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佩克石油政策演变规律及发展趋势

2010-01-22 12:13张照志
中国矿业 2010年10期
关键词:高油价欧佩克配额

张照志

(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北京 100037;2.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 101149)

2008年,欧佩克13个成员国总人口6.131亿人,约占全球人口的9.15%,国土面积1376.3万km2,人口密度44.55人/km2,GDP总量(现价)2.88万亿美元,占世界的4.5%,人均GDP为4699美元,为世界的51.96%。截至2008年末,欧佩克石油探明储量10273.83亿桶(1美桶=0.1192m3——编者译注),占世界的79.30%。2008年,原油产量3309.3万桶/d,占世界的45.9%;原油出口量2418.99万桶/d,占世界的60.3%。欧佩克石油储量、产量及出口量等,均在世界石油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其成员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石油储量、产量、出口量等的不均衡性,以及政治体制、外交政策等,导致欧佩克内部各国对石油战略政策的取向存在差异。欧佩克对其成员国的石油政策进行统一和协调,对外实行统一的石油政策。研究欧佩克石油政策演变规律及发展趋势,对预测国际石油市场等具有重要意义。

1 演变规律

按启动期、活跃期、挫折期、成熟期和彷徨期5个阶段阐述欧佩克政策。

1.1 启动期(1960~1972年12月)

实行前期稳定油价、后期控制配额政策。20世纪60年代末,油价1.8美元/桶,1970年初至1972年底,油价涨至2.89美元/桶,增长60.56%。通过限制配额及提价,欧佩克石油政策发挥了作用。

1.2 活跃期(1973~1985年)

前半期实施稳定油价、控制配额,后半期实施力保高油价、且大幅度增产的石油政策。活跃期各种重大事件不断爆发,中东局势异常复杂,欧佩克在这时候正处于异常活跃的时期(表1)。1973年10月,第4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欧佩克主要成员国)为打击以色列,对石油进口国采取区别对待的石油政策,石油政策成为服务政治的工具并发挥作用。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欧佩克将石油标价从3.011美元/桶提至11.651美元/桶,同比增长286.95%,使高油价政策变成现实。1978年底,伊朗政局动荡造成国际石油供应紧张,欧克再次加快提价步伐。两伊战争爆发之后,该组织又决定将油价调整为32美元/桶。欧佩克所实行的提价保值的油价政策比较成功。

表1 欧佩克活跃期石油政策演变

1.3 挫折期(1986~1999年)

实施扩额压价和稳价石油政策。欧佩克供应量和市场份额呈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第3次石油危机等重大事件导致油价震荡起伏。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使油价下行至11.8美元/桶,相比1997年下降63.73%。1999年油价上升至17美元/桶,到1999年3月油价上涨至25.12美元/桶(表2)。本阶段是欧佩克最困难的时期,其石油政策是积极和稳定的,且逐渐走向成熟。

表2 欧佩克挫折期石油政策演变

1.4 成熟期(2000~2002年)

石油政策的基本特点是促价、扩额保额。利用相对稳定的油价,采用生产配额控制世界石油市场,制定并实施了石油的价格带机制,油价基本稳定。这标志着欧佩克在曲折的发展进程中,其实施的石油政策逐渐走向成熟。此间虽发生美国“9·11”事件和委内瑞拉石油公司工人罢工事件,但世界局势相对平静,美元汇率时强时弱,为欧佩克实施价格机制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1.5 彷徨期(2003年至今)

此间欧佩克石油政策的基本特点是促价限产。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油价先暴涨后下降。欧佩克通过增产抑制油价过快上涨显得力不从心,增产与否对国际油价影响有限(表3)。2008年油价持续走高与中东地区地缘政治危机形势再度加剧有关,7月第一周,欧佩克一揽子油价创下了138.31美元/桶的历史新高,10月底暴跌到80美元/桶以下。欧佩克认为,国际市场原油供应充足,其实施的生产配额政策是正确的,油价暴涨不是因为供需失衡,而是美元疲软、市场投机炒作等因素造成的。

表3 欧佩克彷徨期石油政策演变

当前,时代背景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社会对低碳经济的呼唤也日趋高涨,新能源的推广应用等,欧佩克卡特尔控制力正在弱化。但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可观的市场份额,较大的剩余产能,以及日益完善职能和组织机构等,其石油政策依然对国际石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2 石油政策转变及其走向

2.1 石油政策转变

欧佩克石油政策主要发生五大变化:

(1)由“刚性”向“柔性”转变。即由极端的石油政治政策向经济政策的转变。石油武器、石油美元、石油控制等在欧佩克20世纪70年代前的石油政策中屡屡出现,且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成功。现在的石油政策更加凸显“柔性”,如生产配额制度也在发挥作用,但欧佩克通常会根据国际石油市场情况,在近年内尽量保持生产配额的稳定,促进油价基本保持稳定。如2004年11月~2010年4月,生产配额保持在2580万~2725.3万桶/d之间,且2009~2010年的生产配额基本保持不变。由于世界金融危机,欧佩克一揽子原油价格在2009年为61.06美元/桶,2010年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4月油价上升到82.24美元/桶,但油价没有像2008年那样出现激烈震荡的现象。

(2)由“单一”向“多元”转变。如由以往强化石油的经济政治功能,转变为现在的既注重经济,又兼顾社会、环境保护等综合功能。就政策效应而言,由只关注经济和政治利益向社会公益、环境保护、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等综合效益转变。如2007年,第三届欧佩克首脑会议上,提出加强环境保护和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一个更加负责的国际组织的形象。

(3)由与非欧佩克的竞争向合作和互利共赢转变。如在20世纪80年代,欧佩克为夺回合理石油份额和对油价影响力,扭转不利局面,于1985年12月开始增产降价,1986年油价暴跌到10.32美元/桶,相比1985年下降62.76%。尽管欧佩克于1990年重新将市场份额恢复到50.8%,除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油价短暂触及40美元/桶,至1997年油价基本在14~20美元/桶徘徊,欧佩克市场份额也从1985年的42.4%回升到1989年的48.5%,1999年的50.03%。双方恶性竞争导致政治动荡,经济利益也受到损害。而今,欧佩克强调加强与各方的协调与合作,建立战略对话机制,特别提出要加强与非欧佩克石油出口国合作,增强供给主动地位,实现互利共赢。

(4)由一味地追求高油价向合理油价的转变。如在挫折期,国际油价从1980年12月的超过40美元/桶跌至1981年2月的36.5美元/桶,买方市场开始出现。高油价导致了非欧佩克产油国一些高成本油田的勘探开发,非欧佩克石油已探明剩余可采储量从1973年的221.29亿t迅速升至1984年350.29亿t。而欧佩克石油储量占世界的总量比例由1978年的69.82%降至1984年的63.48%。非欧佩克原油出口量由1978年的568.8万桶/d增至1984年的937.8万桶/d,占世界原油出口量的44.2%。欧佩克石油政策也由稳定油价转变为既力保高油价,又大幅度增产,试图从非欧佩克所占的市场份额中夺回失去的份额,实际上导致了油价下跌。欧佩克与非欧佩克油价和市场份额上的博弈,犹如一把“双刃剑”,对双方都不利。欧佩克认为,2008年的高油价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持续的,而合理的油价对双方都有利。

(5)由成员国内部石油政策的分歧向逐步的协调一致转变。尽管欧佩克在维护石油市场方面成效显著,但成员国之间仍存在不少偏见和误解。历史上,“鸽派”和“鹰派”之争激烈,内部不团结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油价和生产配额制度上,分歧明显,前者主张温和油价,而后者主张高油价。超配额生产等舞弊现象常见,造成内部的不团结。针对这一状况,欧佩克提出,要继续发挥积极正面的作用,进一步完善职能组织职能,整合内部资源,消除分歧,最大程度地增进各成员国之间的交流,对外制定协调一致的石油政策。

2.2 未来政策走向

继续利用油价和生产配额制度实施其卡特尔目标,但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欧佩克控制石油市场的能力逐渐在弱化。但由于其拥有大量的储量及市场份额,另外担心替代能源等的影响,欧佩克未来的石油政策将更趋于理性和合理。努力消除成员国间的石油政策的分歧,适时出台一些“柔性”、“多元”的石油政策。从维护世界油价的稳定的角度出发,通过合理油价和实施与国际石油需求相适应的生产配额制度,为消费国提供稳定、安全、经济的石油供应。同时,保障欧佩克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利益。

3 结 论

(1)欧佩克石油政策经历了启动期、活跃期等5个阶段,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石油政策主要从油价和生产配额两个方面体现。通过石油政策,最大程度地维护了欧佩克成员国的经济及政治利益,同时也维护了世界石油市场的相对稳定。

(2)新时期,欧佩克石油政策发生了五大转变。由“刚性”向“柔性”转变;由单一向多元转变;由与非欧佩克的竞争向合作和互利共赢转变;由一味地追求高油价向合理油价的转变;由成员国内部石油政策的分歧向逐步的协调一致转变。

(3)欧佩克未来的石油政策将更趋于理性和合理,通过生产配额制度,以稳定世界油价的稳定,为消费国提供稳定、安全、经济的石油供应,维护国际能源安全。

[1] Annual Statistical Bulletin (ASB), 2001-2008. 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Printed in Austria by Ueberreuter Print und Digimedia.

[2] 陈悠久, 主编. 石油输出国组织与世界经济[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3] 杨光. 姜明新. 石油输出国组织[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4] 王安建,王高尚,等.著. 能源与国家经济发展[M]. 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8.

[5] 油价上窜下下跳 欧佩克忐忑不安[N]. 国际金融时报, 2008-9-3.

[6] World oil outlook, 2007-2009. 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7] 欧佩克“知命年”的作为[EB/OL].2010-4-14,www.cnr.cn.

[8]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EB/OL], 2009. www.bp.com/statisticalreview.

[9] 齐高岱,等.编译. 中东危机与能源危机[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1.

[10] 增产与否对国际油价影响有限[N].上海证劵报,2007-11-17.

猜你喜欢
高油价欧佩克配额
碳减排量及碳配额的区别
鱼粉:秘鲁A季配额低于预期,内外盘短期大幅上涨
鱼粉:秘鲁A季配额公布,国内外鱼粉价格反弹
天然气欧佩克的漫长道路
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拍卖机制研究
印尼人示威抗议高油价
国际原油价格与中国能源安全
高油价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