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贯疗法与后续口服抗菌药物的选择

2010-02-12 06:26黄涛阳张应辉黄和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药剂科广州市5000广州军区桂林8医院药剂科桂林市5400
中国药房 2010年10期
关键词:血药浓度氧氟沙星头孢

黄涛阳,张应辉,黄和(.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药剂科,广州市 5000;.广州军区桂林8医院药剂科,桂林市 5400)

研究表明,对于较为严重需要住院治疗的感染性疾病,除了采取常规的全程静脉给药的治疗方法外,还可以采用静脉与口服给药相衔接的治疗方法,即药物序贯疗法[1]。

1 序贯疗法的定义

本文所讲的序贯疗法是指抗菌药物的序贯疗法,通常是指抗菌药物治疗严重感染性疾病时,初期采用相对短的胃肠外(静脉)给药,当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或基本稳定后(通常用药后3~5 d),迅速转换为口服抗菌药的一种给药方法[2]。又称转换疗法、阶梯疗法、后继疗法[3]或层流疗法[4]。后继口服抗菌素可以是与静脉药物完全相同的口服剂型,也可以是同一族或抗菌谱相似的另一类抗菌药[5]。

2 序贯疗法的转换时机和临床指标

2.1 序贯疗法的转换时机

序贯疗法在严重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应掌握适当时机。临床治疗严重感染性疾病通常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治疗最初的2~3天,这时感染的病原尚不明确,主要凭临床经验选择抗菌药,并要求感染部位的药物能迅速达到有效浓度以控制感染,故多采用静脉给药;第二阶段始于治疗的第4天左右,此时患者的临床症状通常有所改善,致病菌及其药敏结果也已明确,可根据这些结果选用针对性更强的抗菌药;第三阶段一般从治疗的第7天前后开始,此时患者的病情已经稳定,属巩固治疗阶段。分析上述3个阶段的治疗用药,第一阶段用静脉内给药是绝对必要的;在第二阶段,当选择针对性很强的抗菌药物后,若患者能口服药物并可较好吸收时即可转为口服治疗;对于第三阶段,患者多半可出院在家中治疗,给药方法可改为口服用药[2]。由此看来,序贯疗法的适当时机可考虑从第二阶段开始。

2.2 序贯疗法转换的临床指标

由静脉给药改为口服给药应考虑以下几个临床指标[6]:①体温正常,至少24 h;②与感染相关的症状和体征已得到改善或控制;③不存在感染的合并征或并发症;④无细菌耐药的高危因素:⑤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已恢复正常,C反应蛋白正常;⑥无胃肠道吸收障碍,包括呕吐和腹泻等;⑦对换用的口服抗生素无过敏等禁忌证。

3 理想的后续抗菌药物应符合的条件

找到适当的转换时机后,还要谨慎选择使用合适的抗菌药物制剂,如转换为不恰当的口服制剂,则可能导致临床治疗失败、抗菌药物疗程延长。故选择合适的口服抗菌药物制剂,成为序贯治疗中成败的关键。

一种理想的后续序贯疗法抗菌药物,应符合以下条件[1,5]:(1)与静脉抗菌药相同或相似的抗菌谱;(2)肠道吸收好,广泛分布于组织器官;(3)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血药浓度高于致病菌最低抑菌浓度(MIC)或最低杀菌浓度(MBC);(4)不良反应小;(5)价格适宜;(6)半衰期长[4]。

4 较理想的后续口服抗菌药物

同时具备上述条件的抗生素很少,临床上只能择优而用[7]。目前认为药物的抗菌谱、药动学特性以及临床疗效符合序贯疗法的后续口服药物有:(1)青霉素类:青霉素V、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2)头孢类:头孢他美酯、头孢呋辛酯、头孢布烯、头孢克洛、头孢妥仑匹酯、头孢克肟等;(3)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4)喹诺酮类: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等;(5)其它:复方新诺明、甲硝唑、多西环素等[8]。

4.1 β-内酰胺类药物

此类药物为时间依赖型,即给药期间血药浓度超过致病菌的MIC时间越长,则抗菌活性越强;但当其血药浓度超过MIC一定程度后,约在4~5倍MIC时杀菌作用达到饱和,再增加药物浓度并不能增强其抗菌活性,而低于MIC时细菌即恢复快速增长。该类药物杀菌作用主要取决于血和组织中药物浓度大于MIC的时间,而与药物峰浓度无关。因此,这类药物的给药策略是尽量延长给药期间血药浓度超出致病菌MIC的时间,应用原则是缩短用药间隔,减少每次用量,保持血药浓度在60%以上的时间大于MIC。临床疗效确切的口服抗菌药物可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通常应用头孢类抗生素。大部分的口服第2、3代头孢菌素都较强的抗菌活性,并有较长的半衰期,服用常规剂量即可达到有效抗菌浓度并维持较长时间,故适用于轻、中度感染或重症感染的序贯治疗。目前临床应用较为普遍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序贯治疗方案有:头孢呋辛+头孢呋辛酯[9],头孢噻肟+头孢布烯,头孢噻肟+头孢他美酯[10],头孢三嗪+头孢布烯,头孢三嗪+头孢妥仑匹酯,头孢他啶+头孢克肟等。

4.2 氟喹诺酮类药物

此类药物有以下特点:①具有独特的抗菌机制,能选择性地抑制细菌DNA螺旋酶,与其它抗菌药的交叉耐药性少;②抗菌谱相对较广;③抗菌活性强,在2倍MIC时即显杀菌作用;④有明显的生物后效应(PAE),可损伤静止期细菌;⑤口服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组织穿透力强,体内分布广,组织与体液浓度高,可达到有效的杀菌和抑菌浓度;⑥血浆半衰期长(4~17 h),药物浓度可长时间维持在MIC或MBC以上,因而给药次数少,使用方便。这些特点决定了应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序贯疗法的最佳选择。这方面的研究进行得很多,刚开始时应用较多的药物是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近几年出现的新药则有更强的抗菌活性,如托氟沙星对革兰阴性菌与环丙沙星相似,对革兰阳性菌、厌氧菌的抗菌活性优于环丙沙星,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左氧氟沙星是氧氟沙星的左旋异构体,抗菌谱同氧氟沙星,抗菌活性是氧氟沙星的2倍[1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含MRSA)、脆弱拟杆菌、嗜麦芽黄单孢菌的MIC为2 μg·mL-1,较环丙沙星强2~4倍,口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接近100%,是序贯疗法后续治疗的理想选择。

4.3 其它药物

除以上二大类药物外,大环内酯类也是序贯疗法后续治疗的理想药物[12];除此之外尚有其它一些口服抗菌药也有较好的生物利用度,口服吸收后的血药浓度与静脉给药相似。如克林霉素[13]300 mg静注后血药峰浓度是5.5 mg·L-1,而同样剂量口服后血药峰浓度是5 mg·L-1;甲硝唑500 mg静注后血药峰浓度是26 mg·L-1,而同样剂量甲硝唑口服后血药峰浓度是23 mg·L-1;160 mg三甲氧苄氨嘧啶(TMP)和800 mg磺胺甲唑(SMZ)单剂口服后,其平均血浓度可达到同等剂量静脉给药的75%和60%。SMZ-TMP不仅有较广的抗菌谱,而且与甲硝唑联用可产生协同作用,对许多的微生物的抗菌活性优于第3代头孢菌素,也是较好的序贯疗法后续抗菌药物。

[1]王 进,肖永红.口服头孢菌素的临床应用[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5,20(14):22.

[2]蓝 红.抗菌药物的序贯疗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98,19(5):338.

[3]Hitt CM,Nightingale CH,Quintiliani R,et al.Streamlining antimicrobial therapy for lower resiratory tract infections[J].Clin Infect Dis,1997,24(Suppl 2):213.

[4]李 惠,熊 瑛.抗菌药物序贯疗法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8,14(9):1 387.

[5]余秉翔,刘又宁.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呼吸系统感染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06,22(6):24.

[6]李晓君.抗生素的序贯疗法及在儿科临床的应用[J].医药世界,2007,1:119.

[7]贾东岗,雷招宝.抗生素的序贯疗法及其研究进展[J].药学实践杂志,2004,22(3):144.

[8]李 坪,苏真伟.抗生素的药物特性与序贯疗法[J].实用乡村医师杂志,2003,10(6):2.

[9]董 艳,陆 英,许应强.头孢呋辛序贯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药房,2009,20(5):329.

[10]沈才宏,周根芝.头孢噻肟钠和头孢他美酯片序贯疗法治疗女性泌尿系统感染疗效观察[J].中国药房,2008,19(5):362.

[11]陈丽娟,钱红玉.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老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经济学研究[J].中国药房,2007,18(17):1 298.

[12]王佩东.大环内酯类药物序贯疗法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体会[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7,6(1):21.

[13]董文文.克林霉素序贯疗法和静脉滴注治疗支气管肺炎的药物经济学评价[J].内科,2008,3(6):945.

猜你喜欢
血药浓度氧氟沙星头孢
头孢吡肟与头孢呋辛治疗癫痫患者肺部感染的疗效比较
基于个体化给药软件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替考拉宁血药浓度
麻黄对甘草3个成分血药浓度的影响
不是所有的头孢,孩子都可以随便吃
飞扬肠胃炎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慢性胃肠炎的疗效观察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贝那普利的血药浓度
左氧氟沙星及莫西沙星引起神经毒性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