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实施效应分析——以贵州省为例

2010-03-07 00:55齐林1朱青2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9期
关键词:失业人数城镇居民财政政策

齐林1朱青2

(1.贵州大学经济学院;2.贵州大学管理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

前言:1998~2007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十年,在这十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成效显著。2008年,在外在因素的诱导下,新一轮的经济危机来袭,中国似乎摆脱不了内需不足的魔咒,中国政府启动新一轮的宏观调控。那么,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经济发展的内在结构如何,困扰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内需不足问题是否有所缓解?本文以贵州省作为研究对象,对十年来的财政政策做一个回顾,分析财政政策的实施效应。

一、财政政策实施简述

(一)财政政策实施背景

1998年东南亚国家爆发金融危机,对中国产品出口形成不小的冲击;而国内则从长期的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面临内需不足的局面,在内外交困的背景下我国遭遇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通货紧缩。为了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缓解就业压力,国家运用积极财政政策以调控经济,并提出“西部大开发”。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对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3年中国经济基本走出了持续几年的通货紧缩,进入了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2005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达到9.9%,各项经济指标呈现快速增长势头,我国由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了松紧适度的稳健财政政策。

(二)财政政策实施情况

1998~2003年,我国主要采取了下列措施扩大内需:一是增发长期建设国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投资。二是积极完善税收制度,增强税收政策的调控能力。三是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努力扩大国内需求。四是调整财政体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1)2005年,我国的财政政策主要措施进行了调整:1.长期建设国债在保持一定规模的前提下,绝对量减少。2.继续完善税制与税收征管。3.在总量调减的同时,显著强化财政资金使用中的结构导向,减少了国债资金用于基础建设的比重,大力支持农业、教育、公共医疗等重点和薄弱领域的资金投入。4.收入分配政策的重要举措。(2)

在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大背景下,截至2003年,中央向贵州共下达国债资金153.2107亿元,这些资金投入到贵州农林水利、市政基础设施、交通建设、农村电网、公检法司、广播电视、科教文卫以及企业技术改造等行业,其中用于基本建设资金为146.8083亿元,占资金总额的95.8%,用于技术改造资金为6.4024亿元,占资金总额的4.2%。(3)同时加大了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有效支持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工程以及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

这一时期,贵州省提出将贵州建设成重要的能源基地,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建成了大批油路、县际公路、通乡油路。包括遵崇公路等项目,建设或改造了铁路,如黔桂铁路扩能改造工程、黄织铁路等。火电被列入国家“西电东送”工程,西电东送电源点建成投产装机250万千瓦;新开工15个左右百万吨级大型煤矿新增煤炭生产能力1200万吨。西电东送投产装机250万千瓦电源点建设项目全面完成,鸭溪电厂、乌江渡电站、纳雍二厂、野马寨电站、索风营电厂。2005年已超过设计能力达427万千瓦。同时,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等生态建设和保护工程。

二、财政政策效应分析

财政政策效应是指财政政策作用的结果,财政政策的实施总是为了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因此,本文分别从经济增长、就业以及收入分配个方面对财政政策效应进行分析。

(一)贵州省经济增长速度

贵州省1998年至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分别为8.5%、8.3%、8.7%、8.8%、9.1%、10.1%、11.4%,2005、2006与200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1.5%左右。从产值构成来看,如图2-1所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总体比较稳定,2003年后有所增加,而第三产业相对而言呈增长趋势。可以看到,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

(二)贵州省就业情况分析

图2-1 贵州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动趋势

由于部分统计数据缺失,本文仅就1998年、1999年、2002年至2007年的情况进行分析,1998年和1999年城镇失业人数为10.74万人和11.3万人,2002~2007年城镇失业人数分别为11.8万人、11.18万人、11.61万人、12.13万人、12.12万人和12.13万人。1998年和1999年城镇失业人数的增长率分别为–6.6%和5.2%,2003年至2007年城镇失业人数的增长率分别为0.9%、3.8%、4.48%、–12.14%和0.08%。可见,随着人口的增加失业人数呈上升趋势,而失业人数的增长率则波动较大,其中,1999年、2004年以及2005年的增长率相对较高,而1998年和2006年呈负增长,2003年和2007年增长率相对较低。1998年至2007年末就业人员增长率分别为 2.3%、0.6%、3.5%、1.1%、1.8%、1.8%、1.9%、1.56%、0.68%和2.01%。2001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5.3%,2002年为6.75%(4),贵州省在2003年首次将就业与再就业纳入宏观经济发展目标,当年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5),此后直至2007年贵州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左右(6)。

(三)收入分配及消费

1.城乡居民收入分配

如图2-3-1所示,1998至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总体呈增长趋势,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率一直低于城镇居民,2007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首次超过了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根据测算,见表2-3,1998年以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值呈逐步扩大趋势,总体而言,城乡收入差距逐年扩大。

图2-3-1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变动趋势

表2-3 1998—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状况

2.城乡居民消费

如下图所示,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总体呈同步变动趋势,但波动较大,其中,1999年,农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长率为-2.2%,这一年是农民纯收入增长最慢的一年,增长率仅为2.1%,而2002年、2005年以及2007年3年,农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增长率高于城镇居民的水平,这3年是农民纯收入增长较快的3年,分别为5.5%、5.72%和19.62%。可见,农民收入的增长率对其支出的影响极大;而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与其消费支出之间无明显联系,2002年是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长最低的一年,仅为2.4%,而同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达到9%。由此可知,农村居民潜在消费需求较大,但受收入制约,而城镇居民消费受制约的因素较多,不完全受收入影响。

图2-3-2 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变动趋势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贵州省1998年至2007年的各项经济指标为例,分析了财政政策实施效应。结果表明,贵州省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了预期目标,在财政政策从积极转向稳健后国内生产总值依然保持了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也进一步优化。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但是综合经济增长速度、城镇失业人数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来看,经济增长与就业并非完全同步变化。1998至2007年这10年间,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农村居民的潜在消费需求高于城镇居民,但其消费受收入水平制约。由此可见,在财政政策的作用下,政府实现了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期目标,但是深层次问题并未解决,甚至有加重的趋势。综合这十年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可以看到政府过于依赖投资以拉动经济。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使得我国政府重启扩张性财政政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4万亿的投资计划,显然,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却无助于解决我国目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存在的一些根本问题。因此,在实施财政政策调控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通过财政分配解决收入差距问题,还要重视促进就业的工作。

注释:

(1)中国货币与财政政策效果评价,第83页。

(2)中国货币与财政政策效果评价,第84页。

(3)科学发展观:引领中国财政政策新思路,第321页。

( 4)http://gzsb.gog.com.cn/system/2003/03/26/000361521.shtml。

( 5)http://news.163.com/2004w01/12428/2004w01_1073829530201.html。

(6)《中国统计年鉴》各年。

[1]李晓西等.中国货币与财政政策效果评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科学发展观:引领中国财政政策新思路[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3]丁焕峰、孙泼泼.《中国产业升级测度与策略分析》,《商业研究》[J].2010( 5) .

[4]司小芳、蔡伟.《贵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现代商贸工业》[J].2008( 12).

项目来源:本文系贵州大学青年项目“我国财政政策对贵州省的实施效应分析”。

猜你喜欢
失业人数城镇居民财政政策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预算执行紧缩下的积极财政政策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转型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德国:失业人数25年最低
央行不能逃避责任
正确理解财政政策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