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及治疗的价值

2010-03-10 08:41张宏伟
河北医药 2010年6期
关键词:后处理蛛网膜下腔

张宏伟

MS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及治疗的价值

张宏伟

目的 研究MS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方法 对 6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 CTA检查,利用工作站各种后处理技术如 VR、MPR或 MIP方法进行图像重建,多角度、多方位显示动脉瘤的各种特征,并研究最好的治疗方法。结果 MSCTA检出 60处,术前 CTA清晰显示了动脉瘤大小、位置、瘤颈、与载瘤动脉角度等指导了临床工作。结论 MS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都有重要指导意义。

多层螺旋 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脑动脉瘤

突发性的颅内出血是危及人体生命的危险疾病,而动脉瘤引起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为脑部出血疾病中一类较常见的疾病,以往主要依靠其临床表现及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诊断[1]。传统的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一直占据主导地位。64层螺旋 CT问世以来,其先进的功能及其后处理技术的不断完善为颅内动脉瘤诊断及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创伤小的诊断方法。本文分析我院自 2007年 1月至 2010年 1月 6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 64层螺旋 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SCTA)检查的影像资料,研究其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及治疗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07年 1月至 2010年 1月我院颅内动脉瘤患者 65例,其中男 35例,女 30例;年龄 25~74岁,平均年龄 48.5岁;全部经过DSA检查及介入或手术治疗。

1.2 扫描方法 使用 Toshiba Aquilion 64层螺旋 CT扫描仪,扫描范围为从枕骨大孔至颅顶。扫描参数为准直 0.5 mm,螺距 36,有效层厚 0.5mm,管电压 120 kV,管电流 250mAs,球管旋转时间每圈 0.4 s,扫描时间 5~6 s。采用高压注射器经右肘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65ml,然后以相同流率注射 0.9%氯化钠溶液 40m l,注射流率为 4.0~5.0ml/s,采用手动技术,于主动脉弓段设定靶点,观察时间密度曲线即将达到最大值时开始扫描。

1.3 图像后处理 将原始数据传输至Vitrea 2工作站进行后处理。采用后处理软件进行曲面重组(curved p lanar reformation,CPR)、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及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reformation,MPR)。

1.4 图像分析 由两位对脑血管有经验的影像诊断主任医师进行分析。主要观察动脉瘤大小、位置、瘤颈宽度,瘤体长轴与载瘤动脉夹角等,并与DSA及术中所见相对照。

2 结果

65例患者经 MSCTA扫描后处理共发现 60处共 71个动脉瘤,其中 54处为单发动脉瘤,4处为 2个以上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 25个 ,后交通动脉瘤 21个,颈内动脉瘤 3个,大脑中动脉瘤 11例,大脑前动脉瘤 4个,基底动脉瘤 2个,椎动脉末段动脉瘤5个。动脉瘤瘤体直径 2.2~15.8mm。瘤颈1.4~11.2mm。根据 64层螺旋 CT后处理功能,将原始图像重建后分为 VR像、MPR像、CPR像 3组,这 3组通过比较得出结果见表 1。

表1 MSCTA各种显像技术对动脉瘤显示的对比分析

3 讨论

SAH最常见病因是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和动脉狭窄或闭塞等所致血管破裂或渗漏。文献报道动脉瘤居首位,约占54%~75%,好发于脑底动脉环,以交通动脉瘤居多[2]。早年动脉瘤的诊断更多地依靠脑血管造影,大多采用 DSA检查[3],在图像质量、判断血流方向和优势供血等方面仍为其他检查手段所不及,作为诊断血管性疾病的“金标准”是得到公认的[4]。但与 MSCTA相比,MSCTA及其后处理技术的发展使 MSCTA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1)比 DSA创伤小、禁忌证较少。(2)检查时间短、技术风险小,而 DSA检查时容易造成动脉瘤的再破裂。(3)能够针对病灶多方位灵活变换角度观察,对颅内血管的三维(3D)空间结构能够充分展示。(4)费用也较 DSA低,容易被患者所接受。(5)脑血管造影宜在出血后 3 d或 2~3周后进行[5],而CTA适用于急危重患者,不受时间限制。(6)诊断准确性较 DSA无明显差异。有报道主张以CTA取代或部分取代 DSA检查诊断脑动脉瘤[6]。(7)但 MSCTA也有不足之处,图像后处理时易导致信息丢失或图像扭曲,而且不能了解血流动力学情况,因此在图像的处理过程中需要医师综合判断减少漏误诊[7]。

MSCTA不仅对诊断提供帮助,而且对于选择何种治疗方法及手术入路都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可以对动脉瘤进行直观、多视角观察。VR像可以全方位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形态、大小、瘤颈、瘤体及与载瘤动脉夹角,并可以显示与周围血管的位置关系[8],能全方位旋转,为临床医生进行手术提供了完整的空间构像。原始图像以及MPR图像则可以反映动脉瘤壁薄厚程度、其内是否有附壁血栓,还可以明确与周围脑组织的关系。这些后处理技术均对选择何种治疗手段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1 王馥梅,张俊玲,相凤兰,等.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结果分析.河北医药,2009,31:2298.

2 张铭秋,杨瑞民,赵东菊.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与脑血管造影分析.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6,24:285-286.

3 Cloft HJ,Joseph GJ,Dion JE.Risk of cerebral ani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cerebral aneurysm,and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meta-2 analysis.Stroke,1999,30:317-320.

4 吴恩惠主编.医学影像诊断学.第 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69.

5 张国荣,高同锁,白淑芳,等.旋转 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介入放射学杂志,2001,10:261.

6 李建生,李康印,陈虎义,等.螺旋 CT脑血管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485-487.

7 高丽媛.64排螺旋CT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8,29:26-28.

8 Blank M,Kalender WA.Medical volume exploration:gaining insightsvirtually.Eur JRadiol,2000,33:161-1691.

R 739.41

A

1002-7386(2010)06-0681-02

054031 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

2010-02-18)

猜你喜欢
后处理蛛网膜下腔
果树防冻措施及冻后处理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乏燃料后处理的大厂梦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乏燃料后处理困局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发动机排气后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