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沿海芦笋高产增效栽培技术关键

2010-04-04 07:01丁同华王华张小锋
长江蔬菜 2010年9期
关键词:盖膜双膜春笋

丁同华 王华 张小锋

芦笋又名石刁柏、龙须菜,是百合科多年生宿根性植物。其幼茎含有丰富的营养,具有特殊保健功效,被誉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芦笋又是一种出口创汇的高效经济作物,在国际市场上十分畅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芦笋在国内市场上也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青睐。因此,扩大芦笋种植,提高产量效益是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针对江苏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结合我市富东、三仓等镇芦笋高产增效栽培的经验,总结出如下技术关键。

1 选用优质高产品种

根据我市近年来芦笋生产的实践,美国UC157杂交一代种具有产笋早、产量高、适应性广、抗病性较强的显著特点,在同等条件下,与其他栽培品种相比,能使产笋周期提前1年,芦笋产量提高15%以上,标准笋率提高20%左右。为此,要全面选用UC157杂交一代种,是奠定芦笋高产增效的基础。

2 坚持双膜春播育苗

芦笋育苗既可以春播,也可以秋播。几年来的实践显示,过去大多采用秋季育苗,多数苗床要等到翌年春季才能定植大田,造成大苗栽植,根系受损严重,对磷芽茎的发育十分不利,再加之秋播育苗期又处于高温季节,病虫为害尤其是虫害发生重,保苗十分困难,而且秋播育苗的有效生长期短,积温不足,即使当年定植,也因根系发育差,根盘养分积累少,使产笋周期延长1年以上,且笋量减少,细小笋比重大,质量上不去。而近年来采取的双膜覆盖春播育苗,恰恰弥补了秋季育苗的不足,取得了壮苗移栽、当年育苗、当年定植,翌年采笋的好效果。芦笋双膜春播育苗,一般在3月底、4月初采用7 cm以上营养钵,或纸钵、塑料钵(直径8~10 cm)拱棚双膜育苗。播种后封实盖严薄膜,增温保墒促进全苗。幼苗出土五成左右时要及时揭去地膜,以免高温灼苗。齐苗后要抢晴天通风散湿,做到适温长苗,白天苗床温度控制在20℃,最低15℃,最高32℃,夜晚18℃。苗龄70天左右,夏熟麦油成熟收获后,即可整地施肥定植,加强栽后管理,促进发根生长,为芦笋早期高产创造条件。

3 应用盖膜栽培采笋

江苏沿海地区春季气温回升慢,土壤墒情差。芦笋常规栽培,春笋都要在4月上旬才能采收上市。为使春笋提前上市,抢占市场,卖出好价钱。近2年,我们打破常规,示范推广了盖膜采笋技术,采笋前于2月底前后在芦笋根部两侧各留8~10 cm不盖膜,以便于芦笋出土和采收外,其余全部覆盖地膜。据观察,盖膜栽培的5~10 cm地温平均比对照区(露地)提高3.1℃,且盖膜后土壤湿润,土质疏松,芦笋增产,质量提高,粗壮笋多,售价明显高于对照区。示范区采笋时间提早15.5天,平均春笋每667 m2产量759 kg,粗壮笋占85.8%,比对照区每667 m2增产 128 kg,增幅 23.6%,粗壮笋率高 18.9个百分点,平均单价比对照高0.5元/kg。因此,在江苏沿海地区要把芦笋盖膜栽培采笋技术作为高产增效栽培的一项重要措施,以达到增温保墒,提前出笋,增加产量,提高品质的目的。

4 推行三季采笋

几年的芦笋高产栽培实践表明,只要管理跟上,满足其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在整个生长季节都可产笋,只是各季产笋数量不同。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将传统的春天采白笋或绿笋,改为一年三季采笋,最关键的措施是春笋采到50~55天时,一定要及时留好母茎,每穴仅需留2~3株,若迟留、少留母茎,养分积累跟不上,不仅当年笋少产量低,而且影响来年的产量,反之留母茎过多,造成株间郁蔽,养分消耗多,积累少,不仅影响当年出笋,而且不利于田间采笋,同样效益差。在留好母茎保持不缺损的情况下,其余鲜笋就必须持续不断的采收。尤其是芦笋生长到9月中旬以后,田间所产出的笋都不能成为有效植株,如不及时采售,不仅造成养分浪费,还影响下年产笋。因此,只要管理得当,采笋期可以从4月上旬至10月上旬,长达180天之久,其中,春笋从4月上旬至6月底,产笋量占52%;夏笋从7月上旬至8月中旬,产笋量占21%;秋笋从8月下旬至10月上旬,产笋量占27%。

5 主动用药防病

江苏沿海地区雨水多,湿度大,芦笋生长过程中病害发生较重,其中为害严重、频繁成灾的主要是芦笋的茎枯病。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主动进行防治。一般掌握在6月初和9月上中旬,茎枯病发生初期留养母茎生长到5 cm时,用32.5%芦笋青二号50~100倍液,隔天涂抹嫩茎1次,连涂4~5次。当母茎分枝放出拟叶后,改用32.5%芦笋青二号500倍液喷雾,每7~10天1次,春留母茎喷药至梅雨结束,秋留母茎喷雾至10月底,同时要健全水系,降低田间湿度。提倡秋冬与叶类蔬菜套种,不套种葱蒜类作物。在冬前芦笋停止生长以后,要立即全面清除田间病残体,并带出田外,减少田间菌源,控制茎枯病发生。春留母茎要适当推迟至5月中旬一次性留足。7月底出梅以后,要及时换留母茎,以利芦笋的健壮生长,减轻病害发生。

猜你喜欢
盖膜双膜春笋
背负式盖膜器与人工盖膜田间对比试验
食春笋知春味
双膜覆盖对棉田土壤及棉花生长的影响
保鲜膜能保几成鲜
浅谈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双膜缓释肥”配合追施不同量尿素对小麦生产效果的试验研究
论玉米地膜覆盖播种技术要点
春笋 入宴的「百搭食材」
枇杷促早防冻双膜覆盖大棚栽培技术
12种吃春笋de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