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IC构建的探索和思考——以内蒙古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例

2010-03-22 09:55
图书馆研究 2010年1期
关键词:内蒙古工业大学

王 福

(内蒙古工业大学图书馆,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当今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再单单依靠图书情报机构,图书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以内蒙古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例,该馆2003年持证读者较少,但在高峰时期阅览座位几乎达到饱和。随着该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招生数量和持证读者的增加,2009年高峰时期该馆阅览座位的饱和度和2003年相差不多。究其原因,主要是读者获取信息的途径多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增加读者的生均到馆次数值得图书馆工作者思考和探索。笔者认为,大学图书馆应建立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 IC),以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

1 IC的涵义

20世纪90年代美国大学图书馆为了吸引用户而设计了一种新的服务模式——IC。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图书馆IC前负责人Donald Beagle认为:“IC是一种新的基础设施,是围绕综合的数字环境而特别设计的组织和服务空间。作为一个概念上的空间教育实体,IC涉及从印刷型到数字型信息环境组织的重新调整,以及技术和服务功能的整合。”

IC是一个由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共同组成的,拥有最新技术设备,提供一站式专业信息服务,培养用户信息能力,供用户共享信息资源、交流学术的崭新空间和平台。IC的建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利用率。IC由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构成,物理空间是IC的实体,包括个人工作站和小组工作站、会议室、无线网络、写作实验室和休息室。另外,还配有图像扫描仪、彩色打印机等设备以及各类处理软件。也就是说物理空间主要由技术和各类设备支撑。虚拟空间是随着信息服务模式的不断变化以及用户信息需求不断提高而出现的,它重于“开放”,即开放存取空间。根据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RL)2004年7月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表明,在其成员馆中开展IC服务的已达到30%,而今已经达到上百个。2005年2月22日国际图联主席亚历克斯·伯恩(Alex Byrne)博士在给世界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的一封公开信中,倡议建立全球信息共享空间(Globle Information Commons)。 2005年 4月 Russell Bailey等人提出的将IC转换知识共享空间(Learning Commons,LC)后,学习理论发生了由传输知识到创造知识和自我学习的变换。这些都表明IC代表着当今大学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新模式。

2 IC的构成及提供的服务

在国外,虽然IC已成为大学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据调查分析,没有完全相同的IC模式。总结起来,IC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2.1 参考咨询服务中心

该中心是IC的综合服务站点。在这里,读者可以享受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参考咨询馆员会指导读者使用图书馆内的各种设施以及各类软件,帮助读者解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在成立了IC的图书馆中,大多数已经为此配备了参考咨询专家和专业的IT技术人员。目前,内蒙古工业大学图书馆拥有一批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能力和一定学科背景的馆员,对这些馆员进行辅导或培训后,他们就能从事这项工作。

2.2 独立研究室

为满足专家学者个人研究的需要,图书馆建立了可容纳2~4人,并配有网络信息接点的独立研究室,为他们提供深层次的一对一的研究帮助和培训。内蒙古工业大学图书馆要建立这样的独立研究室,在馆舍条件、经济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重点要加强人员培训工作,有目的地选送人员参加各种进修培训,或鼓励人员进行学历教育,以提高馆员的服务能力。

2.3 资源集中区

图书馆建立资源集中区,目的是为读者提供包括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在内的各种信息资源。另外,还应建立和完善本馆的导航系统,包括学科导航和知识导航,并根据学校的学科动态进行更新和完善。内蒙古工业大学图书馆学科导航体系的建立,可为读者提供网络导航服务。

2.4 辅助服务区

辅助服务区提供包括各式打印机、装订机、扫描仪、复印机、刻录机、数码相机、摄像机以及不同版本的编辑软件服务。目前,由于资金的短缺,内蒙古工业大学图书馆很难提供这样的服务,必须向学校申请资金,建立辅助服务区。

2.5 休闲区

国外大学图书馆几乎所有的IC都设有比较舒适的休息区,配有沙发、茶几等设施,供用户在学习疲惫后稍作休息之用。另外,还设立专门区域提供餐饮服务。内蒙古工业大学图书馆可以根据现有条件,建立读者休闲区,使读者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交流、讨论问题。

3 IC构建的几点建议

虽然IC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目前IC的建立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建设、管理、布局等方面还没有成熟的模式可循,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所以,我国图书馆在构建IC的过程中,既要借鉴欧美IC建设的经验,又要立足我们的国情、校情、馆情,建设自己的特色IC。笔者认为,内蒙古工业大学图书馆要建立IC,须加强资源环境、信息平台、服务人员、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3.1 营造良好的资源环境

IC是集信息资源和各类软硬件设施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它的最大特点就是确保资源共享,尽可能全面、迅速地为读者提供信息和服务。因此,IC的资源建设尤为重要。IC的资源建设就是将分散的资源集中起来,把无序的资源变成有序的资源,方便用户查找。2007年以前,内蒙古工业大学图书馆购买了大量的电子资源,由于各种电子资源的字段结构不同,还不能实现跨库检索,读者必须在不同的检索系统中不断重复自己的查询过程。经过资源整合后,现在内蒙古工业大学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可以实现跨库检索。

3.2 创建高质量的服务平台

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是构建IC的目的,也是其吸引读者的主要原因。IC的建立就是要在创建高质量服务平台的同时,为读者开展集成服务,通过集成服务逐步开展面向读者的个性化推送服务。虽然内蒙古工业大学图书馆开展了SDI服务,但是在个性化服务方面还处在探索阶段,应总结经验,为IC的建构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配备高素质的服务人员

目前,高校图书馆通过吸纳各专业学科的本科生、研究生,或通过人才引进、聘请兼职专家的办法加强业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为适应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读者的需要,图书馆要以各种形式为在职馆员提供进修、岗位培训和学术交流的机会,为他们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培训内容包括参考咨询技能、数据库使用方法、服务设施的维护与故障处理等。内蒙古工业大学图书馆近年来引进了不少高学历的工作人员,并对他们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培训,这对今后IC的建构提供了人才保障。

3.4 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由于IC是一种新的服务管理模式,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可循,这就需要图书馆根据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立相应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办法,保证服务部门、资源建设部门、信息技术部门有效合作。

高校图书馆创建以读者为中心的信息共享空间,不但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共享式的学习环境,而且为图书馆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IC的建立不仅是广大读者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的方向,代表着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新潮流。

4 结束语

内蒙古工业大学图书馆正处于发展时期,金川校区分馆正在建设之中,应抓住机遇,创造开放存取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环境,推动一站式信息服务,推动学习和研究,使自己的服务从以资源为中心转移到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上来。IC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进行IC的建设,图书馆管理者必须协调好各个方面的工作,如软件升级和硬件更新、系统安全、管理权限、设备维护等。IC代表了图书馆今后的发展方向,在图书馆馆舍建设空前高涨的今天,如何融入IC服务理念值得我们探索和深思。

[1] 盛兴军.专业性、研究型大学图书馆信息空间共享服务的创新模式——以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分校信息共享空间服务模式为例[J].情报科学,2007(12):1839-1840.

[2] 任静.试论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J].情报资料工作,2007(2):86-87.

[3] 孙瑾.论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6(3):1-7.

[4] 曹庆娟.基于地方高校特色的联合图书馆IC规划[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2):29-32.

猜你喜欢
内蒙古工业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可爱的内蒙古
工业人
爱在内蒙古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