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舒宁治疗小儿泄泻42例

2010-04-03 22:19武丽丽指导史正刚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苍术脾胃疗程

武丽丽,指导:史正刚

(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小儿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节发病率为高,不同季节发生的泄泻,其证候表现有所不同。任何年龄的小儿均可发病,尤以2岁以下的婴幼儿更为多见,因婴幼儿脾常不足,肾常虚,易于感受外邪、伤于乳食,导致脾病湿盛而发生泄泻。轻者治疗得当,预后良好;重者下泄过度,易见气阴两伤,甚至阴竭阳脱;久泻迁延不愈者,则易转为疳证。

泻舒宁是导师史正刚教授通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治疗小儿湿热泻的经验方,自1999年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均为门诊病人,男24例,女18例;年龄50 d~16岁,3岁以下为多。临床症状: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或见少许黏液,腹痛时作,食欲不振,或伴呕恶,神疲乏力,或发热烦闹,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1]的诊断标准及分型标准确定诊断及辨证分型。

1.3 治疗方法 给予加减泻舒宁煎服。药物组成:苍术、马齿苋、葛根、赤石脂、焦山楂等。临床上随证加减,若出现不思饮食,饭量明显减少酌加神曲、炒谷芽、炒麦芽、莱菔子;脘腹胀满、呕吐、舌苔厚腻明显酌加藿香、厚朴、佩兰、白扁豆、薏苡仁、蓄;发热烦闹,口渴喜饮,小便短黄,舌苔黄者酌加青蒿、夏枯草、秦皮、僵蚕,胡黄连、柴胡;久泻不止者酌加肉豆蔻、五味子、乌梅、石榴皮、升麻;大便中夹泡沫加防风;腹痛甚者酌加延胡索、砂仁、木香、佛手;若汗多酌加煅龙骨、煅牡蛎;若小便少酌加泽泻、车前子;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酌加炙黄芪、山药、太子参、党参等;大便中带有血丝酌加当归、仙鹤草、槐米、地榆、败酱草。

3岁以下,2 d 1剂,水煎少量频服。3岁以上,每日1剂,水煎3次分服。3~4 d为1个疗程,未愈者连续治疗2~3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抗感染药及止泻药物,忌食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如患儿为母乳喂养其乳母应清淡饮食。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1]的疗效标准判定疗效。

2 结果

本组42例,治愈25例,占60%;好转10例,占24%;未愈7例,占17%。总有效率83%。其中有2例因患儿未服进药而未愈。病程<4 d,多数患者1~2个疗程即愈,病程>1周且<2周,2~3个疗程基本治愈,病程>2周,均需3个以上疗程。

3 讨论

史正刚教授认为,湿热积滞是泄泻的起病之因。食、湿、热共同蕴结中焦,脾胃升降失常,健运失司,是本病的病机关键。小儿气血未充,脏腑娇嫩,突出表现为“脾常不足”,脾胃功能薄弱,病理上又有“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特点。因此,小儿泄泻的发生并不单纯为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或脾胃虚弱等某一个单一因素,而是多种因素所致。究其根源是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健运失司。史教授还认为,小儿生理情况下脏腑娇嫩,气血未充,脾运不足始终贯穿在小儿泄泻的发病过程中,常有“因虚致泻,因泻致虚”。而在治疗本病时认为小儿脾胃本薄弱,纯补则易碍脾运,过清又易损伤脾气。因此,补中寓消,消中有补,补不碍滞,消不伤正的运脾法[2]在治疗小儿泄泻方面尤为重要,并主张以“治病必求于本”为主,祛邪为辅,其蕴含运脾调胃为主,兼有清化湿热之意。若脾运得健,则清气升发,浊气下降,湿自流化,水谷乃分,泄泻自止。

史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具有运脾化湿消积,清热解毒止泻之功效的“泻舒宁”作为治疗小儿湿热泻的基础方,并根据不同症状随症加减治疗。苍术辛苦而温,气味芳香,其辛香开郁,苦温燥湿,芳香醒脾,辛温扶阳,能开脾气之郁,疏脾湿之蕴,散脾经之寒,舒脾运之滞[3],醒脾助运而不敛湿,对脾失健运、湿聚化热为主的泄泻用苍术取其运脾而达健脾之意。根据“积湿生热”“湿自热生”的观点,治疗泄泻主张分解湿热,方用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泻,意在清解胃肠郁热而止泻,依该药清肠之功效,与苍术共用为君药。葛根升阳止泻、解肌退热、生津止渴。脾运为阳,湿胜者易伤脾阳,若湿困于阳,则脾运不健,中气不足,脾阳不振,用药当顺其阳气升发之意,葛根善于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于清热之中不乏鼓舞脾胃清阳之气达到止泻的作用,是谓臣药;赤石脂涩肠止泻,是谓佐药。焦山楂消食化积,行气助运之功效,尤擅长于过食肥甘厚腻引起的食积泄泻,与苍术合用则补中有运,补运结合,补不碍运,共起行气和胃,运脾化积之功效,促进脾的健运功能恢复,是谓使药。上述诸药合用,一清一温,二运一涩,相互配合,标本兼顾,补而不滞,消导而不伤正,共奏运脾化湿,消积止泻,兼有清肠之作用,恢复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

通过番泻叶致腹泻模型(大肠性致泻)研究,结果表明泻舒宁有良好的止泻作用,对小鼠小肠推进运动亢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该药可通过直接抑制肠道过强蠕动而达到止泻目的;其中高、中、低剂量之间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通过实验表明泻舒宁还可以促进小鼠肠管对水份和氯离子吸收,能明显的改善腹泻症状[4]。实验还表明,泻舒宁颗粒具解痉止痛、调节胃肠运动功能和改善肠道吸收功能等作用,有利于小儿腹泻的治疗和恢复[5]。

[1]戴慎,薛建国,岳沛平,等.主编.中医证治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58-464.

[2]史正刚.试论“脾常不足”与“脾健贵在运”[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8,10(2):118.

[3]史正刚.江育仁教授运用苍术调治小儿脾胃病经验[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7,14(3):2.

[4]史正刚,杨志华.泻舒宁颗粒对小肠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杂志,2008,6(2):21-23.

[5]史正刚,赵敏.泻舒宁颗粒对胃肠运动及吸收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杂志,2008,6(2):28-30.

猜你喜欢
苍术脾胃疗程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脾胃升降平衡才健康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苍术行情疲软运行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GC法同时测定不同种类苍术中6种成分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关苍术根茎中苍术酮含量及变化规律研究
苍术产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