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手术 守护健康

2009-12-23 04:45孙宗全
祝您健康 2009年12期
关键词:先心病瓣膜冠脉

孙宗全

现代心血管外科的发展已使心脏不再是手术禁区。大部分心脏手术技术已发展成熟,只要治疗及时,手术还是相当安全的。

手术使多数心脏疾病有了治愈的希望

先天性心脏病是危害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健康与生命的严重疾病。据统计,每1000个新生儿中有6~8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估计我国每年有15万患先心病的孩子出生。而绝大多数一般性先心病患儿都可以实施手术治疗,手术的死亡率小于2%。

冠心病是现代人类最危险的疾病之一,且发病率日趋增加。目前,心脏搭桥手术在国外已经是非常普及的治疗手段,我国的心脏专科医院和一些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心脏中心也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技术条件。2008年,我院心外科就完成了200余例冠脉搭桥术,成功率达100%。

通过心脏手术冠脉搭桥后,病人在1-2月内就可以恢复正常工作,65%以上病人术后5年无心绞痛,5年生存率为93%,10年生存率为80%。

心脏瓣膜病的手术治疗也非常成熟,只要治疗及时,瓣膜置换手术是相当安全的。

在心脏疾病里较为凶险的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等大血管疾病,目前手术治疗的死亡率已大为降低,手术效果满意,大部分患者可以恢复日常的生活和工作。

绝大多数先心病须手术治疗

胎儿的心脏早在母亲怀孕后2个月就发育完成,心脏异常在胚胎早期就可能发生,目前的医学手段尚难以在胚胎早期就发现心脏异常,因此,有的孩子一出生就有心脏病,称之为“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有多种。常见的先心病分为非紫绀型和紫绀型先心病。非紫绀型先心病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等;紫绀型先心病有法洛氏四联征、大动脉转位等。非紫绀型先心病早期可以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心脏有杂音,后期可以出现活动后心慌气短、体力活动受限等症状。紫绀型先心病,如法洛氏四联征可有紫绀、蹲踞、体力活动受限等症状。

先心病绝大多数需要开刀手术,有些病人还需要一次以上手术才能完全矫正。实际上,只要就诊及时,先心病不能通过手术进行医治的情况很少见。

大多数患儿在孩童期需要手术治疗,但是,若病儿发紫、缺氧很厉害,影响其生长,或反复出现肺部感染。短期内病情迅速恶化时,则必须尽早手术。目前,由于婴幼儿心脏外科技术日趋成熟,对于较为复杂的疾病,我们亦主张尽早开刀,以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大部分孩子的饮食和日常生活在术后数周内都可以恢复正常(包括上学),当然,有的还需按医嘱继续服用药物一段时间并做追踪。不少手术后患儿长大后可以从事正常工作,结婚生育。

作为父母,如何早期发现孩子的心脏缺陷呢?通常,宝宝出生后医生会为他(她)做新生儿检查,并告诉父母宝宝是否存在心脏缺陷。有时候,在产前常规的超音波检查中也能查出胎儿有严重的心脏缺陷。有少数宝宝的心脏缺陷没有在出生时被发现,但是如果孩子的发育较同龄的小孩要差,并容易患感冒、咳嗽,稍有活动就气喘、气短,玩一阵就要在地上蹲一会儿。脸上很容易出现青紫等症状,就应该马上到医院检查以确诊。

“冠脉搭桥”治疗冠心病最彻底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的后天性心脏病,全称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要由于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因为粥样硬化等原因,使管腔狭窄了,造成心肌供血不足。轻者可出现心绞痛,重者可以造成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治疗方法的选择主要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

药物治疗是应用一些扩张血管药物以缓解冠心病的某些症状,然而绝大多数药物不能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也不能消除管腔的狭窄。因此,药物治疗是一种姑息性治疗,不能改变冠心病的自然进程。对于冠状动脉病变较为局限,狭窄超过50%的患者,可选择介入治疗。但是,治疗后再狭窄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如果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比较重、累及的血管支数较多,则应该选择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通俗称作“搭桥手术”,以恢复冠状动脉病变远端的血液供应。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不但可以解决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在冠心病治疗中遇到的难题,而且是目前最彻底的治疗方式。搭桥手术后1~2月,病人就可以恢复正常工作,其早期心绞痛症状的消除率高达85%~95%,65%以上病人术后5年无心绞痛,5年生存率为93%,10年生存率为80%。

经医生诊断为冠心病需要手术的患者,应尽早手术,以防止急性心肌缺血或心梗的发生。

由于急诊冠脉搭桥手术的准备时间仓促,故风险大,心肌梗死6小时内手术,成功率在95%以上,超过6小时手术成功率便大大下降,死亡率高达30%左右。另外,急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亦高。

相对急诊冠脉搭桥手术,常规冠脉搭桥手术前的准备充分,手术过程相对简单,手术风险小,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

心脏瓣膜病变应早诊断早治疗

如果把人的心脏形象地比作一栋房子的话,那么,心脏瓣膜就是各个房间的门,所不同的是,这种“门”只能朝一个方向开启,所以更像是一种单向阀门。正常的人体心脏共四组心脏瓣膜,即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它们的存在使得心脏内的血流能够保持单向流动,从而使人体的血液循环得以正常进行。

由于某种病因使得心脏瓣膜开放和/或关闭受限,即临床所称的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即可造成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增加心脏负荷,长此以往则造成心功能损害。出现临床症状,即心功能不全乃至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心脏瓣膜病的治疗可分为内科保守治疗、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三种。仅靠药物治疗不可能逆转瓣膜疾病,内科保守治疗只是病人用于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的前期准备:介入治疗对瓣膜弹性尚好,单纯二尖瓣狭窄或单纯肺动脉瓣狭窄是较好的选择。而对绝大多数窄、漏并存或合并血栓的患者而言,只有进行外科手术方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目前,临床广泛采用的手术方式有瓣膜成形术和瓣膜置换术。瓣膜成形术可节省人工瓣膜费用,且术后无需长期服用抗凝药,但对手术医生的水平要求较高,有一定的再手术风险。因此,手术之前,患者要慎重考虑和选择。

用于置换的人工瓣膜主要有机械瓣和生物瓣两种。机械瓣具有使用寿命长(预计使用寿命40-60年)、价格相对低廉等优点(国产瓣4000元左右,进口瓣15000元左右),其缺点主要是术后需终身服用抗凝药;生物瓣避免了上述缺点,但价格较贵和使用寿命有限(仅20年左右),所以,生物瓣更适合年纪较长的患者或欲生育的女性,术后不需服用抗凝药是其优势所在。

同任何疾病的治疗原则一样,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样适用于心脏瓣膜病患者。一般来说,轻度的病变是不需要手术的。中度的病变有两种情况建议早期治疗:一是有症状,特别是出现突然晕倒或者心口疼。病变尽管是中度不是重度,但是人体感觉不舒服,这种情况需要治疗;另一种是心脏增大到一定程度,心脏大小变化较快的,建议做手术。重度病变,不管有没有症状,建议早做手术。

大多数病人经过成功的手术,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体力逐步恢复,便可以适应一般的生活、工作。年轻患者也不影响生育。但是,如果错过手术时机。拖到心脏特别大、功能特别差时再做手术,效果就会差很多。

猜你喜欢
先心病瓣膜冠脉
11 366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和检出情况分析▲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先心病患儿营养评估及营养干预效果评价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早孕期超声心动图在胎儿严重先心病中的应用
心瓣瓣膜区流场中湍流剪切应力对瓣膜损害的研究进展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尿酸与CHADS2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
延吉市296例先心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