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室番茄叶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0-04-04 07:01杨和连张百俊张建伟
长江蔬菜 2010年9期
关键词:霉病棚室品系

杨和连 张百俊 张建伟

番茄是温室和大棚栽培的主要蔬菜种类之一,产量高、效益好。近年来,随着棚室番茄种植面积的扩大,连年重茬以及棚室小气候环境对病菌繁殖提供有利条件等影响,新乡地区番茄叶霉病的病情不断发展,已由棚室次要病害逐步上升为棚室主要病害,造成番茄大量落叶、减产、品质下降,严重时棚室番茄的中后期产量全无。叶霉病已严重威胁到本地区棚室番茄产业的发展。

1 为害症状

叶霉病主要为害番茄叶片,严重时叶柄、茎、花、果也可染病受害。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染病叶正面出现不规则形或椭圆形淡黄色褪绿斑,叶背面病部起初形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白色霉斑,后期霉斑多时,布满叶片背面并相互融合,颜色变成灰褐色或黑褐色。随着叶片背面病斑的扩大,整片叶枯黄,严重时正面也长霉层。随着病情扩展,叶片逐渐向上卷曲,植株呈黄褐色干枯。病菌延至花部时,引起花器凋萎和幼果脱落。果实发病多围绕果蒂形成黑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硬质病斑,稍微向下凹陷,不能食用。嫩茎和果柄染病,其症状与叶片症状类似。

苗期染病,下部叶片正面形成淡黄色斑,扩大后叶背面对病部形成灰白色至灰紫色霉层,严重时叶片很快变黄干枯。幼苗生长缓慢,成株后易早衰。

2 病原及发病条件

番茄叶霉病由黄枝孢菌(褐孢菌)侵染所致,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性病害。病菌以菌丝体、菌丝块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表皮内越冬,引起第二年侵染。棚室内病株的病原菌也可直接传播到露地番茄上。病菌扩大蔓延主要靠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主要从叶片背面气孔侵入;也可从萼片、花梗的气孔侵入,进入子房潜伏在种皮上。

病菌生长发育温度为9~34℃,最适温度20~25℃。相对湿度在80%以上,有助于病菌侵染和孢子形成。气温22℃左右、相对湿度90%以上,利于病菌繁殖,发病严重,仅10~15天就可使棚室番茄普遍发生叶霉病,甚至出现大量干枯叶片。春季大棚内受连续阴雨天气影响,加之放风不及时,棚内温度较高,湿度大,光照弱,可使病害迅猛蔓延。种植密度过大,植株生长过旺,田间郁蔽,通风透光不良,也可加重叶霉病的蔓延。冬季温室番茄可持续受叶霉病为害。

冬春季较高温是灰霉病发生蔓延的主导因素。新乡地区温室内12月至翌年5月份气温20℃左右,相对湿度90%以上的多湿条件很容易发病。大棚番茄叶霉病4~5月份发病较重,一般植株发病率23%~45%,叶发病率28%~50%;严重的病株率60%以上,病叶率75%以上。

3 防治方法

3.1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叶霉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抗叶霉病的番茄品种较多,如豫番1号、郑粉4号、中杂9号、佳粉16号、佳粉17号、佳粉15号、双抗2号等;还有从国外引进的特宝、凯莱、爱莱克拉、合作908等。尽量回避大红番茄品系、402品系、小鸡心品系等较感病品系。

3.2 实行轮作换茬

换种非茄科蔬菜,可使病菌因失去寄主或生活环境改变而减少或被消灭。可与瓜类、豆类等蔬菜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换茬。

3.3 播前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53℃温水浸种30 min,再掺凉水使水温降至20~25℃浸种3~4 h后,捞出滤去多余水分,置25℃左右条件下催芽播种。

3.4 棚室消毒

定植前按每100 m2用硫磺粉250 g加锯末500 g,拌匀后分放几处,点燃后密闭棚室熏烟一昼夜,放风1天后再定植。定植后用45%百菌清烟剂按每100 m2用250 g药剂熏烟几小时至1天。也可选择晴天中午密闭棚室使其升温至30~36℃,持续2 h,然后及时通风降温,对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5 加强栽培管理

①加强棚室内温湿度的管理 起垄覆地膜定植,膜下灌水,避免大水漫灌;棚膜选用防雾滴性能好的功能性塑料薄膜,如乙烯-醋酸乙烯多功能复合膜(EVA膜);适时放风排湿,适当加大放风量及延长放风时间,以降低空气湿度。连阴雨天和发病后适当控制灌水量。防止土壤湿度和空气湿度过大,可抑制叶霉病的发生。

②合理密植,及时整枝打杈 摘除植株下部的病叶、老叶、黄叶并带出棚室外深埋或焚烧,以利于田间通风透光及减少不必要的养分消耗,降低菌源传播,防止潜伏病菌再现。

③实行配方施肥 避免氮肥过多,适当增施磷、钾肥,尽量增施生物菌肥,以提高土壤通透性、根系吸肥能力和植株抗病性。

3.6 药剂防治

①防治时期 应用烟雾剂和粉尘剂时,防治适期在发病前。应用药液喷雾防治时,防治适期在发病初期,当适宜于发病环境存在和历年发病期临近时,仔细排查植株中下部叶片的正背面,发现有疑似叶霉病症状时,应及时喷药防治。

②防治部位 药液喷雾防治要做到植株全面喷到药液,重点部位保喷透。要注重植株中下部的叶片,特别注意喷叶片背面。喷药时可以在药剂里加入少许洗衣粉,增加粘着力。喷药后要通风排湿。

③施用药剂 在发病初期,喷40%福星4 000~6 000倍液,47%加瑞农 800~1 000倍液,50%多·硫悬浮剂8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40%福星9 000~10 000倍液加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25%阿米西达 1 500倍液,47.2%抑霉唑乳油 2 500~3 000倍液,60%扑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武夷霉素水剂100~150倍液,50%多霉灵1 000倍液或60%噻菌灵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等。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续喷3~4次。如果棚内空气湿度过大不宜喷雾防治时,可于傍晚密闭棚室喷撒7%叶霉净粉尘剂或10%敌托粉尘剂等,每667 m2喷1 000 g,每隔7~8天喷粉1次。烟熏法用45%百菌清烟雾剂,每667 m2用量250~300 g。交替轮换用药,连续防治3~4次。

猜你喜欢
霉病棚室品系
为什么对患水霉病的水产动物用药越多死亡量越大?
原地翻建大棚三注意
虫子又多了!棚室防虫有妙招
防治水霉病的几点关键问题
4个地被菊新品系对湿热胁迫的耐受性研究
山东地区茶用元宝枫品系的比较与筛选
江西省赣州棚室蔬菜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陆川油茶优良砧木品系的初步筛选
临海市2015年柑橘疫霉病大发生调查及综合防治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毛霉病和镰孢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