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剪脐法及脐带粉在新生儿脐带护理中的应用

2010-02-05 14:02孙淑英范雪春
当代医学 2010年4期
关键词:甲壳素脐部残端

孙淑英 范雪春

脐部对新生儿而言是一个重要部位,是其接触外界的伤口,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新生儿健康。降低脐部出血率及感染率,缩短脐部愈合时间,增加住院期间脐部愈合率,是新生儿脐部护理的目标。我院采用二次剪脐法及甲壳素型新生儿脐带结扎保护带联合应用,护理新生儿脐部,取得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6月~2009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正常新生儿240例,住院时间为4~8d,随机分成A、B两组。A组行二次剪脐,120例,B组为未行二次剪脐,120例,两组新生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分娩方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方法 将A组新生儿全部行二次剪脐法,B组未行二次剪脐法,两组均用甲壳素型新生儿脐带结扎保护带包扎,观察新生儿脐部愈合时间、新生儿住院期间脐部愈合率及新生儿脐部出血、脐部感染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包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新生儿脐部愈合时间小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A组新生儿住院期间脐部愈合率大于B组,两组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40例新生儿无脐部出血和感染发生。

3 护理

3.1 物品准备 无菌手套1付,无菌有齿止血钳1把,无菌钝头剪刀1把,甲壳素型新生儿脐带结扎保护带1包,75%酒精1瓶。

3.2 剪脐方法及护理 ①二次剪脐前,应仔细观察脐部及周围皮肤有无异常,如脐孔粗大,脐明显高于皮肤,不宜剪脐,待其自然脱落。②剪脐时机:在脐带干燥呈黄褐色,质地柔软,新生儿沐浴后剪脐。③剪脐方法:每日新生儿沐浴后,用75%酒精严格消毒脐部及脐周围皮肤,左手持有齿止血钳钳住脐部,右手持钝头剪刀,剪刀与腹部皮肤成15°~30°角,用剪刀尖部顺时针沿脐根部呈浅圆锥形一点一点剪断残余脐带,残端再以75%酒精彻底消毒后,将甲壳素型脐带粉撒于其上,再将脐带保护带松紧适宜地绕腹部1周固定。每日沐浴或尿湿后更换。④剪脐时应注意把握好深度,注意新生儿保暖,剪脐后应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发生。

表1 两组新生儿脐部残端愈合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新生儿脐部残端愈合时间比较±s)

组别 例数 脐部残端愈合时间(d)A组 120 3.95±0.20 B组 120 6.96±0.68

表2 两组新生儿住院期间脐部愈合率比较(n)

4 讨论

罗琳雪等[1]报道新生儿脐带感染率、脐部出血率为5%~6%,而张慧敏等[2]报道的新生儿脐部感染率为0.61%~8.22%。本文240例患儿无1例出血、感染发生,与杨德玉等[3]研究相同,笔者认为与应用脐门芯结扎脐带及甲壳素型脐带粉包扎有关。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出生时即用脐门芯结扎脐带,用甲壳素型脐带粉包扎,能有效止血、防感染。甲壳素型脐带粉具有促进止血、抑菌、促进愈合、减轻疤痕,同时无刺激、无过敏、无毒、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二次剪脐法的应用,人为干扰脐带坏死脱落过程,缩短脐带愈合时间,减少脐炎的发生。临床观察,二次剪脐后脐部残端愈合时间小于未行二次剪脐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剪脐后新生儿住院期间脐部愈合率大于未行二次剪脐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报道相似[2]。二次剪脐法及甲壳素型新生儿脐带结扎保护带联合应用,加速了新生儿脐部残端愈合,防止了新生儿脐部出血和感染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方法,深受孕妇欢迎,值得临床推广。

[1]罗琳雪,李卫,冯琳珠,等.脐带干燥期剪脐法在新生儿脐带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07,14(4):67.

[2]张慧敏,刘忠荣,孙萍.不同新生儿脐带护理方法效果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6):152.

[3]张忠英.母婴同室中新生儿脐带护理工作新体会[J].中国实用医学研究杂志,2003,2(5):590-591.

猜你喜欢
甲壳素脐部残端
微生物甲壳素酶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
探讨个体化干预模式在脐部敷贴法治疗小儿泄泻100例的应用价值
甲壳素在食品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新生儿不同断脐长度对减少脐部感染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甲壳素酶的研究进展
脐部清洁干燥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新生儿的脐带怎么护理
甲壳素对蔬菜抗逆性的影响
延迟断脐法对新生儿脐部感染、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及渗血情况的影响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