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解《将进酒》另眼看太白

2009-12-24 01:59唐华生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7期
关键词:将进酒艺术风格李白

摘要《将时酒》是李白的一首代表作品,前人的解读、评析已经很多了,笔者以戏谑的手法时作品作了个性化的解读,并论析了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

关键词李白《将进酒》艺术风格

岁在乙酉,时序初秋,浅薄小生于陋室初读太白之《将进酒》。认识“酒中仙”有些时日了,虽未曾以酒相邀把酒共欢,但对其才情,早已有所耳闻。没想多日不见,太白竟越发狂放不羁了。

李、岑、元三人相聚饮酒之事,在《酬从其自白书(将进酒)》不难看出,太白罪责重重,昭然若揭,其罪有五:

一、反客为主。狂放无礼

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诗中有生动的记载。李、岑作客丹丘家,主人盛情款待,自不必说,殷情劝酒之责,非丹丘莫属。李白借花献佛,劝岑夫子多饮倒情有可原,没想到三杯酒下肚,酒酣耳热之际,主客易位,反劝主人“将进酒,杯莫停”。越权之罪铁证如山。

元丹丘身为主人,觥筹交错中十分理智。他坚持“既让客喝好,又不让客噶醉”的原则,托辞“少钱”以结束酒会。没想到李白居然不领会主人美意,高叫“主人何为言少钱,经须沽取对君酌”。他无论如何脱不了“好酒贪杯”的之嫌疑。

元丹丘身为主人本是善意的。他十分了解李白好酒贪杯,故而不计较个人颜面,托辞伪言没有现钱的。而李白为尽狂欢之情,居然对主人倡议要卖掉自己的五花马和主人的“千金裘”(千金裘应属元丹丘家藏之物)。

二、奢侈挥霍,饮酒无度

朋友相会,举杯共欢,无可厚非,他们仅仅三人,居然要享受烤全羊一类的美食,一举杯竟然要喝三百杯(“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他所仰慕的俊才是曹植,仅仅因他喝着名贵的酒,如他一般地“恣欢谑”(“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李白《襄阳歌》),难怪后来采石矶畔,醉中捉月,落水未归,一代诗仙,化为碧涛。看来,作者于此也供认不讳,奢侈挥霍,饮酒无度。

三、胡言乱语。粗浅无知

说什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全然不知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说什么“君不见高堂明镜悲自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全然不管“青发变白何其速也”:说什么“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全然不想人生百年,何言“万古愁”;说什么“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全然不记得“韩非以法成家,韩信以战闻名,司马迁以文传世……”

四、感情驳杂。吐露无序

纵观全篇,太白时悲时乐。时而愤激,时而狂妄,感情驳杂,似乎无序:文前“悲”文后“愁”,篇首“欢”,篇尾也“欢”,首段“人生得意须尽欢”,诗人在狂欢,尾段“但愿长醉不复醒”、“与尔同销万古愁”,复杂感情如夏日潮水,潮起潮落无定期。

五、恃文放旷,狂妄自大

想当初,太白刚被征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说他自信也行,说他狂妄也差不离。进京几年,不过一“御用文人”而已。正因“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恃才放旷,狂妄自大,才落得个“赐金放还”的下场。

时光易逝,转眼太白两鬓如霜,依然恶习不改。说什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道什么“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叫什么“五花马、干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真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难怪李白挚友杜甫曾直言相谏:“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独立窗前。晚风如潮,思绪万千,良久渐平。回到桌旁,读之再三反复体味,忽然云破天开,豁然开朗。反复朗读,用心感悟,方才体会到太白诗歌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情感之切,意蕴之深,风格之新,手法之巧。

察微知著,窥一斑而全豹,太自豪放飘逸诗风,表现有三:

一、超越时空。想象丰富。夸张大胆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后我们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欢饮的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阔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太白是想落天外,语带夸张。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超越,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超越。

《将进酒》的夸张形式多样。诗中有些夸张是凭借数字来表现的,例如用“会须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干”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促,诸如此类的夸张都有力地说明太自豪放杰出,用辞大胆,他人莫及,展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

二、感情饱满,悲喜交织,大起大落

初读《将进酒》,觉得它豪气十足,反复读之,细细体会,不难感觉到人生百味,蕴含其间。

开头四句写“悲”。首句从黄河起兴,这两旬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似乎从天而降,东人大海,势不可回,语句雄壮,但是下文紧跟“不复回”之叹,基调却是悲,三、四句又带出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的感慨。这前后两句,既是比喻——以河水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再;又是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人生的渺小,因而这句话令人悲意顿生。

以下六句写“欢”。诗人年华老去,政治上极度失意,整日穷愁并非其本性,既然此处失意,就另外去寻找寄托。朋友聚会是人生快事,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这里有一定的消沉,但并不完全,李白对人生理想未完全绝望——“天生我材必有用”,算是对未来的一个期许,这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实际上也是他愤激中的无奈与自我安慰。

二段前六句写“愤”。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二十四岁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骇骥筋力成,意在万里外”。但是,当时朝廷腐败,自身的政治报负无从实现,他怨统治阶级埋没人才,因而否定、摈弃腐败奢侈的当权者和豪门贵族,并以古来圣贤与曹植对比叹惋,充满了不平之气、愤激之情。

结尾部分写“狂放”。“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真是狂放到了极点,但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确切地说,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

纵观全篇,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由乐转狂放,由狂放转愤激,由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气势如犬河奔流,曲折极尽纵横捭阖,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

三、感情真挚,不拘小节,率性而为

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李白和他的交往颇深,在《李太白全集》中写给他的诗作多达11首,从“畴昔嵩阳。同衾卧羲皇”(《闻丹丘子营石门幽居》)来看,两人曾共同隐居过一段时间,他们志趣相同,感情真挚。

李白天性豪爽,不拘小节,“天子呼来不上床,自云臣是酒中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些诗句便是明证。在密友家中,且于酒酣耳热之际,有何不敢为?诗人虽是被友招饮的客人,此刻他却高踞一席,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非不拘形迹的豪放知交断不能如此。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令人嗟叹咏歌,浪漫色彩极浓。

总之,正是上天赋于了太自豪放不羁的天性,他借助大胆丰富的想象。任思绪纵横驰骋,采用极度惊人的夸张手法毫不掩饰的抒发内心那奔涌跌宕的感情,经而形成了他那独特的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真可谓诗情如泉涌,才情似大江。

作者简介:唐华生,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教师,语文备课组长。

猜你喜欢
将进酒艺术风格李白
毛焰艺术风格中的自我表达
17世纪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比较研究
18世纪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 庄重与理性
诗仙李白的归宿
论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文吟诵教学方法
《将进酒》朗读教学之五境
倒下的那一刻
欧洲的艺术风格派系与服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