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奋进的理由

2009-12-16 09:18
江西教育B 2009年10期
关键词:师者苏格拉底儿童文学

徐 玲

读了钟发全老师的《从“师者”到“学者”》(载《江西教育》B版2009年第4期)一文,我由衷地钦佩钟老师立志做“学者”的决心。广义上的“学者”,指的是求学的人。能为人师,一定是学有所成的人,说得宽泛些,师者本身就是学者。钟老师之所以定下做“学者”的目标,是因为把“学者”看得很高,把自己看得很低。对自己的目标怀有敬意的人,本身就是一个可敬的人。

苏格拉底说:知道得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钟老师在文中写道:“我读了很多书,却根本无法掩盖心中的恐慌,甚至感觉活得飘渺。”这是跟哲人多么类似的感慨。在成为“师者”后的十多年里,每天坚持读书的人,毕竟是少数,而在读书之余能不断反思,给自己树立目标争当“学者”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从这个意义上说,钟老师是难能可贵的,这样的老师是可贵的。

狭义的“学者”指的是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文化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社会风潮的人。在我看来,钟老师心目中的那个“学者”,远比这个解释丰满灵动得多。他把“学者”看做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一种责任,渴望做真实的人,做纯粹的“师者”,做最善良最朴实最努力最棒的自己。他其实是把做“学者”作为自己奋进的理由,在乎的是过程,而不是结局。如果把做“学者”比成是攀登一座高山,那么钟老师看重的是曲折山路的每一步,还有沿途新鲜美丽的风光,就算最后无法攀到山顶,也会蓦然发现自己已经跃过好几个山头,收获了太多的感动和幸福。

每个人做每一件事情都是有理由的,“师者”奋进必然也不可缺乏理由。我和钟老师一样,和所有的“师者”一样,孜孜不倦于三尺讲台,勤于此、安于此、乐于此。十多年来,我不断地给自己奋进的理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创造,发表了一些文章,出版了一本教育专著,还寻找到了施展才华、对全国更多孩子施以良好影响的崭新舞台——儿童文学创作。我已经出版的19部儿童文学作品,像一股股细小的暖流流进了全国各地小读者的心田,给了他们更广博的见识、更生动的体验、更奇妙的思考、更丰润的感悟、更温暖的鼓舞……读着他们的来信,看着照片上那些天真可爱的笑脸,我的心徜徉在幸福的河里。近几年来,我经常应邀去一些学校推广阅读,给孩子们讲阅读、讲写作,给老师们鼓劲儿。每到一处,老师们关于教育、关于儿童文学创作都有问不完的问题,讶异于我如何顾全教师和作家这两个匆忙的角色。我告诉他们:我的时间并不比你们多,我的精力也不比你们旺盛,我的优势在于我有一颗奋发向上的心。既然我已经选择做“师者”,那为什么不做得更好?我可以做得更好。我总是向着远方眺望,想象着那边的风光一定更美,那边的麦穗一定更大,于是马不停蹄地往前赶。

往前赶,钟老师胸怀的“学者”大志定能实现,每一个耐得寂寞、善于思考、吃得辛苦、无私奉献的“师者”都能在奋进中汲取更有价值的营养,做最棒的自己。我没有想过给自己的将来定义为“学者”,我觉得一辈子教书、一辈子写作是平常不过的事情,也是最充实和快乐的事情,我渴望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在教育和儿童文学两条路上,走得更远。灯下,我常常想起苏格拉底的另外一句话: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是的,只要给自己奋进的理由,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金港中心小学)■

□本栏责任编辑罗贤良

E-mail:jxjylxl@126.com

猜你喜欢
师者苏格拉底儿童文学
苏格拉底的信仰
我只说给月光
陈俊玲 师者应有“常流水”
师者风范
苏格拉底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像苏格拉底一样拒绝
江枫:诗人气质 师者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