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例双相障碍的临床分析

2010-02-10 21:58倪红邓钧
中外医疗 2010年21期
关键词:奎屯精神病学石河子

倪红 邓钧

(1.石河子绿洲医院 新疆 石河子 832000; 2.奎屯一三一团医院 新疆 奎屯 833200)

43例双相障碍的临床分析

倪红1邓钧2

(1.石河子绿洲医院 新疆 石河子 832000; 2.奎屯一三一团医院 新疆 奎屯 833200)

由于双相障碍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在临床上被误诊的很多。加上双相障碍又属于复发性和终身性疾病,致残率非常高,因此预防复发是治疗关键;笔者就我院近2年住院治疗的43例最后确诊为双相障碍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双相障碍 诊断 临床分析

双相障碍在临床上不仅被漏诊或误诊的很多,而且合适治疗的概率也不是很高[1]。现对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3例最后确诊为双相障碍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3例患者年龄22~71岁(39.5±8.7)岁;未婚11例,已婚25例,离婚7例;文化程度:文盲2例,小学文化11例,初中文化8例,高中文化8例,大学文化14例;病程2~33年(8.3±5.1)年;住院次数1~6次(3.1±1.8)次。

1.2 诊断

既往诊断:躁狂发作25例次;抑郁发作33例次;分裂情感性精神病38例次;精神分裂症45例次;双相障碍28例次;其中合并酒精依赖4例次。

最后确诊:双相障碍-躁狂发作26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12例;双相障碍-混合发作5例。

1.3 治疗

确诊为双相障碍后:单一心境稳定剂治疗27例,2种及以上心境稳定剂治疗16例,合并抗抑郁剂治疗12例。

2 讨论

20世纪50年代,德国的精神病学家Leonhard根据情感相位(polarity)特征提出单相与双相障碍的概念,既有躁狂,又有抑郁发作者称为双相障碍;反复出现躁狂或抑郁发作而无相反相位者,称为单相障碍[2]。

双相障碍临床特点是反复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的明显改变,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充沛和活动增加,有时是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减退和活动减少。最典型的形式是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如果在目前的疾病发作中,两类症状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很突出,则应归为混合性发作[3]。本文中混合性发作占11.6%(5/43);所占比例较小。

双相障碍在临床上被误诊的很多,本文中高达83.4%(141/169)。混合发作时临床上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均不典型,容易被误诊为分裂情感障碍或精神分裂症[2]。其中,误诊最高的为精神分裂症,本文中占到26.6%(45/169)。其次为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本文中占到22.5%(38/169)。

由于有多数双相障碍未被及时识别而漏诊,未规范按双相障碍治疗而按单相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治疗。由于对双相抑郁误诊为单相抑郁,过早应用抗抑郁药使患者成为快速循环发作[4];本文中占7.0%(3/43)。

美国一项调查(1994)表明:双相障碍患者发病后要经过平均10年才能得到首次治疗,50%以上的现症患者在长达5年以上的时期内未接受过治疗,其中36%甚至长达10年以上未接受治疗[5]。本文中从发病到被识别为双相障碍平均为(4.2±2.1)年;与上述调查不符,这可能与诊断标准的不断完善和循证医学逐步普及,精神科医生对双相障碍的认识逐渐提高有关。

双相障碍中约3/4(女性)或2/3(男性)以抑郁发作开始,呈发作性病程[6]。本文中首诊为抑郁发作者为30.2%(13/43),和上述结论不符。这可能为人们对疾病危害性的认识不同有关(躁狂发作对他人和社会的危害较大;而抑郁发作对自身的危害较大,对他人和社会的危害相对较小)。故躁狂发作更易被送入精神病医院,而抑郁发作或被忽视或被送入综合医院;加之有的病人和亲属对既往病史有意或无意隐瞒,也使更多的双相障碍被漏诊或误诊。

有报道:单身的人患双相障碍也较常见[2]。本文中占41.9%(18/43),并不显著。这可能和病例数少或是采用的诊断标准不同有关。

有报道:单相躁狂发作者极为少见,仅占心境障碍的1%左右,同时经长期纵向研究,发现几乎所有患者在躁狂发作前常有轻微和短暂的抑郁发作,所以多数学者认为只要存在躁狂发作就是双相障碍,只有抑郁发作才可能表现为单相障碍[2]。

双相障碍属于复发性和终身性疾病,致残率非常高[5]。且双相障碍的治疗效果和预后不如抑郁发作或躁狂发作[3]。因此预防复发是治疗关键;采取有效药物干预是长程治疗的核心,同时加强健康教育、及时识别和处理应激与复发先兆症状也是必要的[5]。

[1]金卫东.双相障碍的药物治疗方案与流程[J].赵靖平.精神科主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M].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教材[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7:57~62.

[2]王祖承,谢斌,方贻儒.精神疾病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47~165.

[3]郝伟.精神病学·全国高等学校教材[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3~112,

[4]赵靖平,翟金国.双相抑郁的诊断与治疗[J].赵靖平.精神科主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M].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教材[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7:63~69.

[5]方贻儒.双相障碍的现代诊治[J].赵靖平.精神病学新进展[M].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教材[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9~30.

[6]沈渔邨.精神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73.

R749

A

1674-0742(2010)07(c)-0087-01

2010-04-19

猜你喜欢
奎屯精神病学石河子
基因决定了 你们会是好朋友
《石河子科技》编辑部
新疆石河子集中供热领域建设隔压换热站的探讨
棉田播种
新疆奎屯迎来首趟中亚国际货运回程班列
石河子垦区加工番茄精细气候区划分析
新疆奎屯迎来首趟中亚国际货运回程班列
四个字
石河子垦区克瑞森无核葡萄适宜滴灌量筛选试验
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女孩注意缺陷多动症成人精神病学结果:跟踪11年纵向病例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