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文献典藏的内涵与外延探究

2010-03-22 09:55
图书馆研究 2010年1期
关键词:典藏外延藏书

李 蓉

(深圳市科技图书馆,广东 深圳 518055)

1 引言

文献典藏简称典藏,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学术界对文献典藏的含义缺乏统一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藏书组织管理包括藏书组织和藏书管理两个方面,其中,藏书组织部分才称藏书典藏;另一种观点认为文献的组织管理即典藏,包括组织与管理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前者如学者来新夏认为[1]:典藏见藏书组织管理,藏书组织管理包括藏书组织和藏书管理两个方面,藏书组织又称藏书典藏。后者如学者赵冬生认为[2]11:藏书建设的内容包括文献的采访和补充、文献的组织管理(或典藏)的整个过程。

笔者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检索发现:有的图书馆将文献典藏岗位划分到采编部、阅览部、文献服务部和流通部中;有的图书馆单独设立一个典藏部门,如设典藏组、典藏部等;有的图书馆在部门岗位设置中未设文献典藏岗位。

根据以上情况,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文献典藏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研究,一方面可以帮助图书馆员正确理解文献典藏及图书馆文献典藏的功能与作用,另一方面也为图书馆文献典藏工作的组织管理提供依据。

2 文献典藏的内涵

2.1 文献典藏的定义

文献典藏的内涵是指文献典藏所包含的性质,外延是指文献典藏所确指的范围。文献典藏是图书馆学专业术语,与馆藏建设、典藏工作、典藏部等范畴密切相关,通过对这些范畴的深入研究,笔者形成了对文献典藏的两点基本认识:(1)文献典藏是指藏书组织管理。“典”可以作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用。用作名词时,“典”是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册”字,下面像两手,合起来表示双手捧册,本义指重要的文献、典籍。用作动词时,“典“是“主持、主管”的意思。用作形容词时,“典“指文章、言辞有典据,高雅而不浅俗。“藏”指藏书,可以作动词和名词用,用作动词时,指收藏图书。用作名词时,指收藏的图书(藏书)[3]。典藏一词中,“典”应该用作动词,取“主持、主管”之意,“藏”应该用作名词,取“藏书”之意。典藏即组织管理藏书或藏书的组织管理;(2)文献典藏始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适应新的形势,图书馆界经历了从“藏书建设”到“文献资源建设”,再由“文献资源建设”到“信息资源建设”的两次重大理论演变过程,这明显地突破了原有理论体系,引起了图书馆馆藏建设理论和实践的飞跃性发展[4]。作为藏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之为“藏书组织管理”的文献典藏,相应地,在以“文献资源建设”为主题的专著中发展演变为“馆藏文献资源组织管理”;在以“信息资源建设”为主题的专著中,又发展演变为“馆藏信息资源组织管理”。这三个理论概念中,相同的是“馆藏”和“组织管理”,发展演变的是藏书、文献信息、信息资源。让人迷惑的是:文献典藏这个术语好像在学术著作中消逝了一样,可是,至今在图书馆业务工作中绝大多数图书馆仍旧沿用文献典藏这个术语并且设有典藏工作岗位。笔者认为,存在即合理。文献典藏不是消逝了,而是其理论概念发展演变了。文献典藏的内涵和外延已从藏书组织管理、馆藏文献资源组织管理、馆藏信息资源组织管理的概念中不断得到更新和完善。

综合以上的基本认识,笔者认为文献典藏是指根据图书馆的性质、任务、读者对象、地区特点、发展方向等,将分编好、加工好的文献,按照一定的原则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科学的、系统的组织管理和保护,以供读者使用。它包含两层含义:(1)藏书在量的方面要求达到最佳的规模。藏书达到最佳的规模是指在经费、人员、馆舍、任务等各种条件制约下,藏书能达到最好效果,发挥最大效用;(2)藏书在质的方面要求达到最佳状态。是指按照一定的目标,通过藏书利用中的效果、统计、评价等信息反馈,有效地控制藏书运动的方向、速度、范围和密度,使藏书流与读者流相互沟通。当藏书失去了使用价值后,就会被剔除掉,使馆藏文献的质量经常保持在—定的水平线之上,处于均衡饱和的最佳状态。

2.2 文献典藏的主要属性

文献典藏应具有科学性、技术性和工艺性三种主要属性。

2.2.1 科学性

文献典藏本身就是一门科学:“文献典藏学”[2]13,是图书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研究图书馆文献馆藏体系、组织管理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研究的对象是图书馆已经分编加工好的文献的组织管理和保护的理论和方法。藏书组织管理工作的职能,就是要科学地处理好藏书保存与使用的关系,尽可能调节图书入藏与利用的矛盾。它是指导图书馆典藏、采访、阅览和流通等业务部门工作的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理论。

2.2.2 技术性

文献典藏是一项比较细致复杂的技术性工作,一方面它需要信息技术支持,如需要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统一资源检索平台具有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另一方面它需要文献典藏工作岗位人员是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技术人员。

2.2.3 工艺性

图书馆馆舍、设备、建筑布局等物质条件制约着藏书布局。图书馆藏书布局规划、书架类目标识的分布、书标的粘贴等都具有艺术技艺的工作。只有具有工艺性的藏书布局,才能给读者营造一个美观舒适、人性化的阅读环境。

3 文献典藏的外延

笔者根据文献典藏概念的演变过程,分别从藏书建设时期、文献资源建设时期和信息资源建设时期三个时期研究文献典藏的外延。

3.1 藏书建设时期文献典藏的外延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我国出版了一些以藏书建设为主题的专著,这些专著对文献典藏的论述分歧较大,因而导致了文献典藏外延的不同。主要观点有:(1)藏书组织亦称藏书典藏。如学者沈继武认为[5],藏书组织亦称藏书典藏,包括藏书布局、排架、保护和清点四个方面;(2)藏书典藏是藏书组织的下位类。如学者吴唏在《藏书组织学概要》[6]中撰写了“典藏工作”内容,认为典藏工作包括藏书验收、典藏目录、藏书调拨、藏书清点和藏书注销;(3)文献的组织管理即典藏。如学者赵冬生认为,典藏即文献的组织管理,包括文献库的布局、排架、清点、剔除、文献保护、书刊修复和装订等工作。

从以上分析可知,赵冬生认为典藏包括文献的组织与管理两个方面,增加了“剔除”的内容,拓展了典藏的外延。

3.2 文献资源建设时期文献典藏的外延

在文献资源建设时期,文献典藏的外延主要体现在典藏工作上,以文献资源建设为主题的专著中对典藏工作及其具体内容的认识渐趋一致。

(1)对典藏工作的定义及其具体内容的认识渐趋一致。如学者沈继武在《文献资源建设》[7]、学者胡义钧在《图书馆工作实务全书》[8]中对典藏工作的定义是相同的。他们认为典藏工作是由专门的机构或人员来负责全馆藏书的调配、清点、注销、统计等工作。典藏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藏书的点收与调配、建立典藏目录、藏书清点和藏书注销。

(2)对文献典藏和保护的认识渐趋一致。如《图书馆学百科全书》[9]中的“文献典藏和保护”条目下就论述了文献典藏和保护具体内容包括馆藏组织、文献排架、馆藏清点、文献复选、藏书剔除、文献保护、中国古籍修补、合作发展馆藏等,而《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分卷》[10]也有“文献典藏和保护”条目,其下的具体内容与上述相同。

(3)突破了藏书建设时期文献典藏的外延,增加了“复选”的内容。如学者张玉礼在《文献资源建设概要》[11]中指出典藏工作主要包括馆藏文献资源的点收与调配、建立典藏目录、清点、组织排架、复选与剔除、注销等。增加了“组织排架、复选与剔除”等内容,扩展了典藏工作的内容。

3.3 信息资源建设时期文献典藏的外延

肖希明认为[12]“馆藏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包括馆藏文献的组织整理、布局与排列、复选与剔除、数字馆藏的管理、馆藏信息资源评价。此观点适应了信息时代的需要,增加了“数字馆藏的管理和馆藏信息资源评价”的内容,是文献典藏概念的一次飞跃性发展。

通过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在目前的信息资源建设时期,文献典藏的外延包括藏书布局与排列、藏书复选与剔除、数字馆藏的管理、藏书评价、藏书保护和合作发展馆藏等。

4 对图书馆文献典藏工作的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文献典藏的概念始终处在不断发展演变之中,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外延也不断得到拓展。文献典藏逐步趋向为一个科学的、完整的体系,并着力向专业化研究和创造性建设的方向发展。为此,笔者对图书馆文献典藏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4.1 科学运用文献典藏

文献典藏关联图书馆多个业务工作环节,如关联采访、编目、流通、阅览等。文献典藏又牵涉多个业务工作部门,如牵涉采编部门、流通部门、阅览部门和文献保管部门等。目前,我国各主要大型图书馆对文献典藏工作的划分也不相同,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将文献典藏工作划分在采编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将文献典藏工作划分在文献服务部,中国国家图书馆设有典藏阅览部,武汉大学图书馆单独设立典藏部。笔者认为业务工作的划分只是管理的需要,业务工作由哪个部门来做并不影响对文献典藏的认识,与其用文献典藏冠个大帽子,名不符实,不如细化它的范围。比如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各部门工作职责中,除了古籍善本部用到典藏这个术语外,其它部门都没有,是不是不做典藏工作呢?当然不是。该馆在流通阅览部下设立了“清点剔除组”,也就是说典藏工作不是取消了,而是细化了。

4.2 大力加强文献典藏工作

加强文献典藏工作是由内因与外因两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内因主要在于:(1)藏书大量增加与书库空间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普遍化;(2)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编目外包已成趋势,集团采购和招标采购大大减轻了采访的压力,这给图书馆向典藏部门增加人力资源创造了机会和条件。外因主要在于:(1)文献增长愈快,文献老化的趋势愈加迅速,文献利用的时间将更短;(2)包括图书馆在内的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图书馆评估和每年的绩效考核的要求。所有这些都要求图书馆要加强藏书评价、复选和剔除等文献典藏的研究和工作。

随着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的转变,图书馆文献典藏的概念也处于变化之中。文献是图书馆构成要素中的第一要素,图书馆要大力加强文献典藏工作,使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有序流动,以适应读者的需求。

[1] 来新夏.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简明辞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47.

[2] 赵冬生.文献典藏与保护[M].北京:文津出版社,1993.

[3] 王同亿.现代汉语大词典[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2:123,289.

[4] 曹作华.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评价[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4.

[5] 沈继武,杨建东.藏书建设[M].武汉:湖北高校图书馆杂志社,1986:243.

[6] 吴唏.藏书组织学概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91.

[7] 沈继武,萧希明.文献资源建设[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241.

[8] 胡义钧,孙维钧.图书馆工作实务全书[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28.

[9] 图书馆学百科全书编委会.图书馆学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32.

[10]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分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5.

[11] 张玉礼.文献资源建设概要[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130-134.

[12] 肖希明.信息资源建设[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244.

猜你喜欢
典藏外延藏书
典藏
往来·典藏
典藏
关于工资内涵和外延界定的再认识
入坑
爱情的内涵和外延(短篇小说)
珍惜每一本藏书
超高亮度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和芯片产业化
典藏阁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