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葡萄球菌引起宫腔感染积脓 1例

2010-02-13 15:16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0年3期
关键词:后位附件头孢

尹 淑 景 秀

资料:某女,67岁,因“宫内节育器(IUD)取出术后阴道不规则流血伴下腹隐痛 4个月,症状加重 2d”入院。既往月经规律,G7P3,正常分娩 3胎,自然流产 1次,人工流产 3次,第 3次人工作流产术后同时放置 IUD。至 2008年 11月 25日取器时,已置器 35年,绝经 15年。取器术前 1周口服倍美力,0.625mg/次,1次/d,共 7d。前 4h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400μg。术中探查子宫后位,取环钩顺利通过子宫内口,钩住IUD下端,IUD嵌顿,稍用力旋转,用血管钳将IUD抽丝取出。术后给予口服头孢氨苄甲氧嘧啶,0.6g/次,2次/d,共 5d;甲硝唑 400mg,3次/d,共 5d。术后 10d阴道流血停止,10d后阴道再次流血,呈暗红色,量少,每天浸湿一个护垫,伴下腹隐痛,无腰部胀痛。自行到私人诊所购买消炎止血药(药名不详)口服 5d,阴道流血停止,腹痛缓解。2009年 1月 24日与丈夫行房事 1次,丈夫否认有前列腺炎,半个月后又出现上述症状。2d前阴道流血增多,色鲜红,每天用 2个卫生巾,下腹胀痛,遂来本院就诊。入院后妇科检查:外阴已婚经产式;阴道通畅,有血迹,宫颈光滑,正常大小;宫体后位,压痛明显,双侧附件区未扪及明显异常;血常规正常。B超提示:子宫后位,宫体大小为 4.2cm×4.1cm×3.0cm,宫腔内见 2.0cm×1.0cm无回声区,边界有光点闪烁,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立即予菌得治、替硝唑、“止血三联”输液治疗 8d,下腹痛稍有好转,阴道仍有少量流血。复查血常规:白细胞 3.7cm×109/L,红细胞 4.08×1012/L,血红蛋白 133g/L,血小板 130×109/L,中性粒细胞 45.2%,淋巴细胞 30.2%。复查 B超:宫腔内见 1.3cm×0.8cm无回声区,边界见增强光点。考虑为老年妇女绝经取器术后宫颈粘连,常规消毒后用探针探查宫颈无阻力,子宫后倾后屈位,从宫颈口流出黄白色脓样液体,用小刮匙轻搔刮宫腔,刮出一大小为 0.8cm×0.8cm的块状物,送病理检查。宫颈流出液体镜检:可见少量脓细胞 2~4个/HP;细菌培养提示耳葡萄球菌感染。宫腔刮出物病理检查结果为出血、坏死组织中极少量增生期子宫内膜,伴炎症。头孢米诺钠、左氧氟沙星、替硝唑继续抗感染治疗 7d,阴道流血停止,腹痛消失,复查 B超:子宫、附件均正常,痊愈出院。

讨论:耳葡萄球菌属于表皮葡萄球菌属,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人、动物皮肤表面、鼻咽部黏膜表面、肠道中经常存在,主要栖居在外耳道皮肤上,与头葡萄球菌一起构成外耳道周围的优势共生菌种群,也是灵长动物皮肤常住菌之一,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但绝大多数不致病。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致病病例,最近 10年来报道较多,有引起顽固性咽炎和急性乳腺炎伴感染性休克的报道[1,2],但耳葡萄球菌引起的宫腔感染未见报道。本例为绝经 15年而行取器术的老年妇女,因年龄大,体质差,居住在农村,饲养家禽,生活环境较差,卫生意识淡薄。而嵌顿的IUD对子宫有一定的损伤,术后长期出血可引起细菌上行感染,未得到正规治疗,宫腔感染逐渐加重,以致宫腔积脓,一般的抗感染药达不到彻底治疗目的。本例治疗初期使用第三代头孢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改用第四代头孢抗生素治疗,效果明显。

1 宁安红,张丽,李岩,等.1例耳葡萄球菌引起的顽固性咽炎的病原菌分离鉴定报告.大连医科大学学报,1998,20(4):31.

2 张维国,徐海敏,宋晓敏.1例 4种耐药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混合感染.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7,13(6):80.

猜你喜欢
后位附件头孢
论后位继承制度的适用价值与立法构建*
大型外浮顶储罐安全附件常见问题
附件三:拟制定的标准汇总表
头孢吡肟与头孢呋辛治疗癫痫患者肺部感染的疗效比较
关于TSG 07——2019附件M与TSG Z0004——2007内容的对照
SPECT双探头前、后位显像分别测量腮腺功能的比较研究
后位子宫会影响怀孕吗
不是所有的头孢,孩子都可以随便吃
新型武器及附件展呈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