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学生德能培养的内容和路径

2009-12-28 05:15周光辉张银江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德育体育

周光辉 张银江 王 华

体育是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有效地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从事各种身体活动,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实现德育的重要手段;德育是以认识为基础,引导学生掌握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发展他们辨别善恶的能力以解决道德价值观问题。德育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把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需要,通过自觉地运用道德规范去识别善恶、是非、公私、荣辱;正确进行道德评价,并在实践中坚定履行道德义务,使之转化为自身的品德。德育在诸类教育中居主导地位,统领着体育教学。

一、体育教学中孕育的德能内容

1.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在体育教学中有些教学项目需要学生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来完成,例如长距离的耐力跑需要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精神;跳马、双杠需要勇敢、果断的优良品质和克服困难的毅力等。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通过这些有目的的教学活动,使学生领悟什么是坚忍不拔、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继而教育引导他们在工作和学习中要具备这些精神品质。从而使学生不仅在体力、技术、心理和体能方面有所发展,而且培养了学生勇往直前,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学习和锻炼中,不断克服自己的缺点和弱点,既发展身体素质,又增强意志品质。

2.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意识是指对外界活动所作出的积极、奋发、不甘落后的心理反应。它是产生竞争行动的前提。现代化社会节奏快、效率高、追求质量卓越,工作具有竞争性,所以,勇于竞争的精神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这一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有很大的活动空间。因为竞争是体育运动最突出的特点,通过竞赛决定胜负,体育教学可以通过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和竞赛,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体育活动或竞赛中发现自己的潜力,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因此,激活学生内在思想动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是体育教学德育效能的显著作用。

3.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合作意识是指个体对共同行动及其行为规则的认知与情感,是合作行为产生的一个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合作产生的群体力量是个体力量无法比拟的。在体育教学中有很多体育项目属于群体行为,例如,篮球、排球、足球、接力、拔河等。在这些活动中,除了需要战术和技术的要求外,还需要多个主体的协作配合,这样学生之间会经常发生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的微妙关系。要取得最终胜利就要求学生互相配合。因而,在体育教学中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沟通交流,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集体意识,充分发挥群体的作用,使群体中的每一个人员为了集体的利益,不计个人得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搞好团结协作,凝聚成一个坚强的集体,使学生感到集体的重要性和吸引力,这对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将起着极好的推进作用。

4.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自我约束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能够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在体育教学中,教学活动多是一种群体行为,学生多处在动态之中,教学管理相对比较复杂。所以,体育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较强的规范性。特别是运动竞赛项目如:田径运动会、各级各类的球类、棋类比赛以及各种集体性比赛项目,甚至各种各样的游戏等等,都要做到有章可循,它要求每位参与者能够自觉自愿地、无条件地遵守规则、维护规则、监督规则。所以在较长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受到各种制度规范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养成一定的组织纪律观念,增强行动的自觉性和自我的约束能力。

5.体育可以调节学生的身心健康。人作为社会主体,生活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自然灾害、疾病、烦恼和忧愁等也一直伴随着人们。经研究表明,体育运动能使人减轻焦虑状态,缓解抑郁症状,获得运动愉快感、成就感,得到心理需要的满足。换言之,就是体育运动能使人形成一种愉快的心情。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科学安排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运动负荷、采用有新意的组织教法,使学生掌握会“练”、会“玩”、善“练”、善“玩”的体育基础,使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能够体会到生理和精神的愉快感受。这种由生理变化而引起的心理变化就能累积起来影响和改变人的性格,从而体现体育的价值。

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德能的方法及途径

1.树立正确的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指导思想。当前,在一些学校的体育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忽视德育的倾向,缺乏对体育教学目的、任务的全面认识,往往将相对时间短、见效快的健体和提高运动水平放到中心地位,而周期长见效慢的思想品德的培养则往往被忽视。要想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德育功能,就必须端正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树立科学的体育教学观,把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摆到应有的位置,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使体育与德育互相促进。

2.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增强表率作用的人格魅力。体育教师同其他专业教师一样,既教书又育人,在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时代的发展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新的冲击,对体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发挥体育的德育优势,必须加强学习。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只有好的教员,才能教育出好的学生。”因此,体育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精深的文化专业知识和现代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还应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另外更重要的是体育教师需要具备强烈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通过体育教学,把热情洋溢、乐观无畏的进取精神,好学善思、公平竞争的工作作风,正直诚实、吃苦耐劳的高贵品质传授给学生。所谓“身教胜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发挥体育教学的德育效应首先要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

3.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在体育教学内容中,寓有明显的积极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利用各个教学主要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化,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一些优良的思想品质;韵律操等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陶冶其美的情操和提高审美能力;通过竞赛和游戏,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果断、机智、勇敢、顽强的优良思想品质;通过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提高他们的反应速度和动作的准确、协调一致的能力。这样,将思想教育寓于体育教学中,既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又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

4.在体育教法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在体育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对学生传授知识、技术、技能,发展学生的体力和智力既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又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途径。实践告诉我们,同一教材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教法,同一教法也可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其教育效果会各有不同。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组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把知识、技术、技能、教学、素质练习和德育结合起来。例如,中长跑教学是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特别是女生,对中长跑一般有畏难情绪,造成这种现状的关键是学生缺乏毅力,怕苦畏难。通过对学生进行中长跑技术的讲解,分析长跑中“极点”的出现及克服办法,并在训练中加以引导和鼓励,就能帮助学生克服这一畏惧心理。体育教师,必须善于及时发现学生思想品德中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和表扬,把对学生的德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

5.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的延伸,是体育教学的必要补充,也是对学生德育的重要阵地。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会给人一种无形的力量,会激发人们对体育运动的欲望。为此首先要增加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建立各种场馆,配备各种器材,改善体育教学条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其次要加强体育文化建设。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扶持建立各种俱乐部,组织丰富多彩的娱乐竞赛,开办体育知识讲座,设立体育辅导站,利用学校的报刊、广播、网络、宣传栏等,大力宣传体育精神,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发挥体育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使学生自觉地把自己的全部青春、智慧和才能奉献给现代化建设事业。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体育之研究.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2]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 陈立国.在体育教育中进行德育的探索.体育文化导刊,2005(9).

[4] 彭涛.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应具体化.中国学校体育,2000(5).

(责任编辑付一静)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德育体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