 峰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中对新旧教材的理解和比较,现就新教材的一些实物照片、风景照片、漫画等插图,谈一谈它们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利用插图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新教材中丰富、精美、涉及到多个行业的插图给化学学科增添了无穷的趣味性,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有利于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于化学教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是启蒙教育,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领到化学教材时,都怀着一颗好奇心,把教材从头到尾看个遍,总是被一幅幅形象生动的插图深深吸引。教师在上第一节化学课时,要牢牢抓住这一很好时机,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欣赏有关插图。例如: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的插图,是一幅小猫栖息在2200℃火焰之上的照片,学生们看到这张照片,就产生强烈的探究未知事物的欲望。老师问学生:“为什么小猫站在温度这么高的火焰上却安然无恙吗?”学生摇头、疑惑的同时,也充满了好奇与渴望。老师就应该在分析为什么的同时指出:“小猫是站在用具有绝热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隔热板上”,并向学生说明化学是材料科学的基础。学生顿时兴致勃勃、精神专注。进而,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课题1中的几幅插图,节日中点燃烟花放出的五彩缤纷的火焰;越王勾践的宝剑寒光闪闪,非常珍贵,宝剑虽然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多年,但并无丝毫锈蚀等,这些都与化学密不可分。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更加浓厚。让学生在惊讶中认识到化学世界的神奇、科学技术的伟大,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利用插图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对演示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答试题的能力

新教材的插图富有科学性、直观性、趣味性和指导性,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启发和点拨的作用。例如,新教材分子和原子的图像,是科学家用最先进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到的苯分子和硅原子的照片,呈现了物质内部结构的微观世界,使学生对分子、原子的真实性深信不疑,原子的构成示意图,使学生理解了原子的内部结构。学生通过第七单元插图7-6燃烧条件示意图就能更好地掌握燃烧的条件。新教材的插图中,还编入了漫画似的示意图,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例如,上册第77页图4-10,在介绍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时,编入了这样一幅插图,钠原子说:“电子走开,我要形成相对稳定结构!”氯原子说:“我需要电子,我也要形成相对稳定结构!”钠原子一脚把一个电子踢开,氯原子用一个网兜把电子网过来。接着,钠离子和氯离子手挽手成了好朋友。这样的漫画图就更有利于学生对原子得失电子的理解和把握。还有,上册第97页的插图“嗨,我们没有足够的氧与它们平衡!”到“现在我们平衡了!”就更方便于初学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学生理解配平化学方程式的原理。这样,把微观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数字化,便于理解。

三、利用插图在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在每门学科的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化学教师更要不失时机地运用插图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例如,新教材第二单元的单元引入图是一张风景图,蓝天、白云、奇石、绿草、大树,环境非常优美,置身其中使人心旷神怡;第三单元的引入图是一个美丽的大瀑布,飞流直下,气势磅礴,使学生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而上册课本图3-31水污染使鱼大量死亡;图7-28工厂排出的烟尘污染空气;图7-29森林受到酸雨破坏;图12-22塑料垃圾对大自然的污染,通过这些图的对比,触目惊心,可使学生强烈意识到,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已遭到严重污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从而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内化为自身具有保护环境的观念和自觉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踏实做人的态度,图11-8刊印著名的化学家,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和奠基人侯德榜的肖像,他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祖国赢得了荣誉,教师要以此激发学生爱国之情,鼓励学生树立报国之志。

总之,新教材中精美的插图对化学学科的教学意义重大,有效地弥补了传统化学教材在视觉效果和拓宽学生知识面上的不足,丰富了化学学科与其他行业的联系,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农村学校特别是山区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作用明显。

作者单位:重庆市开县德阳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新教材原子化学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原子究竟有多小?
原子可以结合吗?
带你认识原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