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耳聋的健康教育

2010-04-04 15:18王春艳李艳林朱汉香
当代医学 2010年4期
关键词:内耳突发性耳聋

王春艳 李艳林 朱汉香

突发性耳聋指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听力在瞬间或几小时或几天内突然下降的感音神经性聋。耳聋程度不一,重者全聋。多数学者认为突发性耳聋与病毒感染和内耳循环有关,也可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气温改变、过度疲劳和内分泌失调等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内耳微血管收缩,导致微循环障碍,内耳缺血缺氧,听觉器官受损。发病年龄在30~40岁居多,临床发现也有10~17岁青少年发病。通过临床健康教育,让患者认识到此病治愈的希望很大,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使其配合治疗,避免延误治疗时机而造成终身遗憾。

1 健康教育的方法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性格、文化修养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尽量符合患者个体化的要求,主要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劝服法、书写、阅读专科教育法。

2 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技巧

对突发性耳聋患者从心理、病因、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饮食生活等几方面进行教育。

2.1 心理疏导 突发性耳聋患者由于突然发病,常产生焦虑、自卑、孤僻、敏感等心理反应,患者常沉默不语,脾气变坏,情绪易激动。因此,非语言沟通在护患交流中具有特殊意义,及时帮助患者解决问题,从表情、言语、态度、情感方面对患者表现出尊重和重视;给患者以信息,直接或间接介绍他的病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特点,做好心理安慰,鼓励其勇敢面对生活。

2.2 高压氧治疗教育 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方案:压力维持在0.2MPa;间歇吸氧,共吸氧60min;2~4个疗程(即20~40次)。突发性耳聋患者行高压氧治疗越早,效果越好,自发病后2周内行高压氧治疗均有效,7天内治疗效果最好,超过3个月无效[1]。高压氧治疗的机制:(1)使耳内螺旋器获得足够的氧供,促进其功能的恢复,防止耳蜗听器毛细胞变性坏死;(2)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红细胞脆性,降低血液黏滞性,促进溶解微血栓,恢复血液循环,改善组织代谢,促进听觉功能的恢复;(3)降低血管通透性,促进水肿消退。每日治疗1次,1个疗程后,病情可有好转[2]。此时患者进行听力检查,发现听力有所提高,可增强治疗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避免盲目乱求医,造成双耳失聪。

2.3 综合治疗教育 结合药物治疗(如血管扩张剂、激素、维生素、代谢赋活剂的应用)、星状神经节封闭与理疗等方法。帮助患者了解各种治疗方法的利与弊,从而提高依从性。指导患者常做耳部按摩,按摩耳廓、捏耳垂、揉风池穴等。

2.4 病因教育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注意劳逸结合,预防感冒,避免情绪激动,避免长时间接触噪音等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2.5 饮食教育 指导患者调整饮食结构,平衡膳食,增加营养,多食低盐、低脂肪饮食以及含锌、铁、钙、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以利于改善内耳微循环,防止听力减退,经常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免疫力,保持乐观情绪。

3 体会

通过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健康教育,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患者的心理适应度。使护患间相互信任,增强患者的信心,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李温仁,倪国坛.高压氧教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00.

[2]房广才.奇妙的高压氧医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7:51.

猜你喜欢
内耳突发性耳聋
恐龙内耳的秘密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深刺听宫治疗耳鸣、耳聋验案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基于Otsu法的内耳MRI图像三维快速分割的研究
突发性消防新闻宣传报道的相关思考
内耳道及穿行结构的显微影像解剖学
内耳局部给药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耳聋耳鸣辨证施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