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如何渗透人文教育

2010-02-17 19:57余国军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28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美的

余国军

数学教学如何渗透人文教育

余国军

10.3969/j.issn.1671-489X.2010.28.103

关注生命,关注人的发展,注重人文教育,是2l世纪人类教育理念上的一次根本性的变革。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它最能影响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有助于培养出人格健全、情趣高雅、懂得生活、善于创造的人。应该把传授数学知识与传递人类文化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因此,新世纪的数学教师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关注生命,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感悟、情感和态度、个性和人格等,注重人文教育,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1 关注个体润物无声

学生是现实的、鲜活的生命体,健康发展是他们的权利,更是他们内在的需求。但遗憾的是,教师往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人文精神的认识不足,非但没有看到,甚至表现为教学中的“目中无人”,即以“死”的教案去教活的学生,师生交流仅仅局限于师生问答,严重压抑学生的自主性、生动性与创造性。数学教学对人文的漠视不仅反映了目标导向的偏离,而且导致学生生命的畸形发展,过多地强调数学的工具性,而忽视学生人文精神、情感的体验。这种厚此薄彼的现象,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生命的完整理解,而且也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与自身创造潜能的开发。因此,平时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也认为: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说:“应该教育学生有崇高的人生价值取向,弘扬崇高的人文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优秀传统,没有人文精神,不打就垮。”所以对待学生需要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饱含对生命个体的尊重。课堂上不管学生回答得对或错,都应给予赞赏,要以期待和亲切的目光激励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和勇气;课后要多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健康成长。数学教学要以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观为主要目标之一,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当今教育发展的潮流,也是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时代要求。这样的数学教学才能真正体现出它人性和智慧的光辉。

2 关注个体,激励创新,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自我意识,更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帮助学生养成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生活态度。学生个体的人文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决不能急功近利。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多开展研讨式、案例式等启发式教学。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提高讲课的艺术性,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姿教态、语言的生动性和针对性等,要让学生每听一次课都认为是一种艺术享受。教学的其他环节,特别是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教师也要深入学生之中,具体指导,具体帮助,充分体现教师的人文关怀。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学生深入地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关注个性,激励创新,是数学教学中融合人文教育的又一目标。教学中应该创造机会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另辟蹊径,不受思维定势等心理因素的干扰,发展其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全方位、多角度地求解,在求异中发展独特个性,培养创新精神。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身处顺境,经历单纯,没有经过失败和挫折的考验,心理素质比较脆弱。因此,在实验课中,让学生反复调试每一个实验,使学生在经受失败和挫折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毅力。例如,在概念的教学时要注意创造一种数学情境,激发学生亲自参与思维活动,从而形成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数学定理的教学应强调命题的发现和猜想,把成功的机会留给学生。这种教学实践能够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激励他们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完善学生的创造人格,磨炼学生不畏艰难、奋力求索、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的耐挫素质。

让学生自主探究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向和热点。随着二期课改数学拓展教材的指导性补充,更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广阔视野。让学生亲历学数学的过程,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让他们对知识的形成有一个点——线——面的整合过程,从而树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争取让更多学生会研究数学。

事实证明,只有给学生自由探究的空间,自由摸索的时间,自由展示的天地,他们的潜能才能得到最大发展,个性才能得到最大张扬,创新意识才能得到最优化的提高。

3 关注成长提升素养

教育不只是教给人一种知识和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借着教育让学生获得对于事物和人生价值的了解和感悟。华师大著名数学教授张奠宙教授认为,数学学科知识中涉及哲学的很多范畴,数学是一种文化。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更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真选用教材内容,充分挖掘教材潜力,发挥教材在提高学生素质上的根本作用。

数学中随处都存在美的形式、美的理论、美的结果、美的思想方法,在教学时应注重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中所包含的“美”的因素。如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时,培养学生追求简单,即让学生欣赏简单美;讲轴对称图形、反比例函数与二次函数时,可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欣赏对称美;在讲等腰三角形中的“三线合一”时,点拨学生欣赏奇异美。再如,在“比例”教学过程中,适当介绍“黄金分割”的有关知识,并对之进行拓展:“人物”绘画中的眼睛在人脸中的比例为黄金分割;“美神”维纳斯可算处处存在黄金分割点;窗户的长宽比值为黄金分割时,给人的印象最美;双门电冰箱上的上下两门的交点设计在黄金分割处其造型更美……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在认识到数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同时,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分享学习的快乐,接受数学的美育,感悟人文精神,使学生真正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升学生的素养,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取及应用新知识的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创新的意识都得到提高,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此外,无论什么样的社会,个人都离不开集体,人与人,集体与集体都需要合作。不同单位、学科、行业的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完成科技活动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理想选择。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个体能力,还要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协调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要求学生增强群体意识,培养协作精神。和谐就是协调一致,协调统一,和谐性在数学中的表现是各种数学形式在不同层次上的高度统一和协调。数学的这种和谐在一座座数学大厦中也得到体现。当随着数学的发展,一座座原本各自为政、不通有无的数学大厦之间忽然架起各式各样的友谊之桥时,人们就会为这以前没有认识到的亲缘关系而大吃一惊,同时产生一种出乎意料、不期而遇的美的享受,更领略到数学内部结构的和谐美。例如:解析几何诞生,就使代数与几何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如今数形统一的观点早已深入人心,数学已成为由各个数学分支紧密结合而成的和谐统一体,蕴含着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当学生所学知识是上面所述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给予介绍,用以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总之,只要在数学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学科的人文因素,时时注意渗透人文精神,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处处注重学生个体能力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协调能力的培养,笔者相信数学教育的明天会更美好!

湖北省郧县柳陂中学)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美的
人文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