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何以能在危机中创新发展

2010-02-08 02:13成万牍
产权导刊 2010年1期
关键词:珠三角升级企业

■/成万牍

珠三角:何以能在危机中创新发展

■/成万牍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珠三角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市场化和外向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在全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

近年来在珠三角地区,产业层次偏低、人均发展水平不高、资源与环境压力加大等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珠三角进一步发展的羁绊。因此,统筹珠三角产业调整与转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成为破解科学发展的难题、实现新一轮大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而突如其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又令珠三角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样的形势下,珠三角又会做出怎样的抉择呢?

一、产业转型升级挑战广东

众所周知,产业转移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不二选择,也是工业化进程中的必经之路。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无不是伴随着一次次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变迁而向前发展的,而每一次的变迁所带来的结果,必然是新一轮经济大发展和产业技术大进步。珠三角的发展同样印证着这个规律。30年前,珠三角正是抓住了国际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的机遇,承接并吸引了来自港澳台地区及欧日韩等国的产业转移,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是,如今看来,这些曾经创造了辉煌的“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模式,由于其产业大多处于价值链低端,且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土地资源和环境耗费过大,严重抑制了珠三角制造业高级化的进程。而且这些产业以外向型产业为主体,在金融危机到来之时显得格外脆弱。因此,对于珠三角制造业来说,产业升级已成必然。

事实上,广东省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特别是在2008年,在新一轮思想解放的热潮中,广东做出关于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的决定,并提出了产业升级“腾笼换鸟”的思维,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就在这些思路和意识准备大举付诸实施的时候,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令珠三角制造业雪上加霜,也引发了就业、外贸等问题,“珠三角当前进行产业转移是否不合时宜”的声音开始出现,广东既定的产业转型升级战略面临艰难抉择。

二、“双转移”促地区协调发展

2009年1月8日,国家《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称为《纲要》)出台,从而坚定了珠三角改革的信心。

“双转移”的目的是谋求在新一轮的发展调整中推动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具体内容是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在此基础上,广东省决定在未来5年里,拿出500亿元资金,配套相关措施,扶持推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重点在珠三角与东西两翼及山区市建立“双转移”产业园区。

目前广东省级产业转移园已达33个。截至2009年8月份,广东全省产业转移园入园企业2036个,已建成项目819个,投资总额718亿元。2009年1—8月份,广东全省产业转移园实现产值522亿元,创税41亿元,比上年全年增长了72.49%。产业转移园已成为广东省一些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载体和引擎。

对于“双转移”的重要意义,早在2009年5月召开的广东省产业转移和劳动力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就指出,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实际上是市场机制自发地对全球产业结构进行强制性调整,不仅对企业和行业,而且对区域经济格局,都是一次重大的重新洗牌,这客观上为“双转移”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因此,广东要自觉地把‘双转移’变成保增长的过程,进一步增强推进‘双转移’的实效。”

在《纲要》所规划的珠三角范围中,肇庆市在所有九个城市里算是基础差、底子薄、起步晚的,经济实力更是排在了最后。不过,作为首批广东“双转移”的城市之一,肇庆市的发展速度颇令人振奋。最新的数据显示,珠三角九市2009年8月份主要经济指标中,肇庆的工业增加值为165.28亿元,增长19.50%;工业销售产值689.84亿元,增长16.7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57亿元,增长21.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1.91亿元,增长28.8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40亿元,增长18.10%。除最后一项低于佛山的20.80%外,其他4项指标增长速度均居广东全省第一,这不能不说是“双转移”成果的最好体现。

三、“腾笼换鸟”旧园焕发新机

在广东的设想中,“腾笼换鸟”是指按照“退、转、引、变”和产业、劳动力双转移的思路,通过共建产业转移园、促进加工贸易升级、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深化粤港澳产业合作等方式,把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转移出去,引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价值链高端产业,主动实现“旧鸟出”、“新鸟进”。

以深圳市为例,位于福田中心区的上沙工业园的产业转移从2005年开始,按照深圳市政府“厂房再造、产业置换”的政策,对原有16栋旧厂房进行改造升级。其中,政府无偿投入49%的改造资金作为支持。经过两年的阵痛期(改造期间没有收入)之后,入驻企业由原来以制衣、汽车修理、装饰装修等简单粗放的传统产业为主,转换为以电子信息、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及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研发、服务企业为主,如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南方分院及手机检测中心、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基地福田产业园、深圳移动终端创业园等。园区自身的发展由此得到了大幅提升,统计数据显示,改造后的2008年,园区总产值达到105936万元,税收5144万元,而租金收入更是改造前的两倍多。

四、“60亿”为企业“雪中送炭”

东莞市常务副市长冷晓明指出,在这场危机中淘汰掉的只是生产力和生产方式落后的企业。“而企业生生死死,本身是由市场机制决定的,不要人为地去干扰这种市场机制,市场这只手该它发挥作用的时候就让它充分发挥,政府只需要进行引导。”

靠“三来一补、加工贸易”发展起来的东莞,是这次金融危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因此,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东莞市遭遇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和阻碍。东莞市市委书记刘志庚提出了“四个忍得住”:“忍得住暂时的阵痛,忍得住暂时速度的放缓,忍得住暂时收入的减少,忍得住社会的非议”,从而将东莞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了下来。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具体实施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政策过程中,东莞市并没有简单地对企业放任自流,坐视其困难而不理,而是出台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企业的转型升级进行引导和扶持。例如,东莞在财政收入下滑(8月一般预算收入仅增3.60%)的情况下,政府大手笔自掏腰包,先后拿出“六个10亿元”用于设立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企业融资、创业就业、为企业减负及外贸出口企业保证金,帮助曾为东莞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中小企业、加工贸易企业等尽快完成转型升级,步上良性发展轨道。

为缓解金融危机对企业出口订单的影响,东莞又出台了多项措施鼓励和扶持企业拓展新兴市场。如选取100家外资企业开展内销试点,实行重点扶持、典型带动,建立内销“快速通道”等。据有关资料显示,2008年东莞市外资企业内销总额完成1673.6亿元,增长19.5%,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出口订单减少带来的影响。

五、靠自主创新立不败之地

《纲要》提出,珠三角地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构建开放型的区域创新体系。实际上,像深圳、佛山、中山等城市,已经用实践证明了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正是由于在推动自主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动手较早,因而在此次全球经济危机中表现得比较从容。

多年来,佛山市十分重视推进自主创新的培育工作。目前,佛山市已有各级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394个,各级各类检测机构31个,科技孵化器6个;并有华南家用电器研究院、广东省数字媒体技术研究开发院、华南精密制造技术研究开发院等研究机构,致力于探索在陶瓷、纺织、机械模具、家电等行业建立公共研发平台,从战略高度抢占行业技术高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如华南家用电器研究院,就是由广东省科技厅和顺德区政府联合成立的省级家电行业公共技术创新研发平台,通过产学研合作方式,与家电企业进行科研项目合作,以最快的速度将创新技术、创意设计变成产品,大大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和产品设计能力。2008年,该研究院就帮助合作企业实现产值3.25亿元,实现利税2210万元。

佛山市在加快对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的同时,还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环保节能产品,与国内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开发新技术、新领域,提升城市和产业竞争力。正是这些举措,使佛山发展中的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统计数据显示,在金融危机肆虐的情况下,佛山2009年上半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仍同比增长12.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772亿元,增长1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86亿元,增长20.9%。

六、打通区域经济发展“经脉”

回顾过去,我国的改革开放遵循的是由点及面、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此在很长的时期,全国各个省市乃至各个城市的发展多是“单打独斗”。随着形势的变化,孤立发展的方式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如产业同构、环境污染、制度成本偏高......。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证明,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化解这些问题开辟了一条新路。对此,广东省也早有认识,但因种种原因,一体化的脚步始终颇为缓慢。

交通被誉为区域经济流通的输血管道,但由于长期各自为政模式的发展,这样的经济“血管”在珠三角九大城市之间并不通畅,严重阻碍了珠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进程。《纲要》的出台,为推进一体化进程注入了新的动力。九市纷纷出台措施,通过双方、多方的充分协商、研究,制定出详尽的近期、远期发展规划及具体实施方案,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

在广东省的规划中,将打造三大经济圈作为推动珠三角一体化的突破口。所谓三大经济圈,就是以广州为核心,佛山、肇庆为节点的“广佛肇”经济圈;以深圳为核心,东莞、惠州为节点的“深莞惠”经济圈;以珠海为核心,中山、江门为节点的“珠中江”经济圈。《纲要》的发布,使得这三大经济圈的一体化进程猛然提速,《广佛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推进珠江口东岸地区紧密合作框架协议》、《推进珠中江紧密合作框架协议》以及包括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交通、旅游等领域在内的一系列合作协议相继闪电般签署。至此,珠三角一体化进程步入了实质性阶段。

面对珠三角的华丽转身,全国其它地区该怎样以此为镜,做出新的抉择呢?

江苏淮安市发展和改革研究会)

猜你喜欢
珠三角升级企业
企业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企业
企业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回暖与升级
制造业“逃离”珠三角?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