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教学诊断须把握四个要点

2009-12-16 09:18
江西教育B 2009年10期
关键词:规律要点设置

方 斌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善于分析自己的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分析各种教育现象,正是向着教育智慧攀登的第一个阶梯。”教师有必要加强对教学诊断的认识与运用,提高教学诊断的有效性。笔者认为,有效的教学诊断须把握以下四个要点。

要点一:教堂诊断的目的要明确

教学诊断是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辨别、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是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辩证否定的过程。开展教学诊断,要引导教师更好地去关注各种教学现象,并分析这些教学现象,进而把握隐藏在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然而,在目前某些教学诊断活动中,一些教师将教学诊断的目的仅仅定位于诊断教师的教是否有效,这是有失偏颇的。其实,能否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弄清产生问题的原因并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是保证教学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

须进一步指出的是,还有少数教师把教学诊断的目的只定位于发现他人或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缺点,这种观点也是欠妥的。因为,教学诊断不能仅限于对他人或自己课堂教学问题的发现、把握和纠正,它同样关注对他人或自己课堂教学中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优点、特色的总结和提炼。

要点二:教堂诊断的依据要科学

有了科学的依据,在进行教学诊断时才能做到高屋建瓴,才能充分挖掘被诊断课堂的优点和特色,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否则,教学诊断就成了“庸医疗患”。

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于教学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当前,我国教育学界意见较一致的教学规律有四个:教与学辩证统一规律,间接知识与直接知识辩证统一规律,教学与发展辩证统一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这些教学规律具有客观性,统帅并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遵循教学规律并据以组织教学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因此,在教学诊断时应依据这些教学规律展开诊断,以保证教学诊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要点三:教堂诊断的角度要多元

教学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因此,在进行教学诊断时,要注意从多角度、多侧面对教学理念、教材处理、教学方法的运用、实践活动的安排、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诊断;对同一现象或同一方面的问题,也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观察和思考。越能不同角度地分析研究越有助于把握问题的实质;同时,把各个角度的分析研究联系起来,还有利于减少盲目性,增强解决问题的把握。

例如,在对某教师设计的课堂情境进行诊断时,一个研究团队首先确定了教学情境设置的针对性、教学情境设置的生活性、教学情境设置的诱导性、教学情境设置的适应性、教学情境设置的新异性等五个角度。然后,对这五个方面又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实践证明,经过多角度的诊断,这次诊断对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要点四:教堂诊断的重点要突出

教学诊断的内容是多方面的。由于每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探究课堂教学的诸多方面、解决课堂教学的所有问题,这就要求诊断者根据诊断内容的特点有重点地进行诊断和分析。

例如,在一次课堂诊断伊始提出了课堂情境的设置、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这样两个主题,但是随着讨论的深入,诊断者发现合理的课堂情境和有效的课堂提问都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启发学生思维、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都对课堂的效果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若将两个主题放在一堂课诊断,在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时就很难做到全面和准确,教学诊断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于是,诊断者只选择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这一个主题,这样,由于做到了重点突出,这次诊断收获了有深度的成果。(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规律要点设置
“三根”学习要点
健康烹调的要点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A Teaching Plan —— How to Write a Summary of an Exposition
巧解规律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