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质砖产品强制性认证发展回顾及风险控制

2010-02-23 09:12廖惠仪
中国建材科技 2010年2期
关键词:瓷质陶瓷砖产品认证

廖惠仪 李 爽 颜 敏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北京 100024)

1 前言

陶瓷砖是现代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产品,目前我国陶瓷砖年生产能力超过65亿平方米,占世界总产量的60%以上,2009年出口量为6.85亿平方米(出口量超过意大利、西班牙两大陶瓷砖生产强国各自的年产量)。中国已发展成为陶瓷砖的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

陶瓷砖按照产品吸水率分为5类,瓷质砖是吸水率(E)不超过0.5%的陶瓷砖,执行标准:GB/T4100-2006陶瓷砖(附录G 干压陶瓷砖E≤0.5% B1a类—瓷质砖),对应于国际标准ISO13006:1998 Ceramic tiles :Annex G Dry-pressed ceramic tiles with low water absorption E≤0.5% Group B1a 和欧洲标准EN14411:2006 Annex G E≤0.5% Group B1a。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2004年第6号公告:决定对装饰装修产品(瓷质砖、溶剂型木器涂料、混凝土防冻剂)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自2005年8月1日起,凡列入目录内的装饰装修产品,未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和未加施中国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同时指定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原北京环宇赛福特认证中心)等5家认证机构、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等7个实验室承担瓷质砖产品认证和检测工作。

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简称3C认证”,是国家对涉及人类健康和安全、动植物生命和健康以及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的产品实行的强制性认证制度。实施瓷质砖产品强制性认证制度,目的是通过采用国家颁布的实施规则CNCA-12C-050、采取“初始工厂检查+产品抽样检测+获证后的监督”的认证模式,从源头控制瓷质砖产品的放射性核素指标,确保产品使用安全。

2 瓷质砖产品强制性认证制度实施的背景

瓷质砖是80年代中期意大利首先开发的陶瓷砖新产品,“七五”期间,中国建材研究总院承担完成了该产品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随后,国外先进陶瓷技术装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和科技成果的推广,促进了我国瓷质砖产品快速发展。2000年前后,随着陶瓷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审美艺术需求的提高,陶瓷砖产品的装饰艺术效果不断提高,同时产业规模的扩大使陶瓷原料资源的种类和开采规模范围不断扩大,一些生产企业为了提高瓷质砖产品的装饰艺术效果,在坯料中添加了富含放射性核素的锆英砂(ZrSiO4)等原料,加上中国某些地区个别陶瓷原料本底放射性比活度较高,造成一些产品放射性水平较高,不符合A类要求。2002-2004年,根据工商部门的抽查结果,市场销售的瓷质砖产品的放射性水平不符合A类的曾达到20%。因此,一方面,为了确保消费者健康安全,瓷质砖产品的放射性水平必须加以控制;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媒体不负责任的宣传和沸沸扬扬的炒作,夸大陶瓷放射性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曾引起人们的恐慌和对所有陶瓷产品夸大的负面影响,陶瓷的放射性安全成为涉及广大消费者和影响陶瓷产业发展的热点问题,必须加以科学地正视、消除恐慌和对产业的负面影响。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就开始研究建材产品的放射性问题,尤其是我国地域辽阔,建材产品品种多,原材料来源广,建材的放射性水平差异大,有必要加以规范和控制。为了促进中国建材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淘汰劣质建材,确保室内装修健康安全,2002年,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包括GB6566-2001《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在内的《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10项强制性国家标准,自2002年7月1日起实施。

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有关认证机构于2002年着手筹备装饰装修产品的认证工作。中国建材研究总院依托安全玻璃强制性认证工作基础和研究院专业优势,于2002年9月组织有关专家开展了瓷质砖、溶剂型木器涂料、混凝土防冻剂产品强制性认证的可行性论证、认证实施规则及技术文件起草、认证工作试点等认证扩项申请与筹备工作,2004年2月取得了瓷质砖产品国家指定的强制性认证和检测资质。

3 瓷质砖产品强制性认证制度实施的现状与效果

3.1 瓷质砖产品认证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目前约有瓷质砖生产企业700家左右。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资源环境的制约,我国陶瓷产业正在加速进行产业提升、结构调整、生产转移。瓷质砖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出口量逐年增长,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全流程生产企业数量增长趋缓,长远有减少的趋势,但抛光加工企业有所增加,贴牌生产持证增多。随着产区转移和竞争淘汰,关停企业数量和新增企业数量基本相当,瓷质砖认证企业总量增长趋缓,证书数量有所增加。

表1 CTC及4家认证机构瓷质砖颁证累计数量 单位(张)

截止2010年7月统计,国家指定的5家(现合并为4家)认证机构累计颁发瓷质砖产品认证证书1909张,现有保持有效证书1252张,其中国外有效证书112张。

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CTC)自2004年以来,累计颁发瓷质砖产品强制性认证证书948张,目前保持有效证书725张,其中国外有效证书74张,分布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CTC及4家认证机构瓷质砖颁证累计数量见表1。

CTC在瓷质砖产品认证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家指定的4家瓷质砖产品认证机构的激烈竞争中,CTC颁发瓷质砖产品认证证书占总数的58%(有效证书),占国外有效证书总数的66%,保持国内外发证数量/认证企业数领先,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2 瓷质砖产品认证取得的主要效果

3.2.1 有效地控制了瓷质砖产品的放射性

瓷质砖产品强制性认证制度实施前,根据有关机构检测结果统计,陶瓷墙地砖(含五类吸水率产品)放射性水平符合A类标准占92%,B类占8%;据工商部门的抽查结果,市场销售的瓷质砖产品的放射性水平不符合A类的曾达到20%。2004年3月,国家工商总局抽查选择了济南、西安、武汉、上海、天津5个城市,涉及建材市场10个,抽检瓷质砖样品总数92个。其中合格样品总数84个,8种产品放射性水平不合格,总合格率91.3%。2004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 产品质量监督司公布了陶瓷砖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共抽查了我国目前陶瓷砖产品主产区广东、山东、四川、浙江、江苏、上海、河北、福建、湖北、重庆等10个省、直辖市59家生产企业的62种产品,其中有2种抛光砖产品放射性不合格。2005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共抽查了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河北、四川、河南、江西、湖北等11省、直辖市135家企业生产的138种产品, 其中有2种产品放射性检验不合格。2006-2008年,未发现瓷质砖产品放射性国抽不合格。

上述表明强制性认证制度实施后,放射性水平不合格的瓷质砖产品显著减少。

3.2.2 强制性认证促进了陶瓷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健康发展

首先,国家颁布的《装饰装修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瓷质砖产品》CNCA-12C-050,将放射性核素限量强制性认证的适用范围限定于吸水率≤0.5%的瓷质砖这一类产品,排除了其他种类陶瓷砖、卫生瓷、日用陶瓷等陶瓷产品,这就消除了多年来人们对各类传统陶瓷产品的安全误区、不必要的担心和恐慌,还绝大多数陶瓷产品的清白。沸沸扬扬、危言耸听的放射性炒作止于此。

其二,瓷质砖生产企业普遍加深了对产品放射性控制的重要性和技术上的认识,促进了技术创新。

(1)产品放射性不合格是伤天害理的事,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即放射性元素衰变到原来数量一半所需的时间)达亿年,因此可以说,在使用寿命期内瓷质砖产品的放射性核素不变,如果产品放射性不合格,用户可能长期甚至几代人受到放射性影响。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安全、健康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为了产品装饰美而忽视安全、健康不可取。

国家强制性标准GB6566-2001《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已于2002年7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已于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2004年5月1日起又实施了强制性认证制度,可见控制放射性的重要性,无论是依标准、依法律、依强制性认证制度,或是从道德角度考虑,都不应该让放射性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2)产品放射性控制对品牌建设至关重要。近年来全国工商执法、技术监督、出入境检验等有关部门加强了市场管理和产品抽查,产品放射性不合格将埋下隐患,一旦被发现查处曝光,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对品牌的危害是巨大的。近年来少数产品放射性抽查不合格,被查处、曝光,生产企业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3)瓷质砖产品的放射性完全可以控制,生产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关键原料的识别与控制,如选择低放射性陶瓷原料、控制放射性核素偏高的原料用量、精选陶瓷矿物原料;采用二次布料技术、研究探索新型装饰技术等等,做到产品美观放射性又不超标。强制性认证制度实施后,添加硅酸锆增白的通体超白产品(雪花白)大大减少, 超白坯料中硅酸锆的添加量大大降低,或是不再添加硅酸锆,有效地控制了产品的放射性水平。

瓷质砖产品强制性认证制度正在促使陶瓷科技工作者不断创新,研发更加健康安全的新产品。此外,通过采用国际上惯用的产品认证手段,实施和借鉴制度化、程序化的管理,有效地保证产品质量,改进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

3.2.3 认证走出了国门,促进了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

目前CTC瓷质砖产品认证,已覆盖了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国外市场占有率保持70%左右。

意大利、西班牙是国际上公认的陶瓷砖生产强国,目前其产品占领了国际高端市场。中国的瓷质砖产品强制性认证制度实施前,他们很少关注产品的放射性水平。中国的瓷质砖产品强制性认证制度实施后,CTC通过各种渠道将认证推向国际,根据认证程序,派出检查组对国外企业进行认证工厂检查,同时宣贯和推介中国的瓷质砖产品强制性认证制度,工厂检查过程还促进了国际间的理解、技术交流与合作。国外有关生产企业和检测机构都非常重视研究中国的强制性认证制度和放射性检测标准,有关检测机构开始引用GB6566—2001《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标准,帮助生产企业进行关键原材料和产品的放射性检测,生产企业按照中国的强制性认证制度要求,对产品的放射性指标实施控制。

意大利人士称:“中国的CCC认证制度为世界瓷质砖产品的放射性安全,开了个好头。放射性控制不仅是中国市场的要求,也对世界各地消费者有益。” 有的企业还升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欢迎中国CCC认证的检查组。有些企业拟按CCC认证制度要求,仅在出口中国的认证产品包装上加施CCC标志,另有一些企业拟在所有认证产品包装上加施CCC标志,认为:“中国的CCC标志是放射性安全的标志,将与CE 等其他标志一起,向世界各地消费者证明其瓷质砖产品质量保证的信息”。可见,瓷质砖产品放射性安全认证,逐步获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4 瓷质砖产品认证风险依然存在

随着审美艺术需求的提高,新产品不断涌现,瓷质砖产品的装饰艺术效果不断提高,一些生产企业在少数产品中通过添加锆英砂以提高产品的装饰艺术效果,动机尚存,瓷质砖产品的放射性控制风险依然存在。

CTC自开展瓷质砖产品强制性认证6年来,对认证产品和拟申请认证的新产品进行抽样检验,每年都发现放射性不合格的产品,均通过有效整改、注销产品系列、不予认证该产品系列等方式,阻止不合格产品的生产和流入中国市场,确保瓷质砖产品质量安全达标。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9年第2批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质量公告》公布,对河北、山西、辽宁、福建、山东、广东、四川、陕西等8个省272家企业生产的364种陶瓷砖进行监督抽查的结果,3种产品放射性不合格;2009年上海检验检疫局抽查进口产品中,发现3批进口瓷质砖产品放射性不符合A类要求,依法进行了处理和整改。

此外,陶瓷工业的快速发展,产业链分工更加细化,购买粉料、砖坯进行最终产品生产加工的企业增多,贴牌生产(ODM)持证不断增加,这对于从生产源头控制产品质量,提出了新的控制要求,增加了认证风险;CCC标志的正确管理和使用、产品系列名称的一致性、产品包装箱标识等等,仍然是目前存在问题较多或容易出现问题的方面,仍需重点关注和持续改进。

5 控制瓷质砖产品放射性的技术关键

瓷质砖产品的放射性问题,技术关键是控制配方中富含放射性核素的关键原料(如锆英砂等),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不同产地来源、不同供应商、甚至不同批次的锆英砂,其放射性指标范围为:内照射指数IRa=10-44.77, 外照射指数Iγ=10-35.88。如在配方中添加1%的锆英砂,即对最终产品额外增加内照射指数IRa=0.10-0.45, 外照射指数Iγ=0.10-0.36。根据统计,我国陶瓷砖产品放射性水平分布为:内照射指数IRa在0.5-1范围的占48%, 外照射指数Iγ在0.5-1.3范围的占82%,可见在此固有放射性水平基础上额外添加锆英砂,达到一定数量就会造成产品放射性水平超过A类指标。

另外,由于含锆产品(如雪花白、含锆超白料产品)放射性指标提高,有的产品已达到A类标准的临界值(A类产品指标为:内照射指数IRa≤1.0 ,外照射指数Iγ≤1.3),因此其他矿物原料的变更将对最终产品的放射性水平产生影响,如某产地长石的内照射指数IRa=1.34, 外照射指数Iγ=1.81,若在配方中用量为30%,会对最终产品引入内照射指数IRa=0.4, 外照射指数Iγ=0.54。因此,当产品的放射性水平达到或接近临近值(内照射指数IRa>0.9,外照射指数Iγ>1.2)时,应对影响产品放射性水平的主要原料进行筛查,以确定是否还有除锆英砂(ZrSiO4)之外的其它关键原料,当配方中关键原料增量调整或以放射性高的原料替代放射性低的原料时,必须严格控制;当采购含锆粉料、砖坯(视同关键原料的采购)进行最终产品生产加工时,应进行有效识别控制。

6 加强风险控制,提高认证有效性

(1)严格按照国家认监委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有关规定、实施规则和制度要求,做好瓷质砖认证工作的管理与实施,以作业指导书和程序文件规范认证工作;

(2)在认证工作实践中,关注国内外瓷质砖产业和产品发展新趋势,抓住放射性控制技术关键,以最终产品放射性水平受控并持续符合认证产品要求为根本目的,既要努力降低认证机构风险,又要根据行业和市场的特点与需求,促进和服务于陶瓷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3)工厂检查过程讲究沟通技巧和注意沟通效果,提高现场审查的质量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受审方理解把事情做正确的方法、改进的方向和风险所在,让受审方在接受审核过程中受益并解决存在的问题,主动自觉地规避风险;

(4)加强人才培训和培养,不断提高审核/检查员和相关人员的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风险意识,在认证管理与增值服务之间、质量风险与经济效益之间寻找动态平衡点和创新点;

(5)加强宣传和引导,将认证工作引申到提升受审方基础管理水平、增强质量意识、品牌意识的高度,引导受审方自觉地持续保持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工厂质量保证能力,把执行强制性认证制度变成企业的自觉行为。

猜你喜欢
瓷质陶瓷砖产品认证
我国陶瓷砖行业发展与质量分析研究
陶瓷砖质量检验检测方案分析与探讨
一种白釉与陶瓷砖及陶瓷砖制备方法
一种透光陶瓷砖用底浆及其制备方法
2016年环境保护产品认证名录(三)
2016年环境保护产品认证名录(一)
瓷质吊灯
论康雍乾瓷质鼻烟壶装饰演变
紫砂泥对瓷质建筑陶瓷砖性能影响的初步研究
我国颁发首批低碳产品认证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