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道德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支撑性作用

2009-12-21 01:29李海蓉
经济师 2009年11期
关键词:和谐社会职业道德

李海蓉

摘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职业道德建设是良性互动的。现代市场经济得以良性运转需要职业道德的支撑,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建立,需要一个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职业道德的建立,奠定了比较坚实的社会基础,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为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了凝聚力,同时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形成相互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职业道德 和谐社会 支撑性作用 道德成本

中图分类号:B82-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11-037-02

随着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实践的深入进行,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对职业道德的要求就更高了。虽然传统文化注重道德教育,但传统道德多是人伦道德,支撑现代市场经济得以良性运转的更多的是责任道德,必须实现从传统转化到现代,形成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优良的职业道德,减低社会运行成本和动荡程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支撑作用,实现职业道德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良性互动。

一、当前社会职业道德现状

人类社会作为能够变化而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是各种要素构成的系统整体,社会有机体中的每一要素或多或少地在促进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且社会有机体中的不同的要素,在一定的范围一定程度内都可能拥有优先性,都可能发挥一定时期的决定性作用。变化是社会生活的主旋律,沉浸在过去的人注定要失去未来,不能与时俱进必定会被历史所淹没。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运行机制,由传统计划经济逐渐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调节的范围不断扩大,激发了社会各个领域的活力,推动了中国经济蓬勃向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市场作用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都随之充分展现出来。市场经济在发挥激励竞争、优化资源配置等优越性的同时,它本身固有的自发性、盲目性和决策分散性等缺陷,也日渐突出。市场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这是市场经济的特点,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动力;但市场追求的常常是眼前利益、局部利益、个人利益最大化,而局部利益、个人利益最大化并不必然导致社会利益最大化。因此,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对人一部分的职业道德观念可能会产生消极影响。市场经济的利益机制,使得生产经营者虽然也要考虑社会的需求和利益,但他们行为的出发点还是自己的利益,因而在利益的诱导下,一些人很容易诱发极端利己主义行为,急功近利,甚至不择手段地排斥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只追逐个人利益的满足,就会滋生许多不道德的行为和犯罪行为。再者,市场经济的功利性原则,整日打交道和运用的手段是金钱,因而容易诱发拜金主义,诱使人们淡漠精神价值,追求感官享乐。如果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的作用泛化到其他社会领域,就会导致义利失衡甚至对立,“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等现象就会滋长蔓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经济的发展并不能自然而然地带来思想道德观念的更新,而传统的道德观念又承载不了当代太多的使命,难以提供现代社会生活所需要的更厚重的社会教化功能,因此,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建设,就极为迫切,成为当务之急。

新的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和完善,也是引起人们职业道德选择困惑的重要原因之一。道德评价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生活中,以一定的原则和规范为标准,对他人或自身的道德行为和品质作出善与恶的价值判断,以达到扬善抑恶的目的。在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方式都呈现出极其丰富的多样性,但如何去梳理和评价,面对现实的纷繁杂乱,由于建立评价体系滞后,错失了整合社会职业道德水平的良机。表现在有用过时的、不适应现实生活的旧标准进行评价,把进步的、善的行为判断为落后的、恶的行为;还有用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左”味十足的所谓高标准进行道德评价,无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把社会群体或个体的合理正当的追利行为说成是消极落后和不道德的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商品生产者、经营者以及投资者,担当着越来越浓重的社会经济人的角色,从事着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念,人们的价值取向具有明显的多元化倾向。在市场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下,由于整个社会的经济行为主要由价值规律来调节,人们逐步树立了主体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律意识、开拓创新精神等,人们的思想由单一趋向丰富,由封闭僵化转向开放活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讲究利益导向、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等价交换、互惠互利等,本身就是一种具体的职业道德。大多数人致力于经济利益活动,这不是对道德的根本性、必然性的背离,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最合理最现实的道德。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行为,让广大人民群众提高生活水平的规范,才是在新时期要建立的基本社会价值评价标准。我国古人就有“义者,利也”,“义者,国家人民之大利也”的卓识。需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价值评价标准和体系,但这不意味着当今社会的职业道德就一定是处于滑坡状况;选择困惑了,说明人们在选择时慎重和自觉了,这正是合格社会主体所应具有的素养,也正是社会发展的最好体现。

二、强化职业道德建设的有利条件

自从我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使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新的生机勃勃的活力,也给人们的道德观念更新带来许多正面的促进。由于社会化程度的扩充,市场的扩大,交通、通讯的快捷方便,人们的交往方式急剧多样,交往内容日益丰富,交往层次不断增多,实现了社会关系的多样和无拘无束。而市场经济要求人们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在优胜劣汰机制中激励人们进取开拓,使人们的心身获得极大的解放,使得传统的信念式被动性依赖性道德难以调节人们的行为。市场机制不是引导人们走向为所欲为、行为失控,而是在锻造和选择自觉自强的主体,促使人们摆脱盲目被动依赖的品行,树立自觉主动独立的精神,将人们的权利、义务和责任高度地统一起来,不再使道德仅仅是成圣成贤的信念约束,而使人们觉悟到这样做是每个人从事社会活动的责任,是构建良性社会秩序的必然;不是在约束自己,其实是为了让自己更有效合理发展的必须,进而转化成自觉自愿的行为。

市场经济是自主经济,它激发人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对消极懒惰、等靠依赖、不思进取、被动适应等行为进行着无情地冲击和淘汰,从而增强了人们的自主性思想道德意识,促成了自立自强、自尊自爱、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积极的社会风气;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通过法制、规范等调节和约束人们的行为,降低社会运转成本,提高社会行为的效率;反对唯利是图、损人利己,要求人们义利并重,合理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既鼓励和肯定个人正当权益,又强调为社会发展做贡献,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能动性;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优胜劣汰机制使得社会资源能够更加合理和充分的发挥效用,它激励人们积极进取、崇尚科技、善于争先、开拓创新、自强不息,坚决反对坑蒙拐骗、欺行霸市、假冒伪劣地不择手段地去竞争;竞争不是为了消灭竞争对手,而是实现发展,是在竞争基础上进行合作,通过互补协作实现双赢,倡导健康向上、和谐共赢的良性的社会风尚。市场经济对人们的道德观念包括职业道德的作用是巨大的,反过来,新的道德观念,特别是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又是促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强大精神保障。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领域影响的日益广泛,科学技术对职业道德进步的意义更加凸现。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在本质上是革命性的,科技从一开始就不仅是人们认识自然规律、拓展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手段,而且是人们用来认识社会、改造社会、达到精神解放和道德进步的武器,它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促使人们的职业道德观念发生深刻的变化。科技发展不仅为职业道德的进步提供物质技术基础和条件,而且科技的发展,不断冲破愚昧迷信,打破陈规陋习,突破狭隘偏见,倡导自主性、探索性、创新性,提倡求实、协作、严谨,推行勤奋敬业、艰苦创业、坚忍不拔,而这些品行都构成了现代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

虽然传统的伦理道德的影响依然存在,也影响我国当前职业道德建设的目标、方向、道路和措施;但更应重视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这一人类历史上的新社会体制的职业道德体系,以便有效调节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道德主体的多元化,产生了不同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职业道德需求,给新时期的“职业道德建设”提出新课题。因此,尽快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职业道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重要内容。

三、完善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分析

先进的职业道德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支撑性作用,能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根本的价值导向。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道德,对于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和能动的促进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进程中,决不是一种单纯的经济活动,如果放弃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引导和制约,不能科学合理地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那么经济建设,甚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会走入歧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是在创造价值,而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体系,以具体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形式,为人们指明在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调节市场经济中的各种利益关系,能使企业或个人在自利动机的激励下,同时考量社会和他人的利益,抛弃只顾眼前的狭隘而明智地实现长远利益的最大化,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降低社会运转成本,并保证社会活动有序进行。

尽快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职业道德,首要的是加强和完善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业道德制度建设。对违法犯罪等经济活动搞“严打”,突击“整治”,等等,可能一时能起到震慑、惊醒、惩处的作用,但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即使对个案处理得再严再重,但一遇到新的气候、新的土壤,败德行为就又会出现。要防微杜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从体制、制度建设上着手,要与社会体制、运行机制、管理机构的改革配套进行,同民主和法制的建设相互结合,使守德收益和败德失本制度化、日常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活中的各类严重的败德行为,多是不择手段牟取暴利并对他人或社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行为。对这类行为进行道德谴责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相应的制度给以制裁,其中包括经济制裁和法律制裁,剥夺不择手段谋利者的某些经济权利和经济自由,乃至人身自由,终止其危害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使败德行为付出极大的成本,同时保证遵纪守法道德行为获得较大的收益,才能维护经济正义和社会正义。强化制度建设,才能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环境。

其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职业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文化领域树立的一面旗帜。我国现阶段经济成分多样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原有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难以调节人们的行为,致使一些人在价值评价和行为选择上徘徊动摇、无所适从,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意识形态建设,彰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整合作用,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激浊扬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强基固本。社会价值导向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提倡什么样的社会风气等大事。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是道德问题中的一个永恒主题。坚持尚义与求利的统一,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贯倡导的方针,要求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时,不得损害国家、集体以及他人的利益,否则就是“不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将“义”和“利”统一起来,使人们在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追求个人正当利益。只有处理好利益关系,才能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和品格。

再次,强化和改进管理教育行为的职业道德示范功能。已往在道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上,比较多地是进行灌输和说教,而对这种教育、灌输、管理的方式所包含的示范作用、暗示因素,以及带来的效果为什么与期望相差悬殊,则没有认真深入地省察和研究。其实,人们道德规范的习得,更主要是从别人怎么做中接受的,教育者、管理者、有影响者等的行为影响,尤其是所谓的“当官的”行为影响力更大,“身教重于言教”,青少年的道德品质主要是受成人和社会集体行为的影响而来,示范作用强化,是问题的关键。特别是学校教育和社会示范的不一致,严重降低道德教育的水准和影响力度。道德教育的理性与现实生活的巨大反差,往往使道德教育流于形式。现实的选择困惑和多样,形成价值分裂进而导致道德人格的分裂,人们既有对自身行为趋利性和利己性的要求,又受他人行为趋义性和利他性的影响,很容易对自身的不道德行为宽容和不以为然;对他人道德行为虽然赞同,却不愿意去参与。道德控制依赖社会舆论和每个社会成员的“自律”,提倡加强个人修养,并不在于设定一个成圣成贤的高不可攀的道德标杆,而是要求坚守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在这些方面还有许多问题要深入研究,许多具体工作要抓紧抓好。

现代社会建设过程中煅造出的职业道德,作为一种责任意识和规范,不仅在实现着各个方面的实际利益,同时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促进社会一体化形成和进步,形成良性社会运转秩序,促进新的生产力发展,发挥着支撑和调节作用。

[本文是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职业道德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支撑性作用的探究”(2008年)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太原 030031)

(责编:郑钊)

猜你喜欢
和谐社会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司法职业道德》课的教学探讨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论管仲的利益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