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例脾外伤保脾手术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2010-04-04 15:18徐惠琴李小娟
当代医学 2010年4期
关键词:卧床外伤体温

徐惠琴 李小娟

经典的脾外伤治疗方法无论脾破裂轻重,均行脾切除术。但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和对脾功能的再认识,保脾已成为脾损伤治疗的重要手段。2006年8月~2008年2月,我院共为31例脾外伤患者实施保脾手术,现将术后临床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1例中,男26例,女5例;年龄5~64岁,平均年龄47.2岁。急诊手术29例,其中脾部分切除17例,脾修补8例,全脾切除+自体脾片移植及保留副脾3例;3例因脾内血肿先予保守治疗,但入院后分别在48h、72h及96h后脾脏延迟破裂,2例行部分切除,1例行全脾切除+自体脾片移植术。保脾术后脾窝放置多孔引流管。

2 术后护理

2.1 腹腔引流液的观察及护理

2.1.1 保持引流管通畅 脾外伤保脾手术常规左膈下放置多孔引流管,以便引流腹腔内积液、积血及创面修复时的炎性渗出液,同时观察手术止血效果。术后引流管用无菌引流袋连接,并妥善固定,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术后1~2h定时挤压引流管1次,保持引流管通畅,若有阻塞及时查明原因,并做出相应的处理,常规每日更换引流袋。

2.1.2 注意引流液的色泽、量及性状 密切观察引流液的变化,每30min1次,引流量明显增多且颜色鲜红者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急救准备。本组病例观察显示术后第1天引流量>200ml13例,占41.9%,其中1例术后5h引流量>600ml,颜色深红,心率140次/min,四肢湿冷,血压70/40Hg,再次手术止血。而术后第2天引流量>200ml者5例,占16.1%,其中1例术后第1天引流量240ml,引流色泽鲜红,但生命体征稳定,第2天,即13h后引流液在4h内突然增加到620ml,急诊再次手术。护理措施是:①当引流液>200ml/d,提示有内出血的可能,应密切观察,必要时再次手术探查;②当引流液>200ml/d,并伴有血压下降,四肢发冷,心率增快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加快补液速度,增加通道,及时以5%的碳酸氢钠50ml加入0.9%生理盐水500ml的比例补充“三五”液,并准备胶体溶液,随时做好术前准备。

2.2 生命及腹部体征的观察

2.2.1 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 考虑术后发热持续时间较脾全切术后时间长,常规术后观察10d,6次/d。对术后3~5d轻度发热者,多为术后吸收热,无须做特殊处理。对中、高度发热者,在密切观察体温变化的同时应观察有无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以便及时治疗。本组病例术后第5天,体温≥38℃的9例,白细胞总数≥10×109/L以上,经胸片提示,1例为左下肺炎,另1例B超证实为左膈下感染,经加强抗感染、超声雾化、吸氧以及B超引导下膈下穿刺抽液、注药等治疗,第10天全部恢复正常。

2.2.2 密切观察心率、血压的变化及腹部体征 观察有无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四肢湿冷等失血性休克现象,观察有无腹部膨隆、血压下降现象,以及询问患者有无左上腹疼痛,及时发现是否有内出血现象。

2.3 卧床休息 绝对卧床休息1~2周。由于保脾手术是在裂伤脾创面操作,又以丝线缝合,过早活动可导致结扎线索脱落而出血。此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过早活动,否则会导致手术失败。引流液多时取半坐卧位,加强引流,防止逆行感染。

2.4 心理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脾外伤患者多见于突发性创伤,由于起病急、对生命受到威胁毫无思想准备、求生的欲望特别强烈、要求尽快脱离危险,摆脱病痛的折磨。病人多表现出紧张、焦虑、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应以高度的负责的态度,采取积极的措施,以沉着熟练的操作、细致入微的体贴,给病人以安全感、信任感,减轻不良情绪,积极的配合治疗。

2.5 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饮食营养护理 由于发热引起的水分消耗量大,加之术中失血失液,术后禁食及胃肠减压,须准确记录出入量,及时补充水分、电解质、维生素和蛋白质,待肠道功能恢复后指导合理的饮食结构,保证机体的营养要求,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2.6 避免及处理腹压增高的因素 研究表明,过早活动及增加腹压可导致再出血的发生[1]。因此,对保脾手术患者常规给予超声雾化吸入避免咳嗽,有前列腺肥大者给予保留导尿,有便秘者给予灌肠或使用开塞露。

2.7 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 由于高热、禁食及胃肠减压,细菌极易在口腔繁殖引起口腔炎,可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2次/d。由于卧床时间较长,应经常更换床单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预防褥疮的发生。

3 讨论

以上资料显示,脾外伤保脾手术后,出血观察及护理的重点为术后24h内,患者短期内引流液迅速增量、色泽鲜红,伴有休克早期表现应视为再出血的先兆,护士应重点观察。本组2例均为护士及时发现,进行了再手术止血,避免了严重后果。

保脾手术后,90%以上的患者在术后4d内都有轻度的发热,多因机体创伤后的吸收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8.5℃。但本组病例第5天发热情况出现2种变化趋势,一部分患者为低热或恢复至正常体温;另有9例患者发展为中高热,占29%,且白细胞计数都在18×109/L以上,加强抗感染后仍在10×109/L以上。由于全脾切除术后,少数病例会出现不明原因的中高热,随着病情的发展,仅做普通护理及治疗也能恢复正常,这是脾切除术后,脾功能丢失而致的“脾热”,与感染无关。而行保脾手术在术后第5天仍呈中高度发热,通过相关检查发现,1例为左下肺炎,1例为左膈下感染,这说明保脾手术第5天的中高度发热与术后并发症还是有密切关系的,因此,观察术后体温变化对及早发现术后并发症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1]王秀琴,吴彦.脾外伤迟发型大出血的观察及护理[J].新疆医学,1998,28(1):58.

猜你喜欢
卧床外伤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