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共产党员的精神

2010-03-07 00:55郑红芬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9期
关键词:科学精神时代

郑红芬

(山东农业大学经管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18)

在21世纪新时期,我们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时代和历史赋予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那么,在新的时代,面对新的使命,一个合格的共产党人应该具备哪些精神面貌呢?

一、牢固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党的生命所在。自建党伊始,我们党就把反映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自己奋斗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在革命时期,我们党之所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历经艰难推翻“三座大山”,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取得执政的地位。在改革开放时期,我们之所以克服诸多失误和挫折,实现国强民富的历史性的巨变。原因何在,一言以蔽之,就是党根植于人民,党的理论和实践体现了民意,反映了民情,因而也就深得民心,深孚民望。如果离开人民的支持,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木之本。

今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以及党员队伍的构成都比革命时期和改革初期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信念不能改变。中国有句古话叫“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也就是说执政比夺取政权的难度更大。执政党最大的难题就是自身的腐败而导致的人亡政息。应当说,我们党对能否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着高度的警醒。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党的生命之所在,必须自觉而坚定地固守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信念,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努力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利益无小事”,要千方百计地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真正做到掌权为民,执政惠民。惟如此,我们党才有生命力、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我们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会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有希望。

二、与时俱进,创新进取的精神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这里的创新不仅指的是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指思想观念的创新,它是共产党人应有的精神。当前,我们党面临的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科技革命化。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如果党没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党又怎能承担起崇高的历史重任呢?

我们启迪创新思维,弘扬创新精神,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创新要有怀疑的精神,但创新不是怀疑一切,抛开一切的异想天开,必须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因为它们不仅是科学,具有创新的精神和思维品格,而且它们也是创新的产物。如果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我们就可能迷失方向,可能走弯路。

我们要想有不竭的创新精神,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新精神。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主体,是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改造世界、创造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是党的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每一个党员都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创新能力,善于向他们学习,集思广益,才有利于创新成果的出现,才能使党群一心,共谋发展。

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党要永葆生机和活力,必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坚持创新,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各方面的创新,这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三、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

21世纪是一个崭新的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和信息的时代。在这个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并存的新时期,党中央与时俱进,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用科学精神来武装自己,这是党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应有条件,也是完成历史使命的内在要求。

科学精神不仅仅是指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具体科学知识、科学方法,而是指在执政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气质、品格和情操,它是理性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具体来说,科学精神的核心就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党的创始人陈独秀等先进的中国人就打出了科学的旗帜,反对盲从迷信,反对武断,呼唤科学精神,追求真理。从党八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轨迹中我们很容易得知:只有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党的理论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适应实践的要求,我们党才能不断走向胜利。反之,则会遭到重大失败。

追求真理,掌握规律,讲真话,干实事,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应有政治品格。大家都知道“非典”时期,许多人因对科学的无知而恐惧。但也有很多优秀的党员挺身而出,用科学精神战胜了疾病与无知。然而,当前我们整个社会及至党内缺乏科学精神,违背科学的现象还屡见不鲜。封建迷信活动大行其是;“法轮功”等邪教屡禁不止;伪科学屡屡出现;一些官员弄虚作假,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一些官员决策武断,执政不科学。……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很多,但说到底,还是由于违背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马克思主义历来把科学看作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性的力量。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也指出,随着信息革命的发展,知识的权力将成为主宰世界的力量。为此,党中央一再强调:应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弘扬科学精神更带根本性和基础性;要求各级干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如果每一个党员把科学精神作为兴党之本,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按科学规律执政,求真务实,我们一定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四、增强忧患意识和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必须清醒认识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困难有风险。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

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我们党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今天我们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我们不能一味陶醉于已有的成就,不能有丝毫的满足,必须居安思危。党一定要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古人云“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这是古人从历史的兴亡规律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对于我们党也是一个警醒。

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必须清醒认识到“忧”在何处,“患”在何方。俗话说“思则有备,备则无患”。当前,我们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国际上,以综合国力为核心的经济竞争日趋激烈,而中国经济实力、科技水平与其他强国还有一定的差距;国际政治风云也变幻无常,霸权主义愈演愈烈,恐怖主义日益猖獗,一些西方国家对我“演变”之心不死,时常发难。而在国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国强民富的复兴之路是前无古人的伟业,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遗留问题还有许多没有解决,又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人民生活还不富裕。我们党内出现的问题也让党警醒不止,不少党员甚至高级干部不思进取,浑浑噩噩,生活上贪图享乐,官僚主义严重,甚至私欲膨胀,利欲熏心,出现的腐败现象触目惊心。所有这些都是对我们执政地位和能力的考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历史的智慧和现实的教训都让我们警醒,绝对不能放松对党的严格要求,要让忧患意识内化为党的政治品格,成为党员自我约束的道德精神。只有这样,我们心中才充满了危机感和紧迫感,也就是对党、国家和人民命运的高度责任感。

今天,我们处在一个变革的新时代,党要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武装自己、衡量自己,始终不忘为人民服务的本色;与时俱进,大力弘扬创新精神;用科学精神武装我们的头脑,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按科学规律执政;用忧患意识鞭策自己,从严治党。惟如此,我们党才能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团结奋进的坚强领导核心。

猜你喜欢
科学精神时代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拿出精神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