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0-02-17 19:57姚恒朋李云国李文清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28期
关键词:整体初中语文课文

姚恒朋 李云国 李文清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姚恒朋 李云国 李文清

10.3969/j.issn.1671-489X.2010.28.024

课堂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几年来,笔者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立足学生学习实际,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的特点,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也为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成功的经验。

1 通过初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自信心

初中语文中的课文,大都是一些具有可读性的文章,而且这些文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通过指导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特别是初读,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和全面阅读能力,同时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应用问题的能力也具有重要作用。

所谓整体感知,就是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形式,接触语文教学的第一感知。这一教学环节,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课文的结构,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认识。这个整体认识决定了在部分理解过程中的思维方向、思维方式和思维的准确度。这是阅读的起点,也是一种近乎直觉感知的体验,要让学生自己去感得、知得、悟得。为此,应把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作为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这些方法包括:阅读课文提示、注释的方法;工具书的使用;边读边勾、画、圈、点的方法。

所谓“勾、画、圈、点”的方法,就是在阅读时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文中关键的字、词、句、段,然后把标出的字、词、句、段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分析;在课文空白处加标记和评语的方法。这一方法就是在勾、画、圈、点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思考,将分析总结出来的关于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结构特点、语言特色等方面的感受及时记录下来。

现代阅读教学论研究专家刘守立先生指出:“阅读心理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认识的心理活动的过程,即浏览语言文字、形成整体印象,然后揣摩文章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最后再回到文章整体上去,获得发展了的整体印象。”这说明语文阅读教学首先必须有一个整体感知的过程,切莫无视文章整体,开头就是架空分析。有了阅读的初感,形成感性认识之后,到了分析探讨课文阶段,思考文中的形象、概念就会变得真切、生动、具体,原来感知阶段心灵瞬间的感受也会变得更为深刻、准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品读鉴赏,就会进入到美好的情境之中,取得综合教学效应。

初次阅读,就像第一次接触某一新鲜事物一样,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冲击力。学生只要认真初读课文,接触到语文课文中自身的语言、体裁、文风、格式和内在思想教育,对于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完成课文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

2 挖掘语文课文的内涵,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各个方面,也就是指导学生对课文钻进去,就必须深入研究课文,特别是课文中所要揭示的内容、思想、观点和教育意义。否则,学生对课文记忆再深,也无法实现对课文内涵的理解。毛泽东同志指出:“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要使学生在初读阶段所获得的感性认识产生质的飞跃,上升到理性认识,就需要理解性阅读。阅读理解,部分深究,扎实训练。这种阅读旨在通过培养一定的阅读技能,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各方面的知识营养。因此,在指导学生精读课文时,首先提出一定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引导学生迅速捕捉文中关键的词、句、段;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深究关键词语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独具匠心;理解关键的语句、语段对表达主题的重要作用;理解文章各层次间的关系,用心揣摩作者在谋篇布局方面的独到之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主题思想,领会作者在立意方面的深刻、精妙。

例如,讲授初中语文课文中的古文时,并没有直接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而是先让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内容进行阅读,哪怕是借助字典等工具,也得完成阅读,注重的不是效果,关键是第一感官、第一印象,形成阅读的定势。同时,在分析课文的各个环节时,要求学生不仅要阅读课文内容,还要阅读注解,阅读课后的说明,提高其阅读效率,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有的学生通过教师的语言阅读指导,建立适合自己特点的阅读笔记,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更有的学生通过阅读记录,提高作文水平,一举两得。

3 通过课外语文阅读教学,拓展学生的阅读评价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使笔者深深体会到: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课文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进行评价、欣赏,肯定和吸收正确的、美的、好的东西,批判和摒弃错误的、丑的、坏的东西,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在课堂上可以训练学生评述课文的思想内容,分析写作特点,评价作者的写作目的及蕴藏于语言文字中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的欣赏水平得以提高,思想情感得以升华,较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例如,教学初中语文课本中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时,笔者并没有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直接分析课文内容,而是先让学生回忆和分析当地冬天的情景,并对冬天的情景进行讲述,口述和对比评价,特别是对冬天给人的印象、体验、收获等做出科学的论断。通过这种教学评价的意境,使学生的思维开放,已有的知识得到扩充,为学习和分析课文打下基础。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和详细阅读,特别是对课后的注解、已有的范文和课后问题进行分析阅读,为后续的讲授扫清障碍。

在分析课文时,除认真分析课文内容、课文所揭示的思想、课文的文风和教育意义外,针对老舍的思想,组织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阅读的内容进行评价对比,特别是课文中的教育内涵进行指导性评价,学生普遍反应良好。个别学生借助老舍先生的写作风格,自己作文,参与报纸等媒体的投稿和征文活动,获得优秀奖。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初读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挖掘语文课文的内涵是阅读能力培养的第二个重点,更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拓展语文思维空间,提高应用和理解力的重要前提。通过阅读,提高评价能力是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对初读和全面阅读的检验和升华。整个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既重视对课文内容和形式的研讨、理解,又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它变教师对课文的繁琐分析为学生对课文的钻研、理解,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这不仅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而且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山东省寿光市建桥初中)

猜你喜欢
整体初中语文课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背课文的小偷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