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纺织行业竞争力研究(下)

2009-12-21 01:29毛夏红
经济师 2009年11期
关键词:竞争力浙江

毛夏红

摘 要:文章阐述了浙江省纺织产业发展现状、竞争力优劣势,并指出推动产业升级是提升浙江省纺织产业竞争力的根本出路。未来必须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人力资本质量等重要途径,来充分发挥浙江省纺织服装产业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全面推动产业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有效途径,重视人力资源开发是立足点,避免无序竞争是当务之急(本文上半部分已在第10期刊出)。

关键词:浙江 纺织产业 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11-269-02

(三)浙江省纺织产业竞争力劣势分析

浙江省纺织产业的竞争力存在着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不合理、贸易预警机制缺乏、行业无序竞争严重、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品牌建设薄弱等诸多明显劣势。浙江纺织产业长期以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以生产链的形式嵌入到全球价值链,在国际纺织产业价值链中处于附加值最低的简单制造环节,处在“微笑曲线”的中间环节。虽然浙江纺织品出口规模大,但许多先进纺织机械和数额不小的国外高档服装和高性能纤维仍需进口。现行的国际分工将浙江纺织业固化在国际价值链中的低端地位,这直接制约了浙江纺织产业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及所处的国际分工地位。

1.产业结构不合理。浙江省纺织出口产品基本处在国际分工和价值链的低端,在科技和资本投入要求高的新型纤维和面料、染整、产业用纺织品、环保型产品和纺织机械等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浙江省虽是面料生产大省,但面料质量、品种不能满足服装业发展的要求。如出口服装使用的面料相当部分需要进口,面料自给率只有55%。目前中国纺织品出口中,衣着用、装饰用、产业用的比例为7∶2∶1,与国际上各占l/3相比,有相当的差距。调整三者的比例是扩大纺织品出口规模的关键。浙江省三者的比例为6O∶15∶25,比全国的稍微合理,但仍需改善。

2.增长方式不合理。浙江省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大多数是由农村家庭产业发展而来,产品技术要求低,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高,因而企业进入门槛低,衍生速度快。并且其中一些农民通过模仿和学习以家庭工厂的形式进行生产,导致生产规模可在短期内迅速膨胀,极易形成市场拥挤,导致恶性竞争。

加入WTO以来,浙江纺织以其明显的先发优势和比较优势,在国际市场上领跑发展,出口创汇能力不断增强。但是,由于浙江纺织产业长期遵循比较优势战略发展对外贸易,某些地方政府和企业长期教条化运用比较优势战略,过度侧重于发挥资源和劳动力优势,还造就一批对资源和劳动要素拥有控制权的利益集团,从而排斥先进技术特别是资源替代技术或劳动替代技术的创新和引进,使得浙江纺织产业在品牌、技术和研发设计等方面的比较劣势日益显现,在国际市场上价格弹性偏低。

过度价格竞争使得处于后配额时代的浙江纺织产业出口环境日益恶化。2007年全球共有19个国家(地区)对我国纺织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调查近80起,还遭遇美国337知识产权调查18起。除此之外,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社会责任标准等贸易壁垒也将迅速增加,还有主要针对中国的“纺织品特保”等。

在恶性竞争状况下,企业极力压低生产成本,在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使产品质下降,而优质产品因为生产成本高、市场价格高因而在竞争中失去优势,最终集群的路子越走越窄。

3.技术创新能力弱和附加值较低。本来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就是由于知识易于在集群内企业间传播,但这也形成了产业集群的最大负面影响,即遏制了企业的研发、创品牌的冲动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取。如在浙江的产业集群里,立志于搞研发的企业很少,创品牌的也不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更少。

适度的竞争可形成竞争压力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但在低成本、低价格的恶性竞争情况下,一方面导致企业利润下降甚至出现巨额亏损,企业没有资金投入到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制中去;另一方面进入者的技术模仿使技术研发企业的技术竞争优势迅速丧失,技术研发投资难以收回,导致企业失去技术研发的动力,而且浙江企业的信息化和科技开发创新能力有明显差距。

4.缺乏品牌竞争力。浙江省纺织品服装出口尚处于以量取胜、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来料、来样、来牌仍然是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出口的主要方式。据统计,浙江省纺织品、服装出口中用自己的品牌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不足30%。这种状况基本上还无法适应国际纺织品服装市场日益个性化、时装化和高档化的发展趋势。

目前,浙江绍兴市有镇(乡)以上的各种纺织行业协会17个。如绍兴县印染协会、服装协会、纺织协会;诸暨市的袜业协会、衬衫协会;嵊州的领带协会、服装协会、针织服装协会等等。从数量上较为可观,但由于缺乏健全的行业规范和管理,如行业准入、价格自律、行业损害调查,贸易纠纷处理等;不能提供相应的服务,实际上真正发挥作用的较少。

(四)世界经济危机以来面临的经营困境令人反思

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以来,浙江纺织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国外需求下降、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国家货币政策从紧、国际贸易摩擦扩大……多重不利因素的叠加,无一不刺痛着浙江纺织业最为敏感的成本“神经”,不少出口型纺织企业倒闭或濒临倒闭的边缘。

1.经济危机令浙江纺织步入困境。纺织产业集群意味着更低的成本、更强的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但浙江出现的状况却似乎并非如此。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效应显现后,浙江依托产业集群的经济却没有显现出应有的抗风险能力,相反,部分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企业倒闭、停产,并伴随有“区域性经济危机”的迹象。很多企业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时无法有效降低生产流通成本、创新成本以及相应的扩散成本,应对能力不足。一是需求不足,产销下滑;二是周转能力下降,流动性风险加剧;三是利润萎缩,多数企业逼近亏损;四是成本上升,企业难以消化。

企业在不利形势下也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行业颓势带来的企业经营困难现状。

2.经济危机下暴露出一系列结构问题。浙江地区的“产业集群”在表面看产业链完整,其实是断裂的。以绍兴的轻纺集群为例,尽管这个集群产业链相对完整,但是从其产值、销量看,纺织占60%以上,群内企业“横向发展有余、纵向配套不足”,分布相当不合理。与世界上一些成熟的产业集群相比,浙江“准集群”的块状经济存在着一系列的结构性问题,降低了群内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一是价值链低端化;二是内部产业链畸形化;三是集群内企业离散化。

三、提升浙江省纺织行业产业竞争力途径

(一)优化产业布局,发展区域特色经济

浙江省应该鼓励产业的区域性集聚,以建设特色工业园区、乡镇工业专业区及培育龙头骨干企业为主要手段,加快产业集聚,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区域特色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浙江省以杭州、绍兴、宁波、湖州、温州和台州为各个相应行业的区域发展中心,并根据行业先进性及未来市场的成长性分成不同层次,优先扶持和发展最具潜力的区域中心或行业部门。

纺织服装业重点布局两个核心区块:一是以绍兴县纺织产业群为核心带动环杭州湾地区纺织产业发展;二是以鄞县服装产业群为核心带动环杭州湾服装产业发展。重点培育发展绍兴与萧山化纤织造业,宁波男装,温州休闲装,杭州女装,诸暨大唐、绍兴与义乌的织袜业,海宁的皮革服装与经编业,余杭与海宁的装饰布业,象山的针织业,嵊州的领带业等产业生产基地。努力将特殊产业基地建成全国乃至国际上知名的生产中心、贸易中心和技术信息中心。

纺织业发展布局以绍兴县为重心,重点扶持滨海工业区和柯桥开发区建设,带动环杭州湾地区纺织产业更快发展。其中产业集群,化纤生产以绍兴、萧山和嘉兴等优势地区为主要集聚地。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差别化纤维、新型和特种纤维生产,提高差别化纤维比重(4O%),提高产业用、装饰用纤维比重(40%)。服装业发展布局以宁波鄞州为浙江服装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块加以扶持。以杭州的江干、萧山二区作为浙江服装产业布局的重点区块之一,规划建设女装产业区块。以湖州织里作为浙江服装产业布局的重点区块之二,扶植建设织里童装精品区块。

(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当前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结构调整问题是产业发展过程中必然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在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下世界纺织工业发展的总趋势和2009年4月24日国务院公布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已经进入了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关键时期。我国纺织服装业结构调整的问题涉及诸多因素,需要从不同角度共同努力完成,纺织服装企业、各相关中介组织和政府等主体需要共同努力,从不同的侧面不断探索结构调整与升级的途径。

1.发展高档面料。要解决面料的进口替代,必须强化对国际纺织品面料的流行趋势、发展动向的调查研究,加强新型纤维和功能纤维的应用,重点解决多种纤维混纺交织的染整工艺和高档棉、毛织物、化纤仿真丝织物的印染后整理技术及真丝、兰麻、亚麻织物特殊染整等方面的技术。积极推广和采用网络开发面料的技术,并调整产品结构,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扶持国产面料的生产。

企业要紧跟国内外市场需求和产品发展动态,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配合出口服装为重点,大力发展中高档面料生产。提高出口面料的质量、档次、增加花色品种,通过深加工、精加工、高附加值纺织产品出口,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开发“高品位、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低污染、低消耗”的三高二低产品。大力发展产业用和服饰用纺织品,大力提高我国化纤工业的市场竞争力,开发出适应高档面料和高技术纺织品要求的差别化纤维和新型合纤,以此提高纺织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发展产业用纺织品有利于扩大浙江省纺织品出口规模,其产品重点是开发室内装饰面料、汽车装饰面料、非织造布、无纺布、卫生用纺织品、深层篷盖布、包装用布等。

2.提高产品开发设计能力。国家对出口纺织服装实行从量征税,这就迫使国内纺织企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才能在未来竞争中获益。企业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一是增加技术研发投入,加强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从纤维、面料新技术的研发设计入手,提高产品档次;二是加强与国外知名企业在资金尤其是技术方面的合作,学习和借鉴其在产品研发设计、质量管理及品牌推广等方面的经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在相当长时期内,浙江省纺织产业应该运用先进技术进行改造,通过设备更新、工艺改进、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等途径,实现结构提升,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坚持实施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培育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并举的方针,实现浙江省纺织产业结构升级。

(三)促进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向现代化转型,归根到底,要靠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产业现代化的前提和动力。对于技术创新,无论企业还是政府,都需正确把握其市场特性和可能引发的生产要素新组合,积极主动地促进产业组织创新和市场扩展。

依靠产业内技术含量的提升、资本要素的密集化,以及两者要素的融合与渗透,逐渐完成现有产业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化。其主要途径,一是实现现代化科技对传统技术的改造;二是大力增强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新花色的开发能力;三是加快化纤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新型化纤产品的开发;四是在适应技术进步要求的前提下,完成企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总体的目标是满足社会需求,提高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企业积极投入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换代,熔体直纺生产线、喷气喷水织机等先进设备装备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30%以上,使效率提高、成本降低,竞争力强,也为今后进一步产品开发、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打下良好基础。

(四)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市场拓展能力

浙江纺织企业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产品档次、优化出口结构、增加品牌附加值上,积极树立品牌意识,优化产品设计、提高品质以维护自有品牌的形象,更要为品牌进行投资,运用标准化生产模式,实现由加工型向品牌出口型转变,努力实现创国际知名品牌的突破,提高产品出口附加值。同时在实施品牌战略中,要面向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同时,提高品牌产品在国内大城市高端市场的占有率,依靠内需做大国内市场,实现企业产业转型和升级,在外贸遭遇瓶颈之际,借助国际高端品牌,撬动国内内需市场。通过品牌提升,提高纺织产业自主品牌产品出口的比重,增强浙江纺织国际竞争力。

浙江省政府要以全球纺织产业中的龙头企业为对象,以纺织博览会、对外招商会以及各类产业主题节会为载体,综合利用电视广告、新闻媒体等整合营销手段,进一步加大区域和产业的对外推广力度。同时,加大对各种损害区域品牌形象行为的监督与处理力度,为浙江纺织产业区域品牌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五)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产业升级

浙江纺织企业大都是民营经济,这直接导致浙江纺织企业管理水平不高,企业创始人开拓创新意识不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远未到位,员工缺乏培训,这些制约着浙江纺织业的有效升级。纵观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纺织产业升级转型经验,人才是增强浙江纺织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高级要素之一。一方面,浙江纺织企业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继续发挥劳动力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如前所述,浙江纺织产业的比较优势很大程度上在于其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从而导致低价竞争和低成本的扩张,这使得浙江纺织产业成为受倾销影响最大的产业。因而浙江纺织产业必须改变策略,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将纺织产业的人力资源规模优势转化为企业自主创新、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力量,实现纺织产业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浙江省政府要协助纺织企业,尤其是产业集群内企业加大纺织人才的引进力度,以优惠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依托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的人才优势,引进熟悉纺织产业运作规律,具有开拓精神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重点引进能够进行品牌运作的企业高级管理人才、知识与经验都具备的复合型营销人才、与国际接轨的服装设计师、熟悉国际市场规则的外贸人才以及高级样板师、工艺师、机械师,优化绍兴纺织企业的人才结构,为纺织产业集群的升级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础。同时,在培养纺织工程技术人才方面,要积极发挥高等院校的作用,实现高校与企业的良性互动,从人才层次提升浙江纺织产业,促进产业升级。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逐渐加深,产业竞争力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产业的规模、发展速度、产业链的构建状况、企业经营水平、产业集群的发育程度、产业的结构与层次等无不与产业的竞争力紧密相连。浙江省是纺织大省,在国内外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的今天,对现有理论进行分析研究,找出提升纺织产业竞争力的措施与对策,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对浙江省纺织行业发展,乃至整体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浙江省纺织产业将有机会更多更快地吸引国外的资本、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应该运用先进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通过设备更新、工艺改进、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等途径,实现浙江省纺织产业升级。

目前我国纺织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是从历史发展情况看,纺织业已经经历过多次经济周期带来的危机和困难,具备承受困难、战胜困难的经验和能力,并且浙江省部分区域优势明显,相信大部分纺织企业能够挺过难关。

参考文献:

1.李双燕,赵文武.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国际竞争力研究[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5(5)

2.王丽萍.国内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综述[J].天府新论,2006(1)

3.刘书兰;现行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影响[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19(4)

4.王志明.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分析与提升[J].财贸经济,2000(10)

5.张毅,焦秀红,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J].商业研究,1998(3)

(作者单位:杭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竞争力浙江
Mother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Dave Granlund's Cartoons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如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开拓进取 提升设计院核心竞争力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日本竞争力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浙江医改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