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稀有金属保护性开采战略性思考

2010-01-22 12:13阴秀琦
中国矿业 2010年10期
关键词:矿种稀有金属稀土

阴秀琦

(中国矿业联合会,北京 100013)

稀有金属大多具有耐高温、抗腐蚀、硬度大、导电和导热性好等特殊性能,广泛应用于特种钢、耐热合金、信息电子等高技术产业以及原子能、航空航天、尖端武器等国防军工领域,是国际公认的战略资源。

近年来,稀有金属的开发利用、保护和资源争夺,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国务院领导也有过保护我国稀有金属资源的特别批示。本次遴选锆、钽、钼、镓、铟、锗、稀土、锂、铍、钛、钒、铌、硒、碲、镉、铋、锶共17种矿产进行研究和论证。根据其是否在高、精、尖技术与国防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是否属于我国的优势矿产,是否出现严重的过量开采与过量出口问题,是否具有独立的矿床以便在开采过程中实施有效的保护性措施这三条基本原则,研究与确定进一步扩大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的范围并提供科学依据。

1 稀土、钼等十七种矿产用途、储量、矿床情况

选择锆、钽、钼、镓、铟、锗、稀土、锂、铍、钛、钒、铌、硒、碲、镉、铋、锶共17种矿产进行研究和认证。

1.1 铋

(1)铋虽然不属于战略资源,但在高科技领域也有重要用途。

(2)国内铋常与铅、锌、铜、钨、钼、锡等共伴生,但一般不形成单独矿床。

(3)以铅的火法精炼过程中产生的钙镁铋浮渣为原料的炼制,是国内铋的主要生产方式,属于铅生产的副产品,难以实行保护性开采。

(4)随着铜和铅产量的持续增加,铋产量必然要增加,从全球来看,铋资源并不短缺。

1.2 钼

(1)钼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在高精尖领域和国防军工产业有广泛的用途。

(2)钼是我国优势矿产。一个时期以来,存在严重的过量开采、过量加工和过量出口,生产和加工严重依赖出口,战略资源大量流失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反而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充分暴露。

(3)由于资源丰富,几乎年年都有找矿新发现。目前尚有一大批大中型矿产地未予开发。而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我国钼矿开采、加工和出口几乎陷于停顿。一旦市场好转,钼矿业新一轮大规模扩张又将开始。到那时,过量开采、过量加工和过量出口,以及资源严重流失局面将更难控制。

1.3 铌

(1)铌广泛用于高精尖端技术或领域。

(2)有独立矿床,但由于品位低,产量有限。

(3)铌在我国属紧缺矿种,国内生产远不能满足需求,需要大量进口。

1.4 钽

(1)钽具有高熔点、高沸点、吸气性、耐腐蚀性、超导性、单极导电性、中高硬度、富有延展性、热膨胀系数很小、韧性很强、150℃以下化学性质稳定、具有极高的抗腐蚀性等特性,而被广泛被用于相关高新技术领域或尖端技术等领域。

(2)一般呈伴生状态赋存于其他矿床中,也能形成独立矿床。

(3)钽矿在我国属于短缺矿产,目前生产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需要大量进口。

1.5 铍

(1)铍属于战略性矿产,在高精尖端技术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2)铍可形成独立矿床,且可选出合格精矿。

(3)国内生产远少于需求,属于紧缺矿种。

1.6 锂

(1)锂在新能源领域,军工、高科、国防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2)锂的储量位于世界第二,在我国有独立的矿床,可以通过选矿得到锂产品。

(3)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锂矿产量不大,产品品种单一,进口量大于出口量,无论是从产量,还是从质量方面说,都不能满足国内生产的需求。

1.7 锆

(1)锆在各行业用量排序依次为陶瓷、玻壳、耐火材料、铸造,在军工、高科、国防方面的应用较少。

(2)锆是我国短缺矿产,我国已查明的锆矿储量在世界上不具备优势,而且目前已成为世界锆砂的最大进口国和消费国。

(3)世界范围内锆砂的可得性较强,不属于战略性稀缺资源。

1.8 锶

(1)锶矿是我国的优势矿产,拥有独立的矿床。

(2)锶矿产地数量较少,产地集中,易于管理与控制。

(3)锶矿产品供过于求,大量出口。

1.9 钒

(1)钒是我国优势矿产,资源储量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性资源,钒在高科技尖端科学与军工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

(2)钒的独立矿床主要为含钒碳质页岩,但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工艺技术从含钒碳质页岩中大规模地提取钒。

(3)钒主要呈分散状的微细晶粒钛磁铁矿矿床中,规模很大,但通过物理选矿无法获得钒的独立相,只能获得含钒的铁精矿,通过冶炼铁精矿,实现钒与铁的分离。

1.10 钛

(1)金红石主要用于生产高档钛白粉。我国的金红石产量不能满足生产高档钛白粉的需求,每年还要大量进口。

(2)从原生钛铁矿中分离出来的钛精矿,大部分是用于生产中低档的钛白粉,而有一部分产量将只用于生产海绵钛。未来我国从原生钛铁矿中生产出来的钛精矿的产量,完全可以满足国内的市场需求。

(3)由于钛金属是重要的战略物资,而且其生产过程非常复杂,它的生产和未来的大量出口理应受到特别的关注。

1.11 稀土

(1)2010年前全国范围内不再发放新的稀土探矿许可证。

(2)建议继续联合开展稀土行业的治理整顿,调整产业结构,压缩生产规模,有效遏制稀土行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3)除少数地区外,一般不再投放新的采矿权;为防止新一轮产能扩张,建议将稀土新建与扩建项目的审批权收归中央政府行业主管部门。

(4)发现的稀土矿床一律列入国家矿产地储备规划。

(5)禁止以原矿池浸法开采和处理离子型稀土。

(6)改革稀土产品出口配额管理办法,严格控制稀土初级产品出口,并将稀土初级产品的出口关税长期维持在10%的水平。

1.12 锗

(1)锗没有独立的矿床,主要伴生于铅锌矿、铜矿、铜多金属矿、赤铁矿矿床、煤矿中。

(2)虽然锗国内生产远大于需求,但其产量是在其他矿产开发过程中综合利用得到的副产品,不可能在开采过程中加以限制,而只能通过国家或企业储备的方式来减少出口。

1.13 镓

(1)镓是我国优势资源,查明资源储量约占世界总量的75%。

(2)镓是极分散元素,一般不形成独立的镓矿床。

(3)镓主要以副产品的形式从处理铝土矿生产氧化铝时的铝酸钠循环液中以及闪锌矿湿法炼锌工艺的粗锌蒸馏残渣中提取,其资源保护属于综合利用问题。

1.14 铟

(1)铟是重要的战略矿产,在高、精、尖技术与国防军工领域有着广泛的的应用。

(2)是一种典型的稀有分散金属,仅以微量伴生在锌、锡等矿物中,而不能形成独立的铟矿床(包括共生矿)。

(3)我国含铟的矿区虽多,但只能通过处理冶炼收尘或者废渣获得铟,而不能通过常规选矿得到铟精矿。

(4)目前,我国铟的产量超过国内需求,只能从出口环节加以控制,或者由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局进行收储,而不能从开采环节进行控制。

1.15 镉

(1)没有独立的镉矿,镉共伴生于铅锌(铜)矿中。

(2)我国镉国内产量不能满足需求,进口量远远大于出口量。

1.16 硒

(1)硒在高科技尖端科学特别是信息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

(2)硒矿是我国短缺矿产。

(3)随着近年来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硒的用量大增,国内的产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每年都需要大量进口。

1.17 碲

(1)碲在高、精、尖端技术领域具有重要地位,是一种战略性矿产。

(2)随着国防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我国对碲矿的消费需求必将快速增长。

(3)碲矿在我国独立矿床较少,大多数产量来自于冶炼过程的综合利用,且分离提取的难度较大,成本较高;同时,分布于全国不同的区域,零星分散。

总之:镓、铟、锗、铋、硒、碲、钒、镉属于稀有分散金属,一般不形成独立矿床,或者虽有少量独立矿床,例如钒,因其选矿技术不过关,而尚未大规模开发。目前的大部分产量主要来自于处理其他矿产过程中顺便回收的副产品,钛也应归入这一类矿产。

铍、锆、铌、钽一般能够形成独立矿床,但属于国内短缺资源。目前应当采取措施,促进开发,提高产量,解决国内市场的需求问题。

稀土、钼、锶、钛、铋、铟、镓的储量位于世界前列,属我国优势矿种。其中稀土、钼、锶多为独立矿床,但锶在军工、高科、国防上的用途尚不突出。

2 稀土、钼等十七种矿种产量、进出口情况

据2007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在稀土、钼等17种矿种中,产量位于世界第一的矿种有:镓、铟、稀土金属,占全球比重分别是13.3%、78%和80%;钼的产量为6.5万t,为世界第三,占全球产量比重的32.5%。在出口方面,铟、钼、稀土出口分别为197t、3.4万t和4.5万t、占全球贸易的比重分别是70.3%、23%和70%。2006~2008年我国稀有金属进出口贸易平均值统计见表1。

表1 2006~2008年稀有金属进出口贸易平均值统计表

进口远大于出口的矿种有:铍、钛、锆、镉、铌。出口远大于进口的矿种有:稀土、钒、钽、钼、铋、锶、铟。

综合稀有金属的用途、储量、矿床工业类型及进出口数据,可得出以下结论:符合在高、精、尖技术与国防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属于我国的优势矿产,出口量远大于进口量的、具有独立的矿床,可在开采过程中实施有效的保护性措施。符合这三条原则的只有稀土、钼两种稀有金属。

3 存在的问题

(1)产业发展方面,我国是世界稀有金属主要生产国和供应国,稀有金属比较丰富、种类比较齐全,其中优势资源的产品大部分用于出口。我国稀有金属产业总体上比较分散,企业规模偏小,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由于企业生产规模小,部分企业仍采用明令淘汰的生产工艺,环境治理落后,污染严重,深加工产品开发滞后,产品附加值低。初级冶练加工能力盲目扩张,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给上游的矿山开采和下游的产品出口监管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2)资源开发方面,受市场利益驱动、地方保护和冶炼加工产能过大等因素影响,开采总量难以有效控制。无证勘查开采和乱采滥挖等违法违规行为在部分地区时有发生,矿山开采企业多、小、散的局面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需进一步加强矿业秩序整顿和资源整合的力度。

(3)行业管理方面,我国近年来对稀有金属行业的管理不断加强。在生产管理方面,1991年规定钨、锡、锑、离子型稀土为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近年来对钨、稀土的产品生产实行总量控制,目前正加紧实施对锑的生产总量控制,但对钼以及其他稀有分散金属尚无具体的有效管理办法,尤其是缺乏对共、伴生资源管理等方面可供操作的相关法津法规与实施细则,造成国内行业管理和国外对应工作的被动。

(4)在出口管理方面,对钨、锡、稀土、锑、钼、铟、锗产品实行出口配额管理,对锆、钽、锗等21类、79个税号的稀有金属商品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出口管理手段受限,商务、海关监管困难。对国内生产管理宽松和对出口管理严格,引发贸易争端。

由于稀有金属品种多,单批出口数量少,部分品种体积小、价值高,产品品质、含量鉴别难度较大,海关监管困难。随着国家加大控制出口各项措施的出台,稀有金属国内外价差更加明显,走私活动增加。此外,在国内生产与消费没有出台限制性政策的前提下,进一步限制稀有金属出口措施与世贸规则,同我入世承诺不符,存在制度上的障碍。

4 政策建议

(1)加强保护性开采矿种生产经营管理,严格控制开采加工。一是推进资源开发整合,加快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二是强化部门监管职责,对优势和稀有短缺金属品种实行区别管理,对特别的稀有金属矿产实行年度性的开采总量控制,并使其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分配至主要产地甚至主要矿区,对冶炼、加工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提高准入门槛,淘汰落后产能,将稀有金属冶炼加工项目的审批权从地方收归中央主管部门。三是调节市场供求关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与矿山企业年检挂钩,加强部门配合,严格监督检查矿山企业执行开采总量控制情况,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四是做好矿山储量动态监测和矿业权核查工作,为科学调控矿产资源开采总量提供基础支撑。

(2)严格控制战略性稀有金属出口。一是对特殊的稀有金属产品实行严格控制,减少出口、配额管理、出口关税等控制出口措施。二是逐步削减配额管理品种的出口总量。三是加大对走私出口的打击力度。四是提早研究应对国外质询相关对策,做好应对贸易争端的准备。

(3)适当增加稀有金属国家储备。一是进一步增加稀有金属国家战略储备。加大《国家物资储备十年规划》中稀有金属国家战略储备的实施力度。根据国内资源状况和市场情况,研究进一步提高稀有金属国家战略储备目标的可行性方案。二是建立矿产地储备制度,保留特定矿区不开采,控制优势资源过度开采。三是研究伴生类稀有金属的储量和加工利用与进口情况,控制出口,防止资源外流。

(4)完善相关法规。在拟定修改的《矿产资源法》中,尽快出台我国《战略资源储备法》及出台配套的管理条例,以法规形式明确稀有金属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生产总量管理、出口管理政策并对外公布,依法保护我国稀有金属资源。

(5)适度降低稀有金属资源的勘探强度。严格探明资源储量公开制度,做好信息保密工作。完善地质勘查体制机制,规范矿产资源勘查空间秩序,促进矿产资源勘查有序,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资源基础。今后的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将不再安排战略性稀有金属资源的勘查项目上。

(6)立足创新,不断提高稀有金属综合利用水平。将科技创新贯穿于开采、利用与保护全过程,提高矿业科技支撑能力。加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促进低品位、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勘查与综合利用,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发展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推进矿山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推动矿业走节约、清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拓展稀有金属在高尖科领域的利用,改变初级产品过剩,高端产品短缺的现状,提高产品档次。

(7)积极参与国际矿业合作。深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领域的国际合作,推进我国矿业企业走向海外,在保护我国稀有金属的前提下,引进国外矿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研发利用稀有金属的水平要与国际接轨。

(8)完善制度,建立规划实施的保障体系。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科技等多种手段,建立完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新机制,建立规划实施目标责任、规划审查和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等制度,发挥和强化规划的引导和约束作用,建立规划实施保障体系。构建规划实施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强规划基础建设,扩大规划的民主决策和公众参与,确保稀有金属保护性开采规划目标实现。

猜你喜欢
矿种稀有金属稀土
2022年5月我国主要稀土产品平均价格
2021年11月中国稀土出口统计
2021年12月我国主要稀土产品平均价格
稀有金属钼资源回收现状及进展
我国非金属矿种历史沿革及修订建议
2018年9~10月稀有金属报价
2018年3~4月稀有金属报价
废弃稀土抛光粉的综合利用综述
2013年以来我国新增煤炭资源储量207.5亿t
我省启动13个矿种利用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