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供应链“牛鞭效应”研究综述

2010-02-16 06:19文/唐
中国储运 2010年2期
关键词:牛鞭后勤保障军事

文/唐 虎 王 丰 黄 淞

1.军事供应链“牛鞭效应”研究背景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供应链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众多的研究者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诸多探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用户需求不确定性的增加和外部环境的多样性变化,导致了不同程度的信息失真,牛鞭效应问题日渐突出。

在军事后勤研究的领域,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形态的变化,也势必引发后勤保障形态的变化。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几次局部战争来看,不难发现一体化联合作战已经成为现代战争的基本形态,后勤保障中呈现出多元化、立体化、高损耗的特点,对后勤保障要求更加苛刻,实现后勤保障及时性和准确性显得至关重要。但战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变化使得后勤保障的需求预测变得更加困难。传统保障模式下为了确保后勤供给的不间断,往往不得不从数量上予以弥补,也就必然会引发牛鞭效应问题,造成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从我军目前的后勤储备状况上看,大量的军用物资在后勤仓库中长期积压,储存年代久远、霉烂严重、维护成本昂贵、仓库利用率低下,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浪费。虽然我军对平时后勤保障都作了计划,但由于诸如需求预测的不准确、人为的夸大等等原因都造成后勤需求的逐级放大,即牛鞭效应现象。对于战时,以海湾战争为例,其间过多的储备物资被运到前线,在运送到海湾地区大约4万只集装箱中,有一半没有用上,结果战争结束后,价值27亿美元的备用物资被运回国内。可见,无论平时还是战时的后勤保障,都不同程度存在“牛鞭效应”问题。牛鞭效应现象是供应链中一种极为常见的现象,其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甚至可能是致命的。特别对于军事战争而言,会使军事供应商在对部队需求进行决策时出现失误,过高或过低预测需求,导致供不应求或过多存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的甚至导致战争的失利;会使军事供应商的生产计划产生偏差,在设计工厂、仓库、配送中心和销售点的设施规模和网点布局的时候容易规划不善;还会在增加无效率成本的同时,恶化对部队用户的服务水平。

2.军事供应链“牛鞭效应”研究现状

目前,企业供应链关于牛鞭效应的研究已日趋成熟,相关成果也层出不穷。研究主要集中在:牛鞭效应的存在性;牛鞭效应的成因及量化;牛鞭效应的弱化及其稳定性优化。而在军事后勤领域,针对军事供应链牛鞭效应的研究尚浅,主要的相关研究成果有:

王进发,李励在《军事供应链管理——支持军事行动的科学与艺术》著作中对现代战争后勤保障特点的分析,提出了军事供应链的概念,并对军事供应链的结构、特征、类型以及军事供应链管理的内客和目标进行了探讨,定性地指出了后勤保障中的牛鞭效应现象,但针对牛鞭效应现象的成因和弱化措施缺乏深入研究和定量分析;

刘新华(2003)针对物资储备过程中的牛鞭效应现象,指出加强制度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做好市场调查,实现决策科学化和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物资储备可视性,能有效缓解牛鞭效应,但仅局限于定性的研究。

封利民,龚传信等人(2005)针对装备保障,指出物资供应管理中常见的牛鞭效应现象严重制约了装备保障效能的发挥,着重分析了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装备保障系统的信息流,研究并提出了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装备保障系统的体系结构;

许红(2008)等针对军队油料保障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现象进行了定性的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弱化措施,但缺乏详细的理论论证;

高建新,王威,董鹏(2008)针对装备保障链中的牛鞭效应现象,引入了装备保障链的概念,分析探讨了装备保障链中导致牛鞭效应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控制和弱化牛鞭效应的措施与方法;

张利民,王树礼(2004)对结合器材保障供应链中存在的牛鞭效应,就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库存控制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实行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库存控制策略,并就其实施作了初步研究;

高建新(2008)等人利用D- S证据理论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装备保障链中牛鞭效应的主要成因和控制措施基础上,建立了牛鞭效应的层次模型,提出了牛鞭效应弱化措施的评价方法,最后通过实例说明这种方法在牛鞭效应弱化措施评价中的应用;

王金鹏(2006)等人对航材供应管理中的“牛鞭效应”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讨论并验证了我军三级航材供应体系中牛鞭效应的存在性以及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SMI的信息共享方式以及优化现行航材供应系统结构的方法来控制和弱化牛鞭效应。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目前对军事供应链牛鞭效应问题国内相关的研究还很少,大多数仍处于定性的层面,针对军事供应链牛鞭效应的个性研究有一定成果,但彼此孤立、零散不成体系,在针对军事供应链牛鞭效应的共性研究层面上尚处于空白,整体上缺乏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定量分析依据。鉴于此,我们可以借助已有的理论成果和相关研究方法,针对军事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现象,从共性、普遍性层面,从军事供应链的特殊性、服务对象的特点,从后勤保障体制、机制等方面找出其牛鞭效应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危害,分析产生的原因,进行系统化的论证和研究,寻求有效地解决和缓解牛鞭效应的措施,为我军后勤保障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3 军事供应链牛鞭效应研究展望

3.1 研究范围的界定

王进发(2004)对军事供应链的研究内容、内涵做了详细研究,指出军事供应链主要包含了军队内部供应链和与军队外部供应链两个方面。军队外部供应链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军用物资的筹措与外部包括地方企业、军事供应商以及国家动员等外部资源的关系。对于军队外部供应链,由于军队外部供应链的运作模式与地方企业运作模式上基本特征相同,可借助目前已较为成熟的企业供应链研究结果加以类比研究,所以笔者认为军队外部供应链可纳入企业供应链的研究范畴。对于军队内部供应链由于其后勤保障组织体制、信息结构、运行机制等方面的特殊性,牛鞭效应形成的途径和机理上不尽相同。因此,必须针对军队内部供应链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分析军队内部供应链的形成机理、成因及影响因素,从而寻求军事供应链的弱化和控制措施。在军队内部供应链中,从战略、战役、战术保障的角度来看,由于其保障的范围、重点、结构、保障模式及要求有所不同,供应链节点要素会有所区别;从军队平时和战时后勤保障上来看,其平、战时的后勤保障结构和保障方式也会有所不同;从后勤保障的种类上来看,不同的后勤保障物资种类也具有不同的特点,牛鞭效应现象也不尽相同。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军事供应链牛鞭效应的研究范围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军队内部供应链牛鞭效应和军队外部供应链牛鞭效应。对军队内部供应链牛鞭效应的研究可以从战略、战役、战术角度分类研究;也可以根据后勤保障物资的种类分为装备、卫勤、军需、油料保障供应链进行分类研究;也可以针对平时和战时后勤保障特点进行分类研究。

3.2 研究内容和方向

综合研究文献可以看出,尽管国内外关于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成果非常多,但针对军事供应链牛鞭效应的研究匮乏,相关的文献资料甚少,局限于定性的研究层面,这需要广大研究军事供应链的学者和专家长期不懈的努力。笔者认为对于军事供应链牛鞭效应的研究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展开:

(1)军事供应链牛鞭效应的定义。研究军事供应链牛鞭效应,首先必须要把握军事供应链牛鞭效应的概念、内涵,为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明确方向。目前,对军事供应链牛鞭效应尚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可以从我军现行的后勤保障模式和组织结构等方面,结合目前对军事供应链定义的研究成果,给出军事供应链牛鞭效应的定义,分析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2)军事供应链牛鞭效应的表现及危害。主要对军事供应链牛鞭效应存在性、研究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包括军事供应链牛鞭效应的外在表现方式、体现在哪些方面,及对我军后勤保障所产生的危害几个方面予以研究,为军事供应链牛鞭效应问题的提出寻求事实依据。

(3)军事供应链牛鞭效应的形成机理分析。军事供应链与地方企业供应链有着不同的联系和区别,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有必要加以对比和分析。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对军事供应链牛鞭效应组织结构、信息结构、保障体制等方面加以研究,从而找出军事供应链牛鞭效应产生的成因、影响因素,同时建立不同的数学模型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量化研究,从理论上论证各种因素对牛鞭效应规模大小的影响,指出军事供应链牛鞭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主要影响因素和次要影响因素,予以分类,从而为军事供应链牛鞭效应的弱化与控制措施的提出提供有利的理论支撑。军事供应链牛鞭效应的成因主要包括对军事供应链的组织结构、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信息结构、供需信息的不对称性及动态性、信息决策的滞后性,作战信息与后勤信息的不同步性、信息共享程度、短缺博弈等。

(4)军事供应链牛鞭效应的建模与仿真研究。关于供应链牛鞭效应的研究模型,地方许多学者和专家已提出了许多研究模型和仿真方法,主要集中在信息共享模型、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库存控制模型、生产平滑模型、不确定需求的随机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VMI策略模型、基于模糊Petri网的控制模型等等。已有的牛鞭效应研究模型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企业供应链牛鞭效应问题,然而基于相应的建模方法构建专门用于描述与分析军事供应链牛鞭效应的仿真平台,用来辅助军事供应链的决策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可以借鉴和应用企业供应链的研究成果和平台,进而有针对性提出军事供应链牛鞭效应的各种研究模型,应用各种仿真方法,对军事供应链的弱化方法和控制措施予以理论验证。

猜你喜欢
牛鞭后勤保障军事
春耕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后勤保障装备走向智能化
春耕偶赋
基于Cyt b基因的PCR技术对牛鞭药材的鉴定方法研究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
坚持科学发展 淡化“牛鞭”效应
金门岛登陆作战后勤保障的主要教训及启示
世界军事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