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江苏省中小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初步探析

2010-01-02 00:59
体育科技 2010年4期
关键词:课间体育活动

郁 东 李 强 朱 乔

(1.南京体育学院体育系 南京 210014)

对江苏省中小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初步探析

郁 东1李 强1朱 乔1

(1.南京体育学院体育系 南京 210014)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调查法,对江苏省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与安排的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产生背景、重要意义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发现:目前江苏省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开展总体情况较为良好,各校之间组织水平有较大差异,存在一些问题亟需有关教育部门协调和解决。

江苏省;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

1 前言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几年在传统课间操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学校新的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它以基本体操或器械操、集体舞、民间体育、素质练习及体育游戏等为主要内容,让学生在自编自练自创中得到全面发展。体育大课间活动一般安排在上午第二节课后进行,时间20~40min,与传统课间操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形式活,练习强度适宜,它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调剂作用,而且学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

从教育功能来说,国内外现今对课程的理解有所拓展,即学生踏入学校大门,在教师的指导下的一切学习活动,都可称之为课程[1]。因此,我国体育界正把大课间体育活动视为大课间体育活动课。从贯彻素质教育,体现“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确保每天达到一小时体育锻炼的要求出发,把课间操扩展为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形式,成为有组织、有计划开展的一种活动类体育课,既有必要,又有现实意义。实践证明,它是实现新的体育教育目标的有效载体,它在全面实施健康、快乐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的过程中正显现出重要而特有的功效。

2 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

江苏省教育厅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在2009年1月印发的关于南京市江宁区等26个县(市、区)贯彻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情况的专项督导意见(苏教督[2008]12号)中指出,省督导组抽查的40所学校中,有22所学校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未落实到位。

表1 督导团抽查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结果统计

由表1可见,大课间体育活动在我省中小学校开展落实情况不容乐观,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尚未得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足够重视

长期以来,许多地方,资金短缺,场地、器材设施不足[5]。学校体育投入在学校教育投入中所占的比重一直是比较少的。资金不到位,场地、器材设施就没有保障,这就在客观上制约了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加上近年来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造成人均运动场地和可供活动的器材不足。在许多学校,场地不足、器材设施奇缺简陋破旧的现象是非常突出的,往往是人均面积太少或几十个人抢一个篮球,“僧多粥少”的现象屡见不鲜。

2.2 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大课间活动安全问题有几点:第一、场地设施的安全隐患问题。场地设施包括场地的合理布局,设施本身的安全功能等等;第二、整个学生运动场地的合理安排问题,尤其是一些老学校,学生运动空间场地小。第三、运动项目的安全问题,比如老鹰抓小鸡是最常见也最受低年级学生欢迎的游戏,但是在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可能绝大部分学校都不方便开展,因为它对场地要求比较大,再如快速追逐跑游戏,安全隐患大,也不适宜;第四、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和体育老师的安全意识不够强。

2.3 容易生搬硬套,出现教条主义

大课间体育活动允许有较大的弹性,留给教师以灵活处理安排的权利,留给学生以选择的空间。各区各街道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不平衡,学校之间差异很大,各个学校的物质、精神文化环境也各不相同。即使是同所学校,各班学生的实际心理、生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大课间推行中部分学校往往照抄照搬,容易生搬硬套,出现教条主义。

2.4 组织管理不够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

由于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几年出现的,其组织管理还处于实践摸索阶段,有些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执行部门对如何抓好大课间体育活动理解不够深刻,对活动质量、活动内容、活动模式、组织形式、评价体系等方面都缺乏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6]。另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实验成果的推广、利用,使其起到辐射、带动作用,由点而致面,全面推进本地区的素质教育,并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检验、修正、深化、与时俱进,值得深思。

2.5 组织者的培训与交流缺失

开展丰富多彩、学生广泛参与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离不开好的组织者。他们本身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好坏。但是在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很多学校,组织者的培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一是培训机会少,对外的交流与学习机会也比较少,教师参与培训的面很窄。二是培训的内容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效果不明显,不能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

3 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要性

3.1 大课间活动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能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中小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兴趣与需求是直接推动自身参与体育锻炼的内驱力,是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和提高学习效果的前提。所以,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改革是实施新课标的关键。图1、图2的调查结果显示,大课间活动能明显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约占92%的学生喜欢大课间活动,其中60%的学生非常喜欢大课间的活动,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能充分表现自我,自主锻炼意识增强,创新能力有提高,同学之间能团结合作。

新课程改革下,要求体育教师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实施新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的关键一环是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技术和知识的现状,加强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联系,关注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体育学习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7]

3.2 大课间活动能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

大课间活动中包含许多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选项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大课间活动的时间,自主练习老师在课堂上教授的技术动作,使课堂上的内容得到很好的消化,可以将技术熟练的应用到实际当中,既大大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也能提高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质量;另外一方面,教师可以将技能教学编入大课间活动中,不但可以掌握复杂、枯燥的内容,还可以熟练简单、易学的内容。如将田径项目的素质练习融入到体育游戏——竹竿舞,把运动与游戏有机结合,配以动听的音乐,将大大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调查同时也发现有90%的男生认为通过大课间活动自身的运动技能得到提高,女生则占80%。

图3 大课间活动对运动技能影响的认识

3.3 大课间活动能促进身体健康,提高身体素质

大课间活动,一般在早上九点钟左右,学生走出来到室外,能够开阔视野、调节眼肌,对预防近视有良好的作用;学生呼吸到新鲜空气有利于脑得到足够氧气而迅速解除疲劳,能起到平衡心理,调节情绪的作用。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在大课间活动中学生身心、大脑的紧张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得到缓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在大课间活动的过程中,身体得到全面活动,肌肉、血管的紧张度得到缓解。从表2可以看出,大课间学生的运动负荷明显高于传统课间的运动负荷。

表2 课间操与大课间学生运动脉搏比较表

3.4 大课间活动操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活动中,学生一同游戏、比赛学习的机会很多,如跳绳、比赛、接力等。另外可以给学生们自由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比赛。因此学生们彼此之间便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从而提高同学间的交往能力。另一方面,通常大课间活动都配以节奏明快、富于律动的音乐,使此项活动更有艺术性,更吸引人去共同参与,学生边做操边欣赏音乐,心情轻松愉快,动作不拘一格,感觉是一种享受。这样能达到愉悦身心,调节情绪的目的。调查发现,81%的学生感觉做大课间活动能使自我情绪得到调节,80%的学生自信能做好,85%的学生认为与同学间的交往能力得到提高。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传统的课间操内容单一枯燥、形式呆板机械,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大课间体育活动打破了传统课间操的活动形式,学生在音乐的指挥下参加各种游戏、舞蹈、队列、广播操、健身操等体育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在自编、自练、自创中得到全面发展,因此,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伸。

4.1.2 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大课间体育活动关注的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终身体育意识以及个性化、社会化整体素质提高的问题。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程对学生认知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心理健康有着其它课程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图4 广播操与大课间活动的活动效果比较

4.1.3 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的时间较短,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尽人意之处。诸如很多教师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选择带有盲目性;不能正确认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其他功能和教育价值;在组织管理方面,部分学校组织比较松散、单一,管理不够科学等等;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影响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4.2 建议

4.2.1 有关教育部门应积极宣传和引导,提高各级部门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认识和理解。

4.2.2 建立科学的管理和监督指导制度,加强对各级学校的理论与实践指导,全面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质量。

4.2.3 学校应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建立激励机制,改善教学场地、器材等条件以适应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科学组织与安排的要求。

1 喻 坚.“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1):77-79

2 陈颖悟.从传统课间操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1):28-30

3 周凤施.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理论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7(11):15-16

4 董翠香.以大课间体育活动为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模式案例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1):103-105

5 黄显良.中小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应注意的问题[J].体育教学,2006(6):55-56

6 刘淑芳.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学校体育,2003(2):51-52

7 张 蕾.关于构建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程的若干思考[J].安徽体育科技,2003(6):55-57

The Preliminary Analysis on Long-break Between Classes of Jiangsu Schools

YU Dong
(Nanjing Sport Institute,Nanjing)

By using the method of documentary,interview and investigation,this article mainly research on the organization and arrangement of sports activities during Long-break Between Classes in Jiangsu schools,and analysis the background of Long-break Between Classes sports activities and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on.Our study found:the primary Long-break Between Classes sports activities organized overall situation is good,the schools have bigger difference between organizational levels,some problems need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to coordinate and solve.

Jiangsu,schools,long-break between classes,sports activities,conduct

郁 东(1971-),男,江苏盐城人,汉族,讲师,研究方向:田径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课间体育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我们的“体育梦”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