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实施所面临的挑战

2009-12-21 01:29张玺芳
经济师 2009年11期
关键词:实施内部控制挑战

张玺芳

摘 要:《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即将在我国的上市公司率先实施,可是在实施中会遇到什么的问题及困难,能否达到预期的实施效果,是我们每一位监管层和管理层干部都关心的问题。从实施所面临的挑战角度来阐述,以期取得《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实施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内部控制 实施 挑战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11-167-02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中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旨在实现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和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目标。《基本规范》自颁布以来在国际上被称为是“中国的萨班斯法案”,按照《基本规范》的要求对企业现行的内部控制进行系统性改造,会给公司治理带来整体性的改善,并使企业的风险控制有了风向标。《基本规范》完美的层次性和高目标性,使得其从一发布就得到了企业管理层的追捧,但实际在实施中却可能会遇到以下几方面的挑战,从而使得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一、冠以“控制”,会引起普通员工的抵触情绪

新华字典对“控制”的解释是“使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越出范围内”。而现在很多人对于控制的理解如同新华字典的解释,人们会本能地不愿意被控制而失去自由,一旦认为是要控制自己的,则会产生抵触心理,也就不会积极地实施内部控制,从而会在实际工作中尽量规避控制的要求,并且不会将个人控制的经验书面化从而达到逃避控制的目的。

内部控制的“控制”本质上并不完全等同于新华字典上所描述的即人们所日常理解的,控制实质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控制是指要按照控制要求的方法或流程做工作,不得超出管理层要求和掌握范围之内;另一方面也表明如果按照控制要求的方法或流程做工作,则可以减少工作出差错的概率,员工也可以不对超出控制要求之外发生的事负主要责任,本质上也是保护员工。这好比人们常说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控制活动就是规矩,为的是成就企业使命的方圆。拟实施的《基本规范》实质上通过一系列的规范流程和办法达到管理的要求,同时减少个人工作上的偏差的风险。毕竟规范的流程和办法是先进管理经验的总结或是失败教训的总结,这就需要员工要认识到内部控制是保护自己的手段,而且有利于提高个人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从而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基本规范》的实施。

二、对内部控制实施方法的不了解

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仅是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更多是需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法来保证实施的效果。比如内部控制的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审批、强制休假等控制方法,在企业的各个部门都可以加以运用。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要求去设置内部控制,可以大大减少内部控制实施的工作量。而实际上,企业内部由于缺乏专业的内部控制实施人员,各业务模块的内部控制实施很多都是由部门的负责人来完成,部门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管理方法的应用能力直接决定了内部控制实施的成败。而我国企业部门负责人大多是本部门的技术专业出身,对于内部控制管理的实施没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更多的是凭个人的主观想法去实施内部控制。因此可想而知,一定很难达到要求的实施效果。

三、内部控制重要性宣传的不到位

《基本规范》的层次性要求各个层面的人员在内部控制的实施中都应发挥作用并承担一定的责任。按照经济学对理性经济人的假说,人是利己的。只有认识到内部控制实施对于减少个人工作风险,提高工作效率有帮助时,才有可能会积极主动配合内部控制的实施。因此,需要各个层面的内部控制专家能够深入企业实际,宣传内部控制实施对于各层次人员的好处,为内部控制实施铺平道路。实际上,企业并未真正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而认为实施内部控制是花钱见不到效益的“鸡肋”,失去内部控制实施的积极性,这与内部控制宣传不到位有很大的关系。

四、成本效益原则的把握不到位

内部控制的任何分工、审核、制衡,都必须考虑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如果分工和制衡的成本高于其效益,则不应当采用该项控制。判断一项控制的成本效益,并非易事,而往往需要较多的主观判断。需要指出的是,判断一项控制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应当站在企业整体利益的角度上考虑。如尽管一些控制会影响工作效率,但对整个企业来讲,如果不采用该项控制,可能对企业造成更大损失,则仍应实施该项控制。内部控制实施会增加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因此是有成本的。而只有产生效益的内部控制才是成功的,要在成本与效益间权衡,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确定的标准。个人经验知识对成本效益的权衡,掺进了个人判断,并不一定完全符合企业实际。

内部控制实施基本的成本就是为了制定、实施和监督所发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最终要得到的是风险的控制,应量化为效益的增加。实际业务中,成本是比较容易量化的,但收益即风险的减少量化是有困难的。《基本规范》的实施需更多的细化工作,这方面很多公司是比较茫然的。在不能明确知道收益的情况下,实施内部控制的积极性会大大降低。

五、缺乏对业务实践的充分了解

我国企业发展规模日益扩大,内部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数据采集日益复杂,而内部控制管理人员或是各部门的人员都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再加上部门间的信息不对称,而各个部门在考虑内部控制时更多考虑部门的利益,这些利益方面的考虑必然会影响内部制度制定的有效性。与其他部门的沟通或衔接较少,也会使得内部控制的制度制定和管理出现真空或重复。没有一个对企业内部业务实践十分了解的内部控制管理团队,也会使内部控制的实施存在问题。

六、持续贯彻执行的难度

内部控制作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由每一位员工自觉地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内部控制的实施才具有可持续性,最终通过一种开放式的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取得不断的进步。而实际的现状与要求相比还是差距较大,在目前的企业管理现状中,往往是重视内部控制设计,疏于内部控制执行。不注意培训、执行、监督、跟踪评价和不断优化,以至于基层业务人员对内部控制程序不了解、理解不正确、执行不到位,直接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和功能发挥。内部控制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内部控制是作为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那必然会是在一种无声无息中结束的。在企业管理层未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之前,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会大打折扣。

七、内部控制目标中要求做到提高经营效率与效果,并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对于内部控制实施的目的要求过高

《基本规范》的前三个目标,都是一般内部控制活动所应该能够达到的。而对于目前我们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要求做到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显得有些过高,在实现后两个目标时也没有具体的指南加以指导,必然会难以实施,从而变成形同虚设。

八、信息系统的自动控制功能未得到充分运用,尚未从“人治”转变为“自治”

信息系统尤如内部控制实施的重要工具,没有良好的信息系统支持,在大规模的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完全依靠人的力量,几乎不可能做好。只有通过信息系统的设置可以实现更多的自动控制,才能实行从“人治”到“自治”。而目前各企业的规模及管理水平不一,对信息系统的应用水平也大不相同,而实际由于管理人员的主观不愿被控制和计算机运用水平不高等原因,缺少了内部控制的自动控制,会大大削弱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

九、企业的分权治理模式

在我国企业公司的治理结构中,虽然公司治理可以设定许多标准和规范,但实际上对目前国内快速发展的民营企业来说,最大的挑战仍然是如何将个人与公司分开。这的确很难做到。往往当一个小公司快速发展到一个上市公司层面时,就需要有其他股东的参与,但这对之前的创始人或者是将来的经营者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企业在从小到大的跨越里,最主要的改变还是在理念、认识、分权机制等问题的处理上。在组织架构、放权、风险机制等一系列的控制和风险机制上,本土企业和成熟的跨国公司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公司治理方面的风险可谓最大,而不能在内部控制实施中得以解决,的确会有很大问题。

通过上述对于内部控制实施所面临挑战的详细分析,可以看出,《基本规范》的实施任重而道远,只有集思广益,有效地解决上述内部控制现状存在的问题,《基本规范》才能得以顺利地推行。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5.22

2.李心合.对内部控制的误读与矫正.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08(12)

3.黄桂杰.企业集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08(5)

4.王一浩,李若山.企业内控建设的困惑与难题.财务与会计综合版,2008(1)

(作者单位:宁波韵升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 浙江宁波 315040)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实施内部控制挑战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