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世界出版人的渡口

2010-02-26 05:57钱晓征
市场周刊 2010年1期
关键词:主宾书展法兰克福

钱晓征

我们一行31人,由中国书业商会组织,以参加法兰克福书展的名义游历欧洲,法兰克福是第一站。

当地时间15日早晨到达法兰克福。法兰克福深秋清冷的空气,冲淡一路风尘,我们马不停蹄,出了机场,登上大巴,直奔书展中心。

车窗外的法兰克福,干净而宁静。并不宽敞的城市马路,汽车无声地驶过,车灯穿透清晨的雾霭,焕发温暖的光晕。法兰克福位于莱茵河和美因河交汇处,法兰克福的名称传说是来自查理大帝。一千多年前,一个像今天一样的拂晓,也是在这样的雾霭迷蒙中,打了败仗的查理大帝,来到美园河边,没有向导,无法渡河,正在踌躇中,走来一只母鹿,母鹿在查理大帝的目光注视下趟过河水,旋即消失在雾霭中,查理大帝即刻带领大军照着母鹿的途径趟过河水,结果转危为安。为了纪念这一神奇的经历,查理大帝在这里建了一座城,取名法兰克福,意思是法兰克人的渡口。公元794年法兰克福作为查理大帝的行都首次载入史册。此后的千年,法兰克福历经沧桑罗马帝国时期,法兰克福是皇帝加冕盛典举行地,前后有十位皇帝在这里加冕,登上皇帝宝座;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数十次的大轰炸摧毁了法兰克福百分之八十的建筑,留下1 700万吨垃圾千年古城,变为一片废墟;战后法兰克福迅速重建,发展速度惊人,如今的法兰克福是世界金融中心,欧元总部就设在这座城市,被称为“美因河畔的曼哈顿”,它又是一个具有八百年历史传统的著名的博览会城市,每年要举办十多次大型国际博览会,平均每年参加博览会的人数超过一百多万,博览会已成为人们了解世界及世界了解德国的一个重要窗口。

法兰克人的渡口,如今汇聚了世界各国的图书,今天的法兰克福,名副其实地成了世界出版人的渡口。

法兰克福书展1949年由德国书业协会创办,每年10月在法兰克福举行。法兰克福书展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书展,被称做出版业的“奥运会”,它还是全球最重要的国际版权交易市场,据统计,每年在书展上达成的版权交易份额约占世界全年总量的75%。展览面积约17.2万平方米,展出图书40万种。法兰克福书展,由德国书商及出版商协会的子公司法兰克福书展会展公司(AuM)负责筹办,法兰克福书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约翰内斯·古腾堡在距法兰克福数公里的地方发明出欧洲印刷术。除了筹办一年一度的世界上最大的图书博览会之外,这个专业的书展会展公司还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的书业发展,比如,他们每年组织德国国家展台,到世界上三十多个书展上参展。

法兰克福书展举办主宾国活动始于1 988年,主办方每年邀请一个国家或地区作为当年书展的主宾。主宾国已经成为每届书展人们关注的焦点,是书展最大的亮点。第一次主宾国由意大利担任。一旦成为主宾国,书展便会花一年的时间在德国及书展上全力推广该国的文化和历史,以增强该国在德国及欧洲的影响力。2005年,韩国花巨资打造了韩国馆,取得了很好的文化推广的效果。中国是2009法兰克福书展的主宾国。

2009法兰克福书展于13日晚在法兰克福会展中心开幕,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3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出版界人士,1.5万名记者和1000多位作家参加,在展会期间进行图书交流和版权贸易,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文化的全面交汇。今年展会参观者人数达到30万人。中国首次作为书展主宾国,派出了庞大展团参展,参展的中国出版机构有272家,其中,内地196家,台湾的有26家,来自香港的有15家,总人数超过2000人,参会作家就多达150位。书展期间,举办612场活动,集中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精华,其中作家活动150多场,出版社交流活动300多场,出版专业活动近30场,展览活动10多场,各种文艺演出10多场,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活动50多场。

书展期间,有三千多中国人来到法兰克福。据说,法兰克福的中餐馆人满为患。法兰克福的街道,到处可见中国人的身影,行走在街道上的当地人,面对成群结队经常堵住通道的中国人,他们常常是停下来,两手插在口袋里,微微低头,沉默地等候,待我们发现,歉意地微笑着让出道来,他们再匆匆前行身影干练匆忙,却彬彬有礼。

身临书展现场,才真正感受到震撼和感动,巨大的展馆,被琳琅的图书充满了,这样世界级的书展,对出版人而言,无疑是一场真正的图书的视觉盛宴。许多国家的展位设计都别具匠心,也大气磅礴,令人目不暇接。但是,因为语言不通,我们也只能巡礼一样,走马观花地浏览一下各国的展位。常常,展位主人都会微笑相迎,用自己的语言或是英语打招呼,有的还会用中文问好。中文图书的展位很多,分地区和出版社展出,中文展区正在举办着各种交流互动的活动,一个展位前,放了一条长书案,上面放着笔墨纸砚,许多外国读者围坐在这里学习中国书画。中国香港展区的展线尤其长展架上有许多老上海画册,很养眼。日本展区清净简洁,精致讲究,展区中间放置一盆插花,很别致,但是,因为是假花,放到整个展馆氛围里,感觉就有些小家子气,展区不大,展出的图书品种也很少。

在一个布满中国主宾国宣传灯箱的长廊边,一位白发白须的德国老人坐在轮椅上,拿着相机对着我拍照,老人的手不停地抖动,控制不住相机,神情让人温暖,我乖巧地给他做了一个定格的pose,待他拍好,我再走过去跟他合影。老人在拍照过程中一直在大声地说话,我听不懂他的语言,但是,我从他的手势和表情中,知道他在欣赏我,我也称赞他的大胡子好看,他高兴地点头,就这样,我们用各自的语言加手势交流对彼此的赞美。

在法兰克福书展中心,到处可见中国元素,尤其是中国主题馆的设计,尤显底气。中国主题馆外,大幅宣传海报,白底灰字,清新雅致。中国主题馆设计方案以纸张,活字,书,水为四大基本元素,相互融合映衬,再现了中国出版业从甲骨文到数字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历程。主题馆内,陈列了两千多件展品,每一件展品,在中国的出版印刷史上都有特殊的地位。“纸山”,“书墙”、“墨滴”、“活字阵”及甲骨文等展品,构成了一个与欧洲文化迥异的中国文化空间。从古代的文字、印刷的起源到现代出版业的发展,中国主题展馆按照时间顺序展示了中国的出版和印刷发展历程。

最喜欢主题馆内的两面书墙,这面书墙是由一万多本图书组成,设计师在书墙中特别夹杂了一些竹子的图片,近看是一棵一棵的竹子,远看是一片美丽的竹林。组成书墙的一万本图书,都是用宣纸做成,用手触摸,纤弱柔软,名副其实的是一堵虚脱之墙呢。主题馆一角,设有书架,展示各种语言的介绍中国文化的画册,图书,不同肤色的人,围坐在书架四周,或读书,或聊天,悠闲,散淡。走进中国主题馆,迎面的墙壁上,是中国作家的黑白照片,这些智慧,自信、生动的面孔,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的表情。中国主题馆的上方,悬挂着一张巨大的手工制作的宣纸,两边是s造型的宣纸书墙以“中国印”为设计元素的中国展台,更是引人注目。会议发布台正对

面,是一个由1000多个木活字印刷组成的方阵,方阵中间,有一个用白砂堆成的水池,水池当中会有墨滴缓缓展开。四周散布着孔子,孟子,毕异等的塑像。

走进主题馆时,主题馆里正在举行莫言《生死疲劳》作品见面会。莫言正在发言,他在介绍《生死疲劳》,他说他在写一个生死轮回的故事,一个被冤杀的人,死后变成了驴、牛、猪,狗,猴,又轮回做了人。他幽默诙谐的描述被翻译后,引起一阵阵笑声。我并没有很仔细听莫言的讲话,一直在忙着拍照,但是,对现场的气氛,我还是有些莫名的感动。

中国主题馆门口,摆放着很多中国作家的介绍画册。我正翻看中国作家的简介,一位德国老太太指着我手上的李洱画册,问我是否认识这位中国作家,我告诉他,李洱是我大学同学,她十分高兴,她说他不认识李洱,但是她读过他的小说,她说她非常喜欢他的小说。我们用很蹩脚的英语加手势交谈,突然老太太用中国话,清晰地告诉我,她出生在中国青岛,三岁离开中国。

离开中国主题馆,到二楼的咖啡馆吃饭,一条半斤多的烤鱼,两个蔬菜卷,两杯咖啡,40多欧元。在欧洲买东西,最好是忘记人民币。饭毕,出咖啡馆,迎面遇见老同学作家李洱,陪同李洱的是法兰克福孔子学院院长毕安妮,和湖南作家田耳,他们过来吃饭,我们彼此交换名片,回到咖啡馆坐下。毕安妮是一个美丽干练的德国女子,更是一个中国通,1992年在北京,嫁了一个北京丈夫,她的中国话说的比两位作家还要好。跟毕安妮散漫地聊天,聊欧洲,聊中国,聊她的中国经历,聊现在的孔子学院。期间,毕安妮有条不紊地安排李洱下午和晚上的活动。毕安妮长着标致的日耳曼女子的五官,气质端庄大气,言语间充满智慧、果断和精明。日耳曼女子的精明强干,是有历史传承的,欧洲历史上,日耳曼女子中出了很多了不起的皇后,伊丽莎白皇后(茜茜公主),叶卡捷琳娜女皇是其中的代表,沙皇家族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保持着娶日耳曼公主为皇后的传统。

李洱下午的活动是《花腔》媒体见面会,晚上在法兰克福文学馆,有一场中国文学之夜,苏童,莫言,李洱等中国作家们现场朗诵自己的作品。李洱问我要不要参加他们的活动我想了想说:算了吧,我来这里更多是看国外风情,你们的作品,还是回去拜读吧。

展馆门外,阳光极好,道路两旁,有很多露天的摊位摆着各种饰品,摊主肤色不同,见我翻看银器,摊主积极推销偶尔还蹦出几句中文,我冲着他们微笑,用中文对他们说:谢谢。院子的北边,有两排梧桐,梧桐叶在下午的阳光下,晶莹剔透。

猜你喜欢
主宾书展法兰克福
“空场”书展
山东酒席的“四陪四客”
山东饭局,助你登上人生巅峰
法兰克福“春天”花卉展
2016上海书展,女性阅读书单
第67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圆满落幕
德国法兰克福书展
2015年美国书展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