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

2010-02-17 19:57邵宝田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28期
关键词:课堂气氛语言数学

邵宝田

如何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

邵宝田

10.3969/j.issn.1671-489X.2010.28.096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长期以来,课堂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1 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语言的应用

1)教师的语言要亲切,富有感情。课堂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桥梁,亲切、感人的课堂教学语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最大限度地改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要亲切,富有情感。特别是对待一些差生更应该如此,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应该注意的是,数学教师不要对学生的错误过多地批评、指责,甚至讽刺、挖苦,那会使学生失掉学习数学的信心。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就非常注意这一点,有时他一眼就看出学生的计算是错误的,但却还是喜欢以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慈祥的目光和学生一行一行地查看。学生回答问题时,用“你答得很好”“你并不比别人差”“你也许课前忘了复习,若课前看了,我相信你是能够回答的”等,做到多鼓励而少批评,多进行正面指导而少板起面孔训人,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信心,数学自然就学好了。

2)语言要精练,提高效率。所谓语言精练,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最少的语句表达更丰富的内客。有的教师唯恐学生理解不了,讲课语言繁琐累赘,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更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是语言精练并不是单纯地削减语言的数量,而是要提高语言的质量,这就要求教学语言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分化难点。如在讲解垂径分弦定理及其逆定理时,教师只需讲清扇形与等腰三角形之间的联系(任何一个扇形都对应一个等腰三角形,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点是圆心,顶角是扇形的圆心角,底边是扇形的圆心角所对的弦,两腰是扇形的半径),至于垂径分弦定理及其逆定理,就可以让学生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自己去导出。语言要精练必须服从于教学规律,采用最优教学方法,放心大胆地让学生思考、讨论、猜想、总结,教师的语言只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语言要生动、通俗。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高度抽象的数学内容又可以凭借十分生动具体的材料作原型。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尚处于“开放期”,他们纯真、活跃,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简明扼要的口诀、脍炙人口的名言以及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把教学内容讲得生动、通俗,学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追求语言的生动、通俗,但不要出现粗俚的语言,而应该是文明、规范、高雅,蕴含着丰富知识乳汁的语言。

4)语言要幽默,要具有趣味性。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睿智,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例如,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讲解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过程:“有一次,欧拉躺在床上静静地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这时发现一只苍蝇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爬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啊!可以像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事物的位置啊。’”然后引入正题——怎样用网格来表示位置。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致被大大调动起来。

当然,不是所有引人发笑的都是幽默,教学语言幽默应具有深刻智慧,能使学生在笑声中领悟教师的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知识。然而,幽默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不能为幽默而幽默,如果脱离教材的内容和实际需要,一味调笑逗乐,插科打诨,那只是舍本逐末。

2 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教师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2)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丏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学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3)唤醒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教师在教学时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说、敢想、敢问,促使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的学习心态,从而调动其自主参与学习的内驱力。另一方面,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时,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唤醒其参与学习的热情。

然而,有的教师认为,高年级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似乎已进入休眠状态,“导”也无用。其实不然。试想: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见识愈广,思维愈成熟,自主的意识也就更强,他们怎会甘心做学习的傀儡?他们有他们的思想,他们有他们的见解,他们有交流自己想法的愿望与热情。只要教师能善加引导,相信星星之火也可燎原。

这一点,笔者在平时教学中深有体会。例如在教学“比例尺”一课时,笔者为学生创设一个课堂旅游的情境,激励学生量地图算旅程。这时,笔者尚未向学生介绍比例尺的有关知识,而故意让学生自己敞开思路,寻求计算旅程的方法。过了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质疑问难。此时再顺水推舟,让学生自己理一理:“要算出旅程,必须知道哪些知识?这些知识有哪些能自己看书解决?还有哪些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这样就使学生在大脑高度兴奋的状态下,既紧张又轻松地认识和掌握新知识。

3 开辟第二课堂,展示闪光点,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根据新教材的提示与要求,笔者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数学知识猜谜、小制作比赛、拼图游戏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感觉路就在脚下。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继续追求成功。特别要给学生多打气,多鼓励他们,要充分肯定其动手能力,找到成功的地方给予表扬,使其心理在表扬中受到振动,开始对学习数学感兴趣。这时就要趁热打铁,教导他们上课要认真听讲,行为要规范,做个好学生,引导他们逐步学好数学。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丰润镇高丽铺中学)

猜你喜欢
课堂气氛语言数学
语言是刀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高中英语课堂气氛的活跃优势研究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我有我语言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