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若秋水
——彭林刚程派专场侧记

2010-03-27 02:43臧莤
剧影月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程派票友秋水

■臧莤

澄若秋水
——彭林刚程派专场侧记

■臧莤

与顾浩、陆军合影

与周云亮、陈吟秋合影

彭林刚是个票友,宗程派,然而他不是一般的票友。

多年前曾在“秋风起程派艺术网”上听过彭先生清唱的《六月雪》中的一段[二簧慢板]“未开言”,甚是惊诧——他怎么唱得这么好!一直以为程腔就是灰暗、低沉,朴质的人生底层,被压抑的没有了任何亮点。自此却是豁然开朗:原来程派是这么幽咽婉转,又如此嘹亮地可以表达高不可攀的寂寥。再听程师原版唱段,愈觉得彭先生的程腔既有先师风骨,更有先师神韵。从此,印象深刻,神往弥久。后来,又陆续看了他多出折子戏的录像,越发地感慨:不象票友,倒是专业。

今年初,有幸目睹彭先生“澄若秋水——纪念新艳秋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暨彭林刚程派艺术专场”的现场演出,分别是《梅妃》、《青霜剑·灵堂》、《荒山泪·夜织》、《贺后骂殿》,皆是程派的经典折子。又是一番的感悟。

彭林刚初涉程派艺术有幸得到了新艳秋先生的鼓励与指点,并与新老结下不解之缘。曾在新老96岁寿诞上,相约寿星百岁之日唱堂会,不料新老在百岁即将到来却驾鹤仙游。彭林刚不忘前诺,自筹资金在新老诞辰百年之日如期举办了纪念专场演出。时值寒风凛冽,滴水成冰,然而江南剧场却是花团锦簇,叫好声此起彼伏。彭先生的专场选择的剧目皆是程派经典。

帷幕徐徐开启,[二黄慢板]前奏中,彭先生饰演的梅妃一个出场,一个亮相,全场惊艳,惊叹其优美的身段和清丽的扮相。莲步轻移,神幽形美。“别院中”三字甫出,台下早按捺不住,已是喝彩声一片。“递一阵笑语声到耳分明,我只索坐幽亭梅花伴影……”仿佛有万般幽怨,无以诉说,幽亭、梅花、坠叶、空廊、林烟、黄昏、初月,此情此景,皆因君王薄幸,爱情失落了,从此深宫院中只与梅花相伴。感于彭先生的表达,一切皆是含蓄的,合了梅妃情,单是他寂寂的立在那儿,哀哀地唱着,那份典雅清丽,情致切切,令人伤感不已。淡淡的表象蚀着骨子里的落寞,即便是怅然泪落依然是美得令人销魂,柔情似水,有新老的唯美的影子。

“家门不幸遭奇变,肝肠痛断跪灵前。”[反二黄]的鼓点声声,哀怨凄切。彭先生的嗓音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又掌握了程师的精髓,神韵奇好,声腔的把握尤妙。一时细如游丝,若断若续,时而不见,忽又如闪电划过,无有雷声,却凄厉无比。程腔是凉的,暗合着人生的本色,有着特殊的美感和魅力,别样的情致,别具令人感喟催人泪下的情致。虽是含着的,却有一种潜在的伤悲让人心碎。看过很多版本的《青霜剑》,独喜爱彭先生的这一版。

如此的缠绵悱恻,柔肠百转,暮色四合的空寂,惆怅难解的意味,隐约的更鼓传来,被这幽咽婉转的极具内涵的声腔迷醉了。或许朴质更是生命的底色,只是被笼罩在这惆怅的氛围中了,一种茫然无助的情绪衍生出来,这是彭林刚演绎《荒山泪·夜织》中的张慧珠。《荒山泪》是程派名剧,也是彭先生常演的一折戏,他的节奏感尤好,张弛有度,流畅自然,一切皆在人物中。台上的表达台下应和着,作一股子劲儿,便有了无缘无故的倾心,彻头彻尾的折服,痴心痴情的迷醉!

最后一出是《贺后骂殿》,这也是程派的经典之作,需扎实的功力,一般票友是不敢轻易唱的,即使专业的也多望而却步。彭先生在三出唱做俱重的戏后敢贴这样的戏码,可见他的功力非浅。为了更好体现贺后的悲愤心情,他的《贺后骂殿》用了老生调,全场为之惊叹。他的贺后,仪态雍容,端庄典雅,有失子彻骨的伤悲,,淋漓尽致的愤怒,也有无可奈何的妥协。几十句的[快三眼]一气呵成,令人叫绝。

忽然,非常的感动。感动这台上的痴迷演绎,感动台下张狂的喝彩。感动有这样一个可以回味的夜晚,感动有这么美妙的艺术。情感,是种太不可捉摸的东西。那种感觉,难以描摹。

彭林刚是执著的,如昆曲名丑李鸿良感叹:彭林刚虽是票友,但其执著精神与艺术水准却极为令人感佩。彭林刚是成功的,正如京剧名家周云亮评价道:彭林刚的执著精神与专业水准让我们干专业的感到汗颜。

“澄若秋水”是一种境界,暗合了彭林刚先生秋水般润朗的气质。皮黄鼓乐声中,入戏人生有暗香盈袖之感,有艺术相伴,恬淡自然。品若梅花香在骨,人如秋水玉为神。

非常期待他的下一个专场。

猜你喜欢
程派票友秋水
秋水无声
“票友”这一称呼是怎么来的
“票友”这一称呼是怎么来的
程砚秋的雅量
《秋水共长天一色》
秋水长天(创意作品)
浅析票友对京剧艺术的传承作用
如果春天去看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