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扩大开放促进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2010-01-13 02:55周民良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西南地区经济

周民良

(中国社会科学院 工业经济研究所,北京西城 100836)

以扩大开放促进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周民良

(中国社会科学院 工业经济研究所,北京西城 100836)

尽管 2008年西南地区对外开放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其开放速度还比较缓慢,对外开放对其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还不很突出。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对外开放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通过对西南地区开放的 S WOT分析,本文认为,西南地区应该把握好扩大开放的优势和机遇,坚持以我为主,双向流动,规避风险,提升能力的方向,体现配合全局、整体推进、因地制宜、精心组织的思路,采取更加有效的扩大开放的措施。

扩大开放;S WOT分析;西南地区;经济发展

一、西南地区对外开放的新趋势

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都出现了增幅滑坡现象。尤其是进入下半年以后,对外贸易下滑幅度增大,沿海一些省份出现出口订单明显减少、市场萎缩、企业利润下降的状况,不少省份均有一定比例的企业倒闭。2007年,全国货物进出口增长速度为23.5%,其中对外出口增长速度为 25.7%,到 2008年,货物进出口增速下降到17.8%,其中出口增速 17.2%,相比之下,只有外商直接投资增速从 18.6%增长到 23.6%,成为对外开放中的一个亮点。

比较之下,2008年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形势要强于全国平均水平。按照各省市的统计公报汇总表(见表 1)看,除了云南的货物进出口增速较低外,其余省市货物进出口都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除了贵州省利用外资的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藏自治区缺乏相关数据外,西南其余省市实际利用外资的增长速度也都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再从对外贸易上看,西南地区外贸结构与沿海地区不同,沿海地区出现的外贸大幅滑坡的趋势,传导到西南地区存在一定时滞;而西南地区出口结构中,面向欧美的比重不像沿海地区那么大,这也是其外贸增速下降不像沿海地区那么迅速的一个原因。从引进外资上看,外资进入西南地区部分是因为沿海地区生产成本上升导致,西南地区的潜力被进一步挖掘。

表 1 2008年西南各省区与全国对外开放的增速比较单位:%

从 2008年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状况来看,各省市之间的差别比较大。从货物进出口方面,西南地区的货物贸易以四川为第一阶梯,货物进出口在各省市中名列前茅,2008年四川的货物进出口额占西南地区货物进出口总额的 37.6%;广西、重庆、云南为第二阶梯,2008年三省市合计的货物进出口额占西南地区的 55.32%;另外两个省区贵州和西藏排在第三阶梯,2008年两省区的货物进出口占西南地区的 7.06%。从引进外资方面看,西南六省区中,能够排在第一阶梯的是重庆与四川,两省合计外商直接投资占西南六省区的 75.97%,第二阶梯的广西与云南合计的外商直接投资占西南地区的21.88%,处于第三阶梯的贵州与西藏两省区的外商直接投资占西南地区的 2.15%。

从开放对经济的影响来看,按照美元与人民币之间6.944的平均汇率计算,2008年全国的外贸依存度为59.16%,而西南地区的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六省区的外贸依存度分别为12.86%、12.97%、12.24%、7.02%、11.69%和 13.42%,整体上的外贸依存度都比较低,西藏甚至成为西南地区外贸依存度最高的省区。从外商直接投资看,2008年西南地区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占全国的比重只有 8.65%。(见表2)可见,尽管西南地区的外贸与外商直接投资都出现了较快的增长,但是由于其基数较低,所以无论是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还是西南地区贸易经济在全国的影响力,都还处在一个相对低水平状态。尽管2008年沿海地区外贸与外商直接投资出现下滑趋势,但是其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和对全国的影响依然巨大。西南地区与沿海地区在对外开放上相比,还存在相当巨大的差距。根据耿庆武 (2005)的研究[1],1996年全国外贸依存度为36%,西南地区成渝的外贸依存度为8%。从1996年到2008年,全国外贸依存度提高了20%以上,而成渝地区的外贸依存度提高不到5%,显示在一个较长时期,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速度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 2 2008年西南各省区与全国对外开放指标单位:亿美元

二、加快对外开放是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对外开放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

对外开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已经为许多经济学家所检验和认可。在对外贸易方面,世界上许多经济学家通过大量的数量分析,验证了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性。经济学家 Jeffrey Sachs与Andrew Warner[2]运用跨国增长模型,检验1970~1989年 79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绩效。通过控制部分变量后他们发现,与经济增长相关性最强的是国家经济的开放度。Sabastian Edwards[3]利用 9个不同的贸易开放指标,检验了贸易政策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其结论是,不论是用何种贸易开放度衡量指标,在贸易开放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都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在国内,也有不少数量分析用于对外开放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武剑[4]的研究表明, FD I是引起区域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陈秀山等[5]研究发现,国外市场潜力的弹性系数大于国内市场,说明国外市场潜力变动对制造业的集聚影响更大。而对外开放充分提高了沿海地区的相对吸引力,有助于制造业的产业集聚。金煜等人[6]的研究认为,经济开放促进了工业集聚,而经济开放又与地理和历史因素有关。张燕文[7]对中部经济增长与对外开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梁丹等[8]对河南省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上述着眼于个别地区的分析结论都显示,对外开放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从国内对外开放的实践来看,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之所以取得很大成功,一个重要经验就是扩大对外开放。多年来,珠江三角洲引进大量的外资,发展面向出口的加工制造业,取得了经济的巨大发展。而江浙一带的民营经济也积极面向国际市场,追随市场的变动规律,不断调整产品结构,生产出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产品,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继亚洲四小龙后,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在内的沿海地区成为全球以外向型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成功的典型,说明对外开放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积极贡献,对西南地区的开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利用好西南地区对外开放的优势与机遇

S WOT通常是指对研究对象存在的优势(strength)、劣势 (weakness)、机会 (opportunity)、威胁(threat)进行通盘分析的一种方法,有助于知己知彼,研究特定对象在竞争和博弈的状态和地位,以便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趋利避害。就西南地区对外开放来说,引入 S WOT的分析方法,有助于对西南地区对外开放的内外部条件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资源配置的优劣势,以便尽可能地规避风险,促进西南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1.西南地区对外开放的优势 (S):(1)西南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同时西南各省区的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西南地区的劳动力成本还相对较低。2007年,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衡量,西南诸省区仅相当于江浙一带的 2/3左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差别更大,西南地区的大多数省份不到江浙的一半。这种差异显示,西南地区的劳动力成本较低,对于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具有一定吸引力,有利于吸收外来资本在西南地区投资发展加工贸易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另一方面,城镇化比重较低反映了有较为充分的劳动力资源供给。除了重庆的城镇化比重达到 49.99%,略高于全国 45.7%的平均水平外,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的城镇化比重分别为38.16%、37.4%、29.1%、33%和 22.6%,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显示,相对于全国大部分地区来说,西南地区还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既可以为沿海和其他地区转移来的外资企业所利用,也可以发展劳务输出。(2)沿边边境线较长,具有口岸利用的优势。西南地区的一半省区包括广西、云南、西藏三省区,有着漫长的边境线和众多的边境口岸,利于开展边境贸易。事实上,近年来,沿边各省区充分利用沿边开放的政策支持,充分利用口岸优势,不约而同地加大沿边开放的步伐。(3)与相邻国家在经济上有较强的互补性。相对于沿海地区,西南地区经济不发达;但是相对于周边区域,西南地区的工业化水平较高,而周边国家如老挝、泰国、缅甸、尼泊尔等国家的资源蕴藏丰富。因而,西南与周边国家经济的互补性较强,有助于形成垂直性的产业分工关系,建构起雁阵式的产业排列模式。(4)西南地区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可进入性大大提高。尤其是西部大开发以来,西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和规模明显加大,基础设施的瓶颈约束矛盾大大缓解,对于各类外资具有较强的吸引力。(5)基础投入品的价格较低,供应丰富,对外资有一定吸引力。西南地区各类资源丰富,水电、土地、矿产等资源供求矛盾相对较小,价格较低,有利于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基础投入品,这些产品的低价格和保障供给水平,能够减轻外资的管理营运成本。(6)有利于开放的其他资源与条件较好。比如,西南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广西、云南、四川、重庆等省区的旅游资源各具特色,有利于吸引国外游客;西南地区的边境优势需进一步发挥,应积极利用边境地区促进边贸互市的发展;省会城市和一些主要中心城市都建立起各类高新技术开发区或者经济技术开发区,各类吸引外资的政策已经成龙配套,有利于吸引外资。

除此而外,西南地区在对外开放上还具有以下优势:出口导向型企业较少,外贸型产品过剩的压力不大;对外开放合作已经有一定基础。像广西、云南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对两省区的经济发展已经起到积极作用;已经形成一批企业家队伍,可以开展对外投资和对外经济合作;政府的发展愿望十分迫切。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已经被各地的领导人普遍认识到,许多西南省区的领导都认识到,西南的发展离不开对外开放,振兴西南地区需要加快对外开放。

2.西南地区对外开放的劣势 (W):应该注意到,西南地区对外开放还存在着一些不利条件与环境,影响和限制西南地区的进一步开放。(1)国际市场上需求与投资同时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对产品扩大出口不利,同时跨国公司资本出现了从全球收缩的趋势;(2)周边国家货币相对美元有所贬值,不利于整个中国包括西南地区的对外出口; (3)西南地区的产业配套程度相对较低,使企业组织生产的成本提高;(4)城乡居民收入较低,市场相对有限,对于那些以中国为目标市场的外资进入有一定影响;(5)除广西外,其余省区都没有出海口,货物经由出海通道的运输成本较高;(6)不少地区投资软环境与沿海省份存在较大差距。

3.西南地区对外开放的机遇 (O):(1)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支持。在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框架下,国家支持西南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边境贸易,提升开放水平。(2)国际市场的资产与资源价格出现明显下跌,有助于降低西南地区发展加工贸易类产业的成本。(3)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对于西南地区的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刺激作用。(4)改革开放政策的区域化有助于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西南地区是沿江开放与沿边开放的重要区位,国家的新一轮改革开放政策注重对具有开发潜力的区域赋予一定的政策支持,而这些政策能够发掘一些潜力区域的发展优势。成都与重庆进行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就包括许多对外开放的内容。(5)沿海地区外资跨地区转移的机遇。受国际金融危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沿海地区的外资企业的利润率下降。面对着土地、水、电、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迫切需要寻求新的投资区位,以降低成本。而西南地区因为要素价格的低成本,对外资企业的吸引力明显增强。在新一轮跨地区的产业转移中,许多外资企业把西南地区作为目标投资区位。

德育教育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育的核心基础,落实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各个环节,让其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坚定不移地将党的路线方针作为前进指引,进一步认识到社会所赋予自身的责任义务,树立正确的三观。

4.西南地区对外开放的威胁和挑战(T):(1)外贸竞争与外资竞争程度进一步加剧。全国各地的外贸企业都面对着降价出口的压力,西南地区的外贸企业也会遭遇较大的竞争压力;而目前国内大多数地区都存在着对外资的竞争,西南地区也必须面对国内各地在招商引资中对外资的竞争压力。(2)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受到一定阻力。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国家集团化区域化的趋势有所抬头。中国与东南亚和南亚各国尽管保持良好的关系,但是跨国合作毕竟与国家集团内部各国之间的合作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对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也构成挑战。

开放条件下资源与要素的跨国流动带有差异性、互补性和逐利性的特点,对于开放度不高地区来说,加强开放,对于改善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强化市场竞争,挖掘资源与要素的市场潜力,实现更有效的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总体来看,加快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大于挑战。要利用西南地区资源相对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和投入品价格较低的优势,积极吸引外资进入,同时利用好国际市场资产与资源价格下跌的机遇和国家政策支持的机遇,扩大对外资本投入,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促进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分省区看,沿边省区具有边贸优势但各省的经济水平都比较落后,人力资本不足,可以积极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扩大对外贸易与往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产业分工;内陆省市虽然缺乏边境开放条件,距离出海口较远,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不突出,但是城镇的发展与建设基础较好,还承接了以往三线建设的资产,人力资本优势明显,可以吸引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的外资企业,也可以发展面向国际市场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推进西南地区的开放,需要充分考虑各个省区的 S WOT条件,以便因地制宜地利用好优势,把握机遇,规避劣势、弥补不足,应对挑战,提高西南地区对外开放的总水平。

三、金融危机下西南地区扩大开放的思路

RobertO.Keohane和 Joseph S.Nye在《全球化:来龙去脉》中曾经区别了全球性因素和全球化。所谓全球性因素是指“世界处于洲际层次上相互依存的网络状态。这种联系是通过资本、商品、信息、观念、人员、军队,以及与生态环境相关的物质的流动及其产生的影响而实现的”。[9]而全球化则是指全球性因素增加的过程。显然,西南地区对外开放,是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走出封闭状态,更广泛地参与国际资本、商品、要素、信息、人员往来并融入全球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对于促进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意义十分重大。一些学者采用了全球本地化(glocalization)的概念,用以描述全球化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Michael Storper[10]通过一个表格描述了不同水平条件下四种形态的全球化与地域化的关系(见表 3)。

表3 生产体系的地域化与国际化

由表 3可见,按照地域化和国际化两个轴线, Storper区分了高水平国际化高水平地域化、高水平国际化低水平地域化、高水平地域化低水平国际化、低水平地域化低水平国际化四种生产体系类型。国际化水平的高低是由产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面向国际市场和外商投资等方面加以区分的,地域化水平的高低则是由集中与分散加以区分的。在现实中,存在着从不同类型的发展模式进行变迁的可能性。比如,类型 3可以通过强化地域集中特性实现向类型 4的过渡,也可以通过强化劳动力的国际分工实现向类型 2的过渡。类型 2和类型 4还可以通过增强地域化和国际化向类型 1过渡。当然,在市场化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反方向的变化。一个原本国际化的区域因为有了新的竞争对手出现,可以形成国际化衰落趋势;或者一个原本地域化集中较好的区域,因为集中的负效应过大而出现分散化趋势,也会导致类型的退步。相对于沿海地区来说,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大体上还处于生产体系的国际化与生产体系的地域化水平较低的阶段,也就是表 3中所处的类型 2、类型 4水平,甚至于一些区域处于类型 3的水平,必须按照对外开放的阶梯循阶而上,进一步扩大开放规模,优化各个地区的开放结构,使西南地区能够融入全球经济国际化与区域化的体系之中。

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应该坚持以我为主、双向流动、规避风险、提升能力的方针,尽可能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促进西南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以我为主,就是在开放中既要把握主动积极开放,也要争取好的结果尽可能获得最大化收益;双向流动,就是发挥市场的作用,促进西南有竞争优势的要素流出去,同时吸引国外有竞争优势和能够弥补西南发展短缺的因素流进来;规避风险,就是在开放过程中注意防范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市场风险、汇率风险等等风险;提升能力,是指开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集合有利于西南地区发展的要素和促进西南地区发展潜力的释放。开放是手段,开放是为了更好地提升西南地区的发展能力,开放与发展是手段与目的的统一。也因此需要从目的性反推,看哪些类型的开放或者哪些环节的开放更有利于西南地区的发展,或者哪些形式的开放是在西南地区发展中需要防范风险的,以便从“三个有利于”的角度确立更有利于西南发展的开放路线与开放途径。

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战略,应该体现配合全局、整体推进、因地制宜、精心组织的思路。所谓配合全局,就是要把西南地区的开放作为国家全局开放的一部分,西南地区的开放要配合与支持国家整体开放的思路;整体推进,指西南地区在各个方面的开放都显得不足,应该从总体上提升西南地区的开放度,推进各个领域各个区域的开放;因地制宜,就是要正视西南地区内部差异性较大的现实,开放的重点与偏向可以有所不同,切忌采用一个模式推进开放;精心组织,就是政府在设计开放的思路与政策时,需要加以深入分析与科学论证,寻求能够带来最大化效益的开放政策组合,并在政策实施上加以细致组织和精心安排。

就第一个方面“配合全局”看,应把西南地区的开放与国家的开放和国家经济地位的提升结合起来,使西南地区的开放能够为国家的开放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做出更大贡献。可以采取的开放策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在对外贸易中扩大人民币结算范围,在中国西南地区相邻各国构筑人民币密集使用带,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联合于2009年 7月 1日公布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鼓励在外贸往来中采取人民币进行结算。由于中国经济处于长期上升的趋势不会改变,人民币的币值稳定且从中长期看会处于升值状态,因而,采取人民币结算对于周边国家来说,除了可以减少本币、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换汇成本外,还可以避免采用美元带来的贬值损失。如果我国与周边国家在外贸结算中更多地采用人民币作为工具,也可以减少我国的美元储备,规避美元贬值风险,更有利于保存经济实力和扩大对外开放。

(2)打通西南地区向外扩展的主要通道。西南地区向南邻接东南亚和南亚国家,有向南建设贸易与运输通道的区位优势。以云南来看,可以建设从昆明出发,经瑞丽进入缅甸腊戌、曼德勒、马圭,最后到达印度洋岸边的皎漂港或实兑港的出海通道。数据显示,我国 53%的进口石油经过印度洋和东南亚水域,路途遥远,而且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带来成本与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打通我国与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构建多渠道出海格局,可以分流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运输流量尤其是石油运量,形成西南与中哈、中俄石油通道对途经马六甲海峡石油运输的补充作用,分散石油进口的运输风险,提高国家石油安全保障水平。从缅甸转运石油到云南,再从云南辐射到西南其他省份,比绕道马六甲海峡到广州上岸转运到其他省份缩短约 3000公里的里程,还可以大幅度节约运输成本。另外,从广西打通南下东南亚的贸易与运输通道,也会加强我国尤其是西南和华南地区与东南亚的经济联系,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就第二个方面“整体推进”来说,西南地区的开放应该体现全面性和多样性。就货物贸易来看,既可以扩大西南地区的工业品出口,提高工业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也要考虑扩大进口,通过国际市场积极获得吸纳西南地区产业发展中短缺的资源与要素。在投资方面,既应该利用沿海地区各类要素成本上升的时机,吸纳跨国公司的产业转移;也应该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市场上资产类价格下跌的时机,通过扩大对外投资,积极吸纳国际市场上的技术为我所用,改善西南地区的要素供给结构。在发挥比较优势方面,西南地区可以利用周边国家的资源,建立面对周边国家的制造优势,输入资源,输出制成品;同时,也可以利用国外输入的资源结合西南地区的本地资源,建立面向沿海和其他地区的资源优势,输出资源和输出初级制成品,输入先进制造产品。在人力资源利用方面,除了应该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与西南地区丰富的资源相结合外,也可以发展劳务输出,把西南地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与国外丰富的资本或者国外土地结合起来,提高西南地区劳动力的使用效率。还可以考虑吸引国外的优秀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到西南地区,与西南地区的资本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在开放的区位方面,既要重视沿边地区的对外开放,也应该重视内陆地区尤其是沿江的对外开放。

就第三个方面“因地制宜”来看,西南地区的开放还应该强调利用各地的条件与特点,因地制宜地扩大对外开放,体现不同地区在开放中的差异性,做到各尽所能,各展其长。按照 Storper所作的类型划分,广西、云南等沿边省区的边境城市应该属于国际化潜力较大而地域化水平不高的区域,应该突出发展国际经济贸易联系;内陆省区的中小城市,应该属于地域性水平较高但是国际联系不够的类型,应该突出地域集中的特性,强化人口与产业的集聚功能;而沿边省区和内地省份的省会城市和主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化和地域化的潜力都很大,应该在强化集中的过程中加强国际经济联系,在提高经济外向型水平的同时,提高产业竞争力。根据这一分析,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应该强调重点突出,充分利用沿边区域的区位、口岸、岸线和港口优势,充分利用内陆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交通运输枢纽、城市吸纳和扩散功能与作用较强的优势,发挥重点区域的带动作用,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沿边省区的广西、云南、西藏等省区应该利用好区位优势,与东南亚和南亚相邻国家“打成一片”,加快经济的一体化,利用好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平台,强化与周边国家的产业分工与合作。而内陆地区的重庆、贵州和四川应该以重点城市的主要园区为依托,加快建设出口加工区,积极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采取跨国并购、股权置换、境外上市等方式,开展跨国投资经营,促进技术、设备和劳务出口,强化国际经济联系,把这些省市的生产体系纳入全球产业链条中,提高内陆省份经济的外向度水平。

就第四个方面“精心组织”看,首先,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的变化规律,顺市场而为,寻求能够最大化发挥资源与要素配置效率的开放方向。在国际市场向好与活跃的年份,应该利用西南地区的加工条件,面向国际市场发展出口导向型产业,提高西南地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全球市场萎缩、各类财产与资产缩水的情况下,应该积极扩大对外投资,吸纳国际市场相对廉价的资源与技术,使全球优质的资源和技术能够为西南地区的长远发展服务。其次,加强对西南地区对外开放的不足之处加以弥补。比如,西南地区的产业配套能力不足,是制约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应该加强产业配套规律的研究,提高重点园区和重点产业的配套能力,围绕跨国公司的进入,迅速推动本地的企业转型为跨国公司提供产业配套服务,或者吸引沿海地区的配套厂家进入西南地区。西南地区的投资软环境还不够完好,与沿海地区存在一定差距。应该对照沿海地区的做法,完善政府政策,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切实改善投资软环境。再次,围绕对外开放相对薄弱的类型做好服务。比如,在西南地区中,劳动力数量较多而劳务输出规模还不大,还应该加强对目标市场的研究,强化劳务输出,或者以对外投资带动劳务输出。

四、扩大开放促进西南地区发展的几个具体举措

一是进一步完善政策与法规,切实改善投资软环境。要注重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落实,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加强法制建设,改善执法环境、社会信用环境,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建立公正、透明、稳定的法制环境,诚信、规范、统一的市场环境,物流通畅、便于配套生产的企业发展环境,加快解决外资外贸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热点问题,创造符合国际惯例的行政环境、法律环境、服务环境和公平竞争环境。尤其是,要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审批一条龙服务制度,规范和公开审批流程,推行全程代办、特事特办等优质服务,全面提升招商服务水平。

二是规范对外投资流程,防范投资风险。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多和国际金融危机出现,企业跨国购并的事件越来越多,但是在跨国购并过程中需要了解目标所在国和我国的政策和法律,以尽可能地规避投资风险,提高购并成功率。比如,不久前,西南地区的一家企业欲对通用旗下的悍马加以收购,引起国内外的激烈讨论。但对这一项目国内否定者居多,肯定者较少。一个重要的政策背景是,全球都在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而悍马属于典型的资源消耗和奢侈浪费型项目,与全球的大趋势相背离,以往悍马也因其代表美国生产与生活方式而遭到全球批评。如果这一生产项目转移到中国,将会使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舆论的批评对象。无论企业是否因为这一项目受益,国家的利益一定受损。还有,目前国内企业因为收购和购并事件增多,引起不少资源密集类国家的强烈反弹。企业可以以在第三国或者在香港设立的子公司的名义,建立多点式的跨国并购平台,开展资源或者技术的收购,以降低购并活动的国际关注度。

三是加强对中介机构的资格审查,严格市场准入。在以往各地的出国留学、劳务输出等过程中,都出现了大量以损人利己为目标的黑中介,给当事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身危害。在西南地区对外开放中,应该把规范开放秩序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剔出危害市场的害群之马,保障各类市场参与者的安全,维护对外开放的良好市场秩序。

四是采取积极的态度应对贸易纠纷,争取公平的开放条件与环境。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回潮,西方国家对中国企业进行无端制裁的事件越来越多。这需要政府部门积极支持应对国外“两反一保”和贸易投资壁垒的各类外经贸企业,鼓励企业参加由有关部门组织的赴境外抗辩、交涉、游说、参加听证会等活动,以维护国际市场正常的竞争秩序与中国企业的根本利益。西南地区的相关企业也应加强对国外相关法律的研究,积极开展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研究、信息数据库建设、组织应诉活动,争取更好的贸易环境,维护公平竞争的国际秩序,保护企业的正当权益。

[1]耿庆武.中国不平衡经济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Jeffrey Sachs&Andrew Warner,Economic Refor m and the Processof Global Integration[R].Brookings Paperson Economic Activity.1995,(1).

[3]Sabastian Edwards,Openness,Productivity and Growth: What do we really know?[J].Economic Journal,1998 (March).

[4]武剑.外国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及其经济增长效应[J].经济研究,2002,(4).

[5]陈秀山,张若.对外开放、贸易成本与中国制造业集聚[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1).

[6]金煜,陈钊,陆铭.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J].经济研究,2006,(4).

[7]张燕文.中部崛起中的对外开放问题研究 [J].中州学刊,2007,(3).

[8]梁丹,郭宝华,覃成林.河南对外开放的区域格局与经济增长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5(1).

[9]RobertO.Keohane and Joseph S.Nye Jr.,Globalization: What’s New?What’s Not?(And So What?)[J].Foreign Policy,Spring,2000.

[10]Michael Storper,Territories,Flows,and Hierarchies in the Global Economy[C]//K.R.Cox(eds):Space of Globalization:Reasserting the Power of the Local.New York:Guilford,1997.

Promoting Econom ic Development in South-west Areas by Expanding Open ing-up

ZHOUM in-l iang
(I ndustrial Economy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836)

Although the speed of opening-up to outside of the South-west areas in 2008 is faster than that of the average national level,its speed of opening-up is still comparatively slow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s contribution function made by the policy of opening-up to outside is not very prominent.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xperiences indicate that the opening-up to outside has important promoting effect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By the S WOT analysisof the Southwest opening-up,it is strongly believed in the paper that the southwest areas should take the great advantages of the superiority and the opportunity of expanding the opening-up,insisting on the selfreliance and the two-way flow,avoiding risks,promoting capacity’s direction,manifesting the thought of coordinat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the whole advancement,acting as circumstances permission,and carefully organizing, and taking much more effective measures to expand opening-up to outside.

expanding opening-up to outside S WOT analysis;South-westAreas;economic development

F727

A

1674—0351(2010)01—0099—07

2009-08-29

周民良(1963— ),男,陕西周至人,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西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郭彦英]

猜你喜欢
西南地区经济
基于MCI指数的西南地区近60年夏季干旱特征
中国西南地区百年气温的时空演变特征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西南地区干湿演变特征及其对ENSO事件的响应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论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舞蹈特征
山西队戏向西南地区的传播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Завершено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о крупнейшего комплекс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узла на юго
--западе Кита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