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认证底线 控制认证风险

2010-02-23 09:12闫浩春石新勇贾祥道
中国建材科技 2010年2期
关键词:审核员产品认证自律

闫浩春 陈 璐 石新勇 贾祥道

(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有限公司,北京 100024)

1 前言

随着我国认证认可事业的发展、国家认证认可法规体系建设的完善,认监委和认可委对认证的约束机制得到进一步强化,认证机构所面临的不仅是认监委、认可委的监管,全国各省、市地方两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获证组织的监管也在逐渐增加,认证执法监管体系的建设逐步完善,各类监督、监管在方式、方法上不断更新,处罚力度越来越大。认证机构为确保认证审核的有效性,减少认证风险,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相关的要求把握认证底线,控制认证风险。

2 认证认可相关法律法规及主要要求

2.1 国家质检总局或认监委文件

2.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2003年)

《条例》的制定和实施,为统一认证认可体制,规范认证认可行为,对认证机构的设立实行许可制度,为保持认证认可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进一步明确了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认证认可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的职责,为政府部门依法行使职权提供了法律保证。

2.1.2 《认证及认证培训、咨询人员管理办法》(2004年)

重点指出认证机构人员只能在一家机构执业并且不能从事咨询活动。

2.1.3 《强制性产品认证机构、检查机构和实验室管理办法》(2004年施行)

强调国家对强制性产品认证机构、检查机构和实验室实行指定制度。

2.1.4 《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办法》(2009年)

强调国家对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统一产品目录,统一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统一认证标志,统一收费标准。

2.1.5 《认证机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重点指出认证机构设立时每类管理体系认证至少具有5名国家注册高级审核员;要在业务范围内从事分包业务;认证机构的办事机构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认证培训和认证咨询活动;认证实际收费不得低于公布收费标准的20%;认证记录等归档留存时间不短于一个认证周期;认证机构应建立网站向公众提供认证证书有效性的查询渠道;机构两次以上严重曝光将作停牌处理等。

2.2 国家认可委文件

2.2.1 《认证机构认可风险分级管理办法》(2009年)

为了提高认可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同时鼓励认证机构加强自律管理,不断提高认证管理水平,CNAS对机构采用分类管理的方法。将认证机构分为三个类别,既A类、B类、C类。

2.2.2 《不予受理认证机构认可申请和暂停、撤销认证机构认可资格有关规定》(2009年)

又称“红线、黄线管理办法”,它规定了对申请认可的认证机构不予受理和对获准认可的认证机构认可资格的暂停和撤消的具体条件,明确了认证风险的底线。

2.3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文件

2.3.1 《中国认证认可行业自律公约》(2006年)

做好认证认可行业自律管理的战略定位,坚持认证认可行业自律管理的正确取向,才能妥善处理好行政监管、认可约束和行业自律管理在职能与力量上的配置,防止出现多轨并行、交叉重叠的行业管理局面,更好地发挥行业自律职能,推进行业健康发展,切实维护社会公众利益。

2.3.2 《认证机构公平竞争规范—管理体系认证价格暂行规定》(2009年)

此规范的出台是为优化认证市场竞争环境,有效遏制恶性低价竞争,避免“低价导致低质现象的出现,引导认证机构以品牌、信誉、质量、服务为主要竞争手段,着力提高认证的有效性,促进认证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2.3.3 《认证机构公平竞争规范—与认证证书有关的有违公平竞争行为约束》(2009年)

此规范的出台,规范了获证组织转换认证机构的管理要求,对维护认证证书的权威性,维护认证行业的权威和声誉,旨在引导认证机构之间公平竞争,创造公平和谐的竞争环境。

2.3.4 《认证审核员转换执业机构暂行规定》(2006年)

强调建立以机构为主的人才管理制度,一人一户,转入转出应办理转换手续。

3 识别认证风险,确定管控措施

3.1 按认证业务流程识别认证风险

3.1.1 认证机构认证业务流程

认证受理与评审→审核方案策划→审核实施与监控→认证评定→认证决定→认证信息发布。

3.1.2 认证风险识别与分级

针对每一项认证业务流程识别认证风险,主要是根据上述律、法规及相关的管理要求,将可能引起暂停、撤销认证机构资格的管理过程确定为A类风险控制点,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是认证业务的底线,其他可能影响认证有效性的过程确定B类风险控制点。具体见附表《认证机构认证风险与管理方案》。

3.2 制定认证风险控制措施

所有认证风险必须制定管理方案,A类风险控制点未按管理方案得到有效解决之前不能做出通过认证注册或通过保持认证资格的决定(详见附表)。

4 结论

针对认证机构的认证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确定风险级别和关键的控制措施,并在认证流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必将为认证机构开展认证业务提供有效的风险把控。

附表认证机构认证风险与管理方案

序 号认证风险风险等级管理方案管理过程14申请组织在法律法规的符合性方面存在严重问,但审核组或检查组未发现的。A审核期间发生质量/环境/安全事故或国家/行业监督抽查不合格或被新闻媒体曝光有重大质量/安全生产隐患的,认证机构不能做出通过认证注册或保持认证注册资格的决定。审核结束后发生上述问题的,机构应快速反应,及时办理暂停或撤销证书的决定。认证决定(2项)在认证评定分发、批准、归档前加强把关、复核,确保审核人员不参与同一项目的认证评定。16 15 审核人员参与认证决定的。 B未对认证机构应承担的认证活动所引发的责任做出有效安排B 认证机构发表公开声明,对认证结论承担法律责任。制定认证人员培养计划,加强专业认证人员的管理,避免因专职人员的流动影响机构的持续性。18 17 不能持续地满足认证机构设立的条件。 B无正当理由超过规定时限不接受认可监督评审或未及时向CNCA上报年度工作报告。B特殊情况时应书面报请CNAS同意后方可延期;CNCA年度工作报告必须及时、准确。认证管理过程(5项)19未按CNAS《认证机构信息通报规则》及时准确通报信息,有虚报、瞒报获证组织数量的行为。获证组织监督审核超期,未及时办理暂停、撤销,未在规定时间内通报。A当月发生,当月处理,下月10前必须上报CNAS区获证组织的准确信息。暂停、撤销的通知确保及时、到位。杜绝无正当理由有效期内未对组织实施监督且超期未办理暂停、注销或撤销的。20审核员或检查员未按CCAA有关规定进行注册、年度确认和再注册。B及时准确了解审核员或检查员的注册信息,并与之有效沟通,确保人员资格的延续性。

猜你喜欢
审核员产品认证自律
只有自律,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能自律者为俊杰
论提升收银审核员岗位职责意识的方法策略
自律成就美好
知耻自律
如何提升收银审核员的岗位职责意识
提升收银审核员岗位职责意识的方法研究
2016年环境保护产品认证名录(三)
你是否知道审核员的十条规则?
2016年环境保护产品认证名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