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0-02-17 19:57方芳杜霜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28期
关键词:政治课创造性情境

方芳 杜霜

当今,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再也不能把人的大脑降低到计算机贮存器的水平,而应该让它更多地去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思想政治课教学能否培养学生运用政治理论、原理和观点对不断变化着的社会实际进行分析和综合,以获得指导行动和见解的能力,是迎接新世纪挑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新时代的客观要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1 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创造一个融洽、和谐、快乐的教学环境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三松一紧”的教学方式,逐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1 一松,即“宽松”

在创造性思维的准备阶段即在搜集有关信息、形成概念、储备经验的过程中要给以“宽松”。让学生“宽松”几分钟,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根据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自己讲一个小故事、小幽默,或表演一个小品,或在知识讲授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适时地让学生穿插训练内容。当然形式要恰当,内容要贴题,宽松要适度。

1.2 二松,即“松绑”

在创造性思维的酝酿阶段,即在消化、转换信息,在头脑中反复进行象征性的尝试错误或重新组合概念的过程中予以“松绑”。应采取“启发式”教学模式,创设一种教学中的问题情境,以引起学生内部的“认知冲突”,给学生留有余地,让学生自己去酝酿、比较、消化。

1.3 三松,即“松动”

在思维的阐明阶段,即在悟出道理、得出结论的过程中给以“松动”。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去归纳、小结,方法要“松动”,要因人而异,因内容而别;另一方面,对学生自己归纳的知识结论要“松动”,不要僵化于本本,更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要对学生的新观点、新见解或概念的新组合给予充分肯定,并发扬光大。

1.4 一紧,即“紧缩”或“集中”

这是思维的证实阶段,教师要加以“集中”证实与评价。因为与扩散性思维密切相关的问题在于正确评价自己的思路。扩散性思维只有与集中思维相统一,才是高效的创造性思维。

2 让出时空,参与教学

布鲁纳说:“不愿或不能表现他自己的直觉能力的教师,要他在学生中鼓励直觉,就不大可能有效。”在教学中,可以经常让学生填写“问题菜单”,甚至对教学内容、方法实行“点菜制”。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辐射探究,从理论与实际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的比较中去开拓思路,也便于教师在教学中巧设良策,明理解疑,针对性强,学生也较感兴趣。课堂教学上要留给学生自学时间,确保思维时间,安排训练时间,让出讲解空间。

比如在复习国有企业改革专题时,先就跨国公司对华影响、国有经济布局战略调整、推动企业科技进步3个角度,给学生3份相应的图表式材料分析题,让他们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逐一读题、审题与构思答案要点,并要求将3道题从情境设置、问题设计及解题思路方面进行比较,最后总结出这3道题涉及的知识点及其具体内容,以及所采取的解题技巧。在这个过程中,允许独立思考后进行讨论,之后在全班交流总结。在过后的反馈中,不少学生认为此节课安排紧凑,收获甚大,既检查、巩固了国企改革及其相关的知识,还总结了图表类试题的解题技巧;既做到“三审”(即审图表、审问题、审问题间的联系)、“三性”(答题要有针对性、理论与图表材料的统一性、要点的条理性)的要求,也使自己的发现能力、比较能力、归纳与演绎能力、综合评价能力等都得到较好的锻炼。

3 情感教学,实现教学创新

政治课教学中若没有发挥情感的力量,就会像是一段“新闻联播”,就会成为制约教学水平提高的“瓶颈”,就背离政治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的宗旨,脱离知识、能力、觉悟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这样,改进教育方法,务必强调在提高科学性的同时重视情感因素的开发,讲究教学的艺术性。教师要以昂扬的精神风貌、生动有趣的语言、轻松愉快的笑容、适度得体的动作,创设情境,增强情感色彩,把学生的心境牢牢地固定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实验情境、形象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对比情境、音乐情境等形式,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增强教学效果。

4 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其活动向社会实践扩展

政治课教学中,要把生活体验带进课堂,把所学理论引入生活,使学生把生活体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提高学生运用理论指导生活的能力。例如在经济学“国家宏观调控”这一框题中,其内容难度大,理论地位又很重要,涉及现实生活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实践性强。因此,为了达到传授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可以结合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状况,在课件中制作“近年我国的物价走势”动态图表,引导学生以物价情况为起点展开思考,提出“如果你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该怎么办”“现在让你当工商局长、税务局长,你将采取什么措施”等问题,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把生活体验带到课堂,以此为基础进行大胆创新。这时进一步转换角色,激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踊跃发言,使他们的参与意识、创造热情空前高涨。此时教师再适当地加以引导、点拨,指导他们运用已有知识,为国为民探寻发展良策。

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学生不但掌握了宏观调控的具体知识,加深对新旧知识之间内容联系的理解,而且迸发出创造性地进行思考和实践的热情,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既能督促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观念,又增进他们的亲切感,点燃他们希望到实践中一试身手进行创造的热情,使教育教学活动在社会实践中继续延伸。

此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对国内外重大热点问题进行追踪观察,或者关注时政进行新闻分析,或者对关系自己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行调查等,其共同点就是鼓励学生投身实践,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调动学生的创造热情,从而加强思想政治课的功效。

综上所述,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创造性思维既是创造的生长素,又是创造的催化剂,它能开阔视野,使思维模式从求同转向求异,从单向转向多向,从单一转向综合,从封闭转向开放。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重视思维方式的传授,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只有这样,思想政治课才会对培养造就具有创新素质的跨世纪新一代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政治课创造性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护患情境会话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