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2010-03-22 09:55陈隆予
图书馆研究 2010年1期
关键词:公民图书馆社区

陈隆予

(河南大学图书馆,河南 开封 475001)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总的要求、原则和目标,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担负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递情报信息、开展社会教育、开发智力资源的重要职能,它对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图书馆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实现教育公平中的作用

图书馆特别是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是免费向全体社会公众开放的,实行的是无差别服务。2008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发布的《图书馆服务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中指出:“图书馆以公益性服务为基本原则,以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阅读权利为天职,以读者需求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图书馆向读者提供平等服务,努力促进全民阅读,为公民终身学习提供保障。”可以说,《宣言》为各类图书馆保障公民享有同等接受教育的权益提供了实践依据。图书馆可利用馆藏文化资源开展社会教育,以实现教育的公平。首先,由于智力差异、教育资源差异、家庭经济条件差异等因素,有许多青少年上不了高中和大学,从人本主义的观点来看,社会对这部分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显然是不够公正的。如果没有一种机制对学校教育造成的不公正状况进行补充,它将严重影响全民素质的提高,更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不专在学校。学校之外还有许多教育机构,第一是图书馆。”因此,作为公益性社会文化教育机构的图书馆正可以对学校教育所造成的不公正状况形成有效的弥补。图书馆免费对全民开放,那些由于各种因素而未能继续学习的青少年,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在图书馆自学完成相关阶段文化教育和职业教育课程,从而改善自己的发展条件和社会生存状况。图书馆为公民的平等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保证了人民大众接受文化教育的基本权益的实现。其次,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就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观念。因此,终身学习是现代社会对每个公民提出的客观要求。图书馆为公民的终身学习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和条件,特别是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使他们可以不受经济、身份、学历、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随时可以利用图书馆补充新知识、接受新观念。公民通过图书馆提供的这种终身学习平台,可以使自身素质得到提高。由此可见,图书馆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尤其是在实现教育公平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图书馆在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民主法治建设方面的作用

作为具有传递情报信息功能的图书馆在宣传社会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首先,图书馆作为社会大众学习、休闲的文化场所,可以通过制作宣传牌、宣传标语等形式,宣传社会主义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和荣辱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高人们的法治观念,增加法律知识,使来图书馆学习的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其次,图书馆可以通过向公众推介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书刊和举办专题读书讨论会等方式,使公众在休闲阅读中得到心灵的净化。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图书馆的宣传功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把先进文化资源传播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从而有利于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第三,图书馆可以利用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积极开展传统道德教育。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和道德建设,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支持。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对于化解市场经济条件下所产生的社会矛盾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了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在当今公民道德建设中的重要基础作用。图书馆可以从丰富的馆藏资源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有关道德建设方面的书籍,向来馆读者重点推荐介绍,还可以请有关专家学者来馆举办道德专题讲座。这在某种程度上能促进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会大大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增强公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从而促进社会民主法治建设。

3 图书馆在促进人际关系的诚信友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方面的作用

首先,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是社会公众获取知识的公共文化场所,同时它也是一个展示社会人际关系的窗口。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自己的优质服务和对读者积极主动的人文关怀,赢得读者的信任和尊重,从而与读者建立起诚信友爱的关系。图书馆可以通过召开读者座谈会、读书交流会等形式,在读者互动活动中积极倡导诚信友爱的人际关系,把图书馆变成一个诚信友爱的示范场所,并通过读者再把这种诚信友爱的人际关系辐射到全社会。图书馆在倡导诚信友爱人际关系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馆藏传统文化资源,整理出传统道德中关于诚信友爱的文献,积极向读者进行推荐和宣传,利用传统的诚信观念的广泛性和渗透力,使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人际关系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其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生存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对于自然无限度的开发和利用,对自然界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环境污染、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我国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同样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资源短缺问题。所以,大力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对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根本的是人类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只有公众都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人们的行为才会共同朝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向努力。图书馆应该通过推荐专题书目、举办专题讲座、召开专题读书座谈会等形式,积极开展环保和节能知识的宣传,使读者充分认识人类生存面临的环境和能源危机,提高公众的节能、环保意识。有条件的图书馆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建立起节能、环保宣传平台,以促进全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共同理念。

4 图书馆在增强民族创新活力方面的作用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国要在发展中赶上并超越西方发达国家,就必须依靠全民族的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现在的图书馆、档案馆、情报服务单位的人员,应该是信息专家和信息工程师,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者,也是使用的向导和顾问。”这是对图书馆工作人员在传递科技情报、开发智力资源等方面作用的充分肯定。图书馆可以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最新的科技信息,使他们能及时了解国外科技发展动态和科技前沿信息,从而利于科技创新。对于一般公众,他们可以在图书馆接受科普教育,提高自己的科技文化水平。公民知识的不断更新必然带来思维方式的不断创新,思维方式的不断创新正是一个民族发展活力的源泉。图书馆在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创新活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5 发展图书馆事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图书馆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初步建立起了图书馆服务体系。如广东的“流动图书馆”模式、天津“社区分馆和行业分馆模式”、上海的“中心图书馆模式”、深圳的“图书馆之城”模式等多元化服务模式。但是我国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图书馆事业特别是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还存在经费短缺、人员素质不高、服务范围有限等问题。为改善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的现状,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笔者提出以下建议:第一,积极宣传图书馆的作用,争取政府重视。图书馆领导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宣传图书馆的重要作用,使上级主管部门认识到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性,加大投入力度,为地方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第二,紧跟时代发展,创新服务模式。图书馆坐等读者上门这种简单被动的服务模式早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先进的技术手段使图书馆可以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来改进自己的服务模式。大中城市可以采取城市中心图书馆加网络、加社区分支机构的模式。城市的中心图书馆是开展各种服务的基地,它承载着图书馆主要的文化资源,同时它又是当地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中心图书馆的建设,不仅要有足够的馆舍面积和设施,以满足公众来馆阅读的要求,更要注意它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品位,使其真正成为一个城市文化品位的标志。为此,中心图书馆在馆舍建筑上应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地方文化色彩。现代计算机网络系统已经成为当今图书馆为大众服务的最主要的现代化手段。图书馆要加强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其中最主要的是抓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使优秀文化资源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重视图书馆的网络建设,满足公众多种形式的文化需求。加强社区图书馆建设,方便社区居民就近阅读。在发达的大中城市,可以采取以城市中心图书馆为主体,在各个社区建立分馆的模式,政府或社区提供场所和设施,中心图书馆提供资源和管理。在一些不发达的地区,则可以采用以城市中心图书馆为主体,在各个社区设立图书室的模式,在发展时机成熟时,再以此为基础建立起分馆。图书馆走进社区,对于提高社会大众的休闲文化品位、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解决好城市公共图书馆进社区的同时,还应根据当地条件,因地制宜逐步解决公共图书馆进乡镇、进农村的问题;第三,针对公众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要利用好各种资源,发挥图书馆员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公众需求,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提高他们的素质,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及时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如社区图书馆可定期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展览、电影欣赏等文化活动,开展书画培训、乐器培训等培训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 范并思.建设一个信息公平与信息保障的制度——纪念中国近代图书馆百年[J].图书馆,2004(2):1-3,15.

猜你喜欢
公民图书馆社区
论公民美育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图书馆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去图书馆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
公民选举权的平等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