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附件扭转一例的诊治与护理

2010-02-10 21:58陈秀娟周磊解秀丽
中外医疗 2010年21期
关键词:鞘膜附睾阴囊

陈秀娟 周磊 解秀丽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 山东 青岛 266300)

睾丸附件扭转一例的诊治与护理

陈秀娟 周磊 解秀丽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 山东 青岛 266300)

目的 探讨睾丸附件扭转的诊治与护理。方法 对我科室收治1例睾丸附件扭转的患者的诊断,治疗及护理进行分析。结果 诊断明确后行手术治疗,护理得当,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 睾丸附件扭转需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并积极采取有效地护理措施。

睾丸附件扭转 诊治 护理

睾丸附件是苗勒氏管(副中肾管)上端退化的残留物,含有结缔组织或胶样物,有蒂,呈小卵形结构,附着于白膜上。睾丸附件扭转多发生于10~14岁儿童。近期我科收治1例睾丸附件扭转的患者,现将诊治与护理过程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年龄10岁。入院3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阴囊睾丸肿胀疼痛,向腹部放射,无腹泻腹痛,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查体:左侧阴囊红肿,睾丸增大,有触痛。在我院行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双侧睾丸微石症,左侧附睾头囊肿。后给予抗感染治疗,肿胀疼痛未见明显缓解。于青医附院行多普勒超声检查示:(1)左睾丸及附睾回声降低,考虑炎症。(2)左附睾增大。入住我科室后,确诊为睾丸附件扭转,立即实施手术治疗。

1.2 麻醉及手术方式

硬膜外麻醉联合腰麻,麻醉起效后,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取左侧阴囊横切口,约3cm长,逐层切开阴囊各层,切开鞘膜层,见睾丸及附睾血运正常,略水肿,睾丸于附睾交界处见长约0.5cm的附件,已坏死。切除坏死附件,清点器械,敷料无误后,逐层缝合。

2 术前护理

2.1 饮食指导

一经确诊后,须告知患者及家属,禁饮食,为手术做准备。

2.2 术区备皮

按常规备皮处理,动作轻柔,迅速。积极地配合医生做好术前各项准备。

2.3 心理护理

睾丸附件扭转往往比较突然,家长及患者直接面对手术,表现的不知所措、恐惧、害怕、心理负担较重。要及时了解家属及患者的思想变化,讲明手术的必要性。护士应从容面对,态度和蔼,以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紧张、焦虑情绪。因病患部位较为隐蔽,10岁的男性儿童,此时会觉得害羞并感难为情。护士应热情耐心的询问,并讲解有关疾病的情况。解除患者思想负担及家属的担忧之情。

3 术后护理

3.1 术后卧位及饮食

去枕平卧6h,后改平常卧位。告知大腿姿势尽量轻微变化,避免大腿挤压睾丸。需卧床1周,避免早期下床活动。

3.2 饮食指导

因患者需卧床时间较长,告知禁食6h后,可进易消化,高营养饮食。

3.3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切口处有无渗血和血肿情况,观察阴囊有无皮肤颜色改变,局部有无红肿疼痛。告知患者行大小便时,要避免弄脏敷料,如敷料被污染,需及时更换敷料并消毒切口。因患者术后应用镇痛泵,所以术后切口疼痛较轻。此患者阴囊肿大情况在术后5d消失。

3.4 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1月内避免骑跨运动,避免其他剧烈震荡活动,不适随诊。现患者出院2个月,护士电话随访,无并发症发生。

4 结语

睾丸附件扭转属于小儿急症,常因为诊断不明确而误诊。且与睾丸扭转病情类似,需鉴别诊断。睾丸扭转具有阴囊内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常有剧烈运动或阴囊部损伤史;睾丸上移或成横位,疼痛明显;托起阴囊时,疼痛明显加剧。而睾丸附件扭转疼痛较轻,睾丸位置正常。睾丸附件扭转症状虽然与睾丸扭转相似,但程度较轻,有些病例在睾丸上端可发现痛点,或隔着皮肤可见该处变色,如豆大的压痛肿物,治疗应切除鞘膜与坏疽的肿块,以免发生鞘膜积液。一经确诊后需积极手术治疗。术后症状消失快,患者恢复顺利。所以睾丸附件扭转需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护士应针对患者病情,积极采取有效地护理措施,术前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以免延误治疗。

[1]汪采莲,裴的善.睾丸扭转的临床诊治与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4):538~539.

[2]郭刚,梁纪庆,张永梅.小儿睾丸附件扭转的诊治体会[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6,38(4):72~73.

[3]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02.

R45

A

1674-0742(2010)07(c)-0167-01

2010-05-18

猜你喜欢
鞘膜附睾阴囊
阴囊湿疹的尴尬,用蜂房粉解决
睾丸鞘膜结石一例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超声诊断阴囊珠1例
患了睾丸鞘膜积液该如何治疗?
睾丸鞘膜孤立性纤维假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高频超声探查用于诊断附睾病变男性不育的价值探讨
阴囊超声显像在诊断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中的应用探讨
中医治疗老年阴囊湿疹中的护理干预
人附睾蛋白4(HE4)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高频超声对附睾结核的临床诊断价值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