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体育课评价的若干思考

2009-12-28 05:15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新课标新课程传统

刘 阳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体育事业也出现了日新月异的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受传统体育教学理念的影响,作为我国体育教学重要环节的体育课评价标准却仍然十分落后,特别是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它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阶段体育教学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目前,我国体育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国进行,基于体育评价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笔者针对新课程下体育评价方面的若干问题,浅谈自己的几点意见。

一、传统体育评价存在问题

通过对比传统体育评价体系与新课程下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目前在我国的多数中学比较流行的传统体育评价体系存在不少问题,概括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了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成长、发展。调查中,笔者发现,传统体育教学考核评价主要是以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为主(占总分70%),辅以20%的体育理论和10%的平时表现,这种评价方式得出的结果主要反映学生的运动能力和部分身体素质,而不能全面有效地反映出学生的健康状况、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这与当今学校体育的培养方向不符,同时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不利。

2.过于强调学生的体育知识、技术,以及技能的评价,忽视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传统体育评价重视的只是结果,而不看评价的过程,因此是学生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的桎梏,同时也束缚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3.评价标准比较单一,忽视了个体差异性的评价,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因此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学生虽然选择上体育课,但是却因为单一的量化评价方式,使得学生对于某些项目望而却步,有悖于“以人为本”的教学初衷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的,学生仅仅是盲目地完成评价要求,但是对于终身体育则难以实现。最终导致一些学生对体育课产生逃避,甚至厌恶情绪,这完全背离了体育教学的目的。

4.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消极的被动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评价,扮演的是被管理者的角色,因此,多数情况是不得不接受评价。而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学生则处于被动的被审视与被选拔的地位,往往产生恐惧、消极、应付、逃避等逆反心理和行为,使评价失去了真实性,成为学生体育素质发展的阻碍。

综上所述,我国传统体育评价所体现的依然是“评价即学习成绩测验”的理念,而不是描述和判断学习结果与学习目标相一致的标尺。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对预定的教学目标本身的合理性缺少必要的反思性评价,其结果必然是导致体育教学评价难以体现其应有的教育功能,不能很好地促进体育教学的进行。

二、新课程下体育评价的目标

针对目前我国传统体育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为了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体育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我们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体育教学评价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逐渐淡化体育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使得体育教学评价功能与体育教学的根本宗旨相适应。随着新课标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与实施,传统的以传授“三基”为主的传统体育教学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转而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这就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奠定基础。在此背景下,体育教学的评价功能也就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关注的不只是学生的“三基”掌握情况,而更重视学生对“三基”掌握的过程及方法。体育教学评价的功能不再只是选拔和甄别,而是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即关注学生的身体成长与进步的情况,改变过去只重视技术考评的传统办法,充分发挥体育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因此,新课标下体育教学评价的功能转化为更加重视学生身体全面发展,淡化传统体育教学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更为合理科学的评价,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

2.强调学生个体的自我评价。提倡以学生个人的体育进步情况和努力程度来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成就,丰富了以往以教师为主的单一评价模式,使得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的角色逐步转为评价的参与者和评价者。因为学习者的现有能力、运动的兴趣、对体育的关心程度和学习方法等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学习目的和方法迥然不同,所以我们体育教学的评价应当针对每一个个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在自我理解和自我评价上充分发挥体育评价对学生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促使学生形成“我是学习的主体”、“我是运动的主体”的主体自我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形成学生个体人格的主动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充分发掘学生个体的潜能,尤其是通过自我评价的具体实践不断地加以强化。

3.强调对体育教学过程的评价。将传统的“一刀切”终结性评价转为过程性评价。我们知道,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关注的是结果性的终结性评价,是对过去体育成就的评价;而新课标下的体育评价关注的是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是面向“未来”的重在发展的评价。新课标对体育教学的评价重心逐渐转向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运动体验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因为只有关注对过程的评价,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才能更加注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实现体育知识与技能、运动过程与方法的全面发展。质性评价方法的发展为这种过程式的形成性评价提供了可能和条件,注重过程,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体育教学评价重心的有效转移。

4.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评价,应该有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不仅包括体育教师的评价,还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等,这样就能够使不同水平和层次的学生既有统一标准,又有体现个体差异的相对标准,评价结果趋于科学与合理。新课程下,体育教学评价逐步成为由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共同参与的过程,使民主化、人性化的理念逐步深入到体育教学评价中。学生自评时根据自己的体能、运动技能与知识的成绩,结合平时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合作精神,按优、良、及格和不及格评定自己的等级。他评时根据组内各成员的具体情况逐个互评,最后确定等级。实现多元化的评价功能,更有利于学生发挥特长,给学生以弹性化、人性化的发展空间,更能真实地反映被评者的实际水平,有效地对被评价者的发展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帮助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促进其不断改进,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5.应该注重多元化的评价内容和评价工具。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内容应该与课程目标一致,即要求评价内容多元化,要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有机结合起来。评价工具多种多样,既有传统的纸笔测验、技术技能测试、健康测验,也有教师观察、口头测验、日志、讨论、角色扮演以及学生档案等。体育教师应该根据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以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为评价内容,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其他方面,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以求“外塑形象,内强素质”这一体育课程所特有的教育功效。这就克服了传统书面笔试和技术技能测验的局限性,使得体育教学评价能更加全面地反映学生体育学习和教师课堂教学的情况。

6.应该强调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的有机结合。使体育教学评价更为客观全面。随着学校体育教学目标转向终身体育以及人们对运动对人身心发展作用认识的不断加深,众多学者认识到,定量的客观评价虽然重要,但不能全面反映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不能很好地说明学生学习态度和社会性发展的效果,认为在进行客观评价的同时,仍有必要进行一定程度的主观(定性)评价。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体育评价的作用,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新课程下,体育教学的发展性评价要淡化传统体育教学评价中的甄别与选拔功能,改变重结果、轻过程,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忽视人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评价等不合理的评价结构。体育教学的发展性评价在评价内容上注重多元化,评价方式上注重多样化,评价过程中注重动态化,评价主体上注重互动化,关注发展过程,突出评价在过程发展中的调控与激励功能,激发内在的发展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使学生、教师和课程三者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新青,刘春栋.新课标下体育教学评价发展的特点.体育教学,2004(9).

[2] 韩英灵.新课标下学生体育学习评价初探.体育教学,2004(3).

[3] 邵良,张雪珍,陈兆祥.中学体育评价方法思考与设计.中国学校体育,2000(3).

[4] 陈雪梅.体育评价再认识.体育科学,2003(5).

(责任编辑付一静)

猜你喜欢
新课标新课程传统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