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临床观察的要点及护理体会

2010-04-04 15:18江波
当代医学 2010年4期
关键词: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脉搏

江波

外伤性脾破裂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损伤性疾病,约占腹腔脏器损伤的30%。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脾破裂,应根据其损伤病史、腹腔内出血的表现和临床体征的严重程度,选择手术或者非手术治疗。传统方法是即刻给予脾破裂患者实行脾切除术,但不足之处是削弱了脾的免疫功能,增加了患者术中、术后感染的机会和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和痛苦。我科室自1996年6月~2008年12月收治脾损伤为主的非手术治疗患者33例,笔者为了探讨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效果与预后,对33例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患者进行严密的观察和护理,现将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脾损伤为主的患者33例均非手术治疗治愈,其中男23例,女10例;年龄最大者66岁、最小者5岁,平均年龄32.5岁;受伤时间最短4h,最长96h,属交通事故伤13例,高空坠落伤9例,打架斗殴其他伤11例。

2 典型病例

患者,男,34岁,于2007年6月13日上午l1时入院,原因:被摩托车撞伤左下腹部并伴头昏7h。查体:T37℃,P80次/min,R20次/min,BP100/60mmHg。患者神清、急性痛苦面容。诉左下腹部疼痛并伴头昏。B超显示“腹腔积液”。医疗诊断为脾破裂并出血。治疗原则:禁食、通知病重、测生命体征lh;补液抗炎、止血;急诊血常规。护理诊断:潜在意识障碍,体液不足与腹腔积血有关,疼痛、焦虑。即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嘱其绝对卧床休息,不要紧张、禁食,静脉补充液体抗炎止血。复查B超及血常规,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变化。患者住院10d治愈出院,出院后随访至一月无异常。

3 护理和观察要点

3.1 观察意识和表情 首先观察患者神志是否清楚,能否正确陈述病情。患者若由神志清楚转为烦躁不安、口渴、出汗,面色苍白,腹痛症状加剧则是休克早期的表现。

3.2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3.2.1 观察血压、脉压的变化 本组20例患者血压低于84/60mmHg,脉压24mmHg。另13例血压为85~120/60~84mmHg。应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开始每半小时测1次,病情稳定后改为每l~2h测量1次,直至病情完全稳定。并根据血压情况小剂量多次输血,每天200mL或隔天输200~400mL。一旦血压偏低,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2.2 观察脉搏、呼吸的变化 脉搏加快常出现在血压下降之前,小儿和中青年人更为明显。主要观察脉搏是否规则有力,呼吸是否规则平稳。开始每半小时测量1次,脉搏、呼吸逐渐平稳后,可逐渐地延长每l~2h测量1次,而休克时脉搏改变常先于血压,早期呈代偿增快,脉搏细频;晚期脉搏极其微细,甚至不能触及。休克早期呼吸呈代偿性加深加快,当出现呼吸浅快或鼻翼扇动,提示病情恶化趋势。

3.3 观察尿量变化 肾血管对儿茶酚胺反应敏感,故尿量能反映肾的灌流情况。如尿量<25mL/h,比重高,表示血容量不足。

3.4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足够的热量。每天补液量2000~3000mL。另外给予止血合剂:止血芳酸0.4~0.6g,止血敏2.0~3.0g,VKl20mg。同时给予有效的抗生素预防感染,应用3~5d。

3.5 观察周围循环状况 特别是观察患者四肢末梢远端血液循环状况,如果是足前静脉收缩萎陷,呈条索状,证明血容量不足。这时可轻轻拍打足背并将小腿悬于床边或使用热水袋加温,若不能令静脉充盈则是血容量不足及休克早期的重要体征,应迅速补充血容量,以预防和纠正休克。

3.6 绝对卧床休息 脾破裂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禁食。病情稳定3~5d仍需绝对卧床,同时给进食流质或半流质,用缓泻剂防止便秘。在患者卧床期间,给予相应的生活护理,指导患者在床上大小便。

3.7 观察腹部体征变化 由于部分患者属于中央型和包膜下脾破裂,失血慢,机体处干代偿状态,上述体征无明显变化。因此需仔细观察腹部体征变化,复查腹穿,及时B超检查,对发现脾包膜下出血有积极意义。

3.8 疼痛护理 因脾破裂渗出的血液刺激腹膜引起腹痛症状,嘱咐患者不要紧张,采取舒适的卧位,不要自服止痛剂,只要配合治疗和护理,病情好转,积血吸收,疼痛症状会缓解。

3.9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文化水平和生活经历的差异,对病情的严重程度认识不同,导致了多种不同的心理态度对待病情。有的认为病情不重,抱着侥幸心理,不遵从医嘱,随地下床活动和进食;有的患者则抱着过度紧张、焦虑的态度,加重心理负担,对患者的预后不利。针对具体情况,要有选择性的、有目的性的进行指导、叮嘱患者,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是可以很快康复的。

4 观察和护理体会

脾破裂的非手术治疗主要是指绝对卧床休息、禁食,输液补充抗炎、止血药物和足够的热量,观察和护理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始终。在观察和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面色、肢体温暖度、神志、尿量,并做好记录,做到眼勤、口勤、手勤、脚勤,细致周到地做好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本组33例,其中1例因抱着病情不重的态度,随意下床活动,导致脾破裂出血加重,及时发现对症处理,治愈出院。不足之处为教育辅导工作做得不细致,没发现病人细微的心理变化,以后仍需加强。

生命体征平衡的脾破裂非手术治疗已逐渐被临床所接受,脾破裂的非手术治疗观察与护理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直至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由于病情观察细致,处理措施及时有效,护理措施得当,本组33例非手术治疗患者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因此,加强创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病情观察与护理,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吕学正.外科护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3:226-227.

[2]黄森林.外科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42-143.

猜你喜欢
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脉搏
儿童慢性鼻窦炎非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用心感受狗狗的脉搏
《今日评说》评今日浙江 说时代脉搏
基于51系列单片机的穿戴式脉搏仪的设计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研究
近红外可穿戴设备中脉搏波的呼吸率检测
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40例临床观察
外伤性歪鼻的手术矫治
高频电凝与非手术治疗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疗效观察
部分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