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发展生态旅游的思考

2010-04-05 17:05
电大理工 2010年2期
关键词:本溪生态旅游旅游业

王 红

本溪广播电视大学( 本溪 117000 )

生态旅游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世界各国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旅游形式。其概念最早是由西方学者提出的,但截至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笔者认为生态旅游是一种将生态学思想贯穿于整个旅游系统,并指导其有序发展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模式,其目标是实现旅游发展中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效益的统一和综合效益最优化。具体而言,生态旅游应是一种既能满足顾客“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和欣赏自然”的需求,也能实现旅游地“可持续性”发展的一种双赢旅游模式。近年来,本溪市政府将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和培育,是对正在蓬勃发展的本溪旅游业的一种全新定位。本溪山川秀丽,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发展生态旅游是实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旅游经济强市的有效途径,将对提高本溪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和促进本溪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 本溪市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1 生态旅游能保证本溪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生态旅游所秉持的可持续发展观,使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可能。从架构上进行分析,大多数旅游资源都是有限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就无法复原,具有不可逆性。生态旅游强调将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从而确保了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其次生态旅游又是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延续。当我们在西方文明的侵袭下慢慢失去民族传统特点的时候,属于我们的旅游资源也渐渐地消失,如果我们不能以生态旅游的理念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那么民族的文化也就真的没落了!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祖先的血汗、智能以及梦想的结晶,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将这些优秀的遗产传承给我们的子孙后代。本溪地区有丰富的环境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只有发展生态旅游才能保持资源和文化的完整性,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从而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生态旅游能满足大众回归自然的需求

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再向后工业社会的发展进化途中,人类对人地关系认识也先后形成了如下三种文化思潮,即超越自然、战胜自然、回归自然。当前回归自然的文化思潮已席卷全球,“生态热”、“休闲热”日益成为都市人的追求与渴望。与都市环境对比鲜明的乡村田园,扑面而来的是泥土气息与瓜果花香,一望无垠的大地、纯朴的民情、清新的绿色食品,这对大中城市的居民的确是一种强烈的诱惑,不必天南地北地观光游览,免除游客 “人车劳顿”之苦,这便构成了生态旅游的基础。本溪市北靠沈阳、抚顺,南接丹东,西邻辽阳、鞍山,东傍吉林,是辽宁中部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沈本一体化”发展战略以及“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一体化”设想的提出为本溪旅游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良机。本溪周边有近千万城市人口,他们是一个庞大的生态旅游需求群,满足他们的需要是本溪地区旅游发展的必然选择。

1.3 本溪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使生态旅游的发展成为可能

本溪辖四区两县,位处辽宁省中东部,东西长一百八十四公里,呈哑铃状。八千四百二十平方公里的地面,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七十以上,水资源储量达四十七点二七亿立方米。所谓山不在高,有水则灵。本溪地区河流密布,有大小河流近200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有19条。这些河流分属于辽河流域的太子河和鸭绿江流域的浑江、草河三大水系。本溪的山也非常多,比较有名的有摩天岭(海拔969米)、铁刹山(海拔913米)、五女山(海拔814米)、花脖子山(海拔1336米)、老秃顶子山(海拔1325米)等。本溪的旅游资源也因这些名山和大川而丰富起来。目前本溪已开发的主要风景区有:世界文化遗产——五女山山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本溪水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秃顶子山;关门山、桓仁浑江水库库区和本溪环城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红叶湖;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东北亚人类摇篮——庙后山;东北道教、佛教发祥地——铁刹山;明辽东长城 ;太极八卦城;大雅河漂流风景区等。可以说本溪的旅游资源在“山、水、洞、泉、漂”这五方面均独具特色,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2 本溪发展生态旅游的对策

2.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为科学地做好生态旅游的系统规划,可聘请考古、历史、建筑、设计、旅游等各方面的专家,在掌握资源基本情况、环境现状和主要问题的前提下,运用景观生态学、系统工程学、生态旅游学等多学科知识和技术,制定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规划。要在突出自然和民族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对现有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进行规范化建设。要建立与资源景观美学和民族文化相协调的基础服务设施,提高服务的软、硬件质量;合理布局生态旅游路线,分层次、分时段的开发生态旅游资源,逐步建立起科学的、兴旺的生态旅游产业,保障生态旅游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2 改变传统旅游观念,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

本溪传统的旅游形式是观光旅游,现有旅游产品基本是围绕观光旅游设计的。但由于本溪的旅游景点较为分散,季节性过强,单靠观光旅游是难以形成大气候的。因此,只有改变传统旅游观念,实现旅游产品多样化,才能弥补以上不足,使旅游业真正成为成本溪的支柱产业。具体而言,就是积极开发“休闲旅游”产品,努力形成以“休闲旅游”为主,“观光旅游和特色旅游”为辅的旅游态势,为本溪旅游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休闲旅游产品的设计上,应配合“大沈阳”的概念,通过广泛的市场调查,设计市场需要的产品。比如“休闲度假村落、老年乡村生活体验村落”等应该是适合休闲旅游的品种。开发这些品种的目的是满足人们 “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和欣赏自然”的需求,其实质是一种体验营销。北京郊区有些度假村,弄一个四合院,或盖一些乡村茅草屋,一个小院一天可以收入四千元左右。赶上年节,如“春节”、“五一”、“十一”等,这些农家院提前一个月就被预订一空了。事实上,几个朋友凑在一起,一家掏个几百块钱住上一宿,晚上可以玩牌,白天可以到园子里拔萝卜、挖青菜,这是一种亲近自然的休闲度假方式,是一种回归体验。本溪的旅游产品的设计上应以这种“体验”设计为主,开发出满足顾客需要的有自己特色的休闲旅游产品。同时为满足旅游者某方面的特殊兴趣与需要,可定向开发组织一些特色专题旅游活动。比如用“徒步、汽车或摩托车”等作为旅游手段或工具,进行野外生存体验、本溪秋色赏析、冬季浑江垂钓等特色旅游,也将会有很好地市场前景。

2.3 塑造独具特色的地区旅游品牌

基于本溪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旅游资源,个人认为将本溪旅游定位在“休闲自然之旅”上比较符合实际,并应以此为基础打造出独具本溪特色的休闲旅游品牌。旅游品牌建设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要进行精细化管理,提升旅游品质。旅游品牌的建设,服务质量是基础,管理是保障。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要想搞好旅游品牌建设,在道路交通、旅店餐饮、景区服务、旅游产品设计上都要实现精细化管理,让顾客体验到高品质、全方位的旅游服务。(2)要进行品牌形象设计。品牌形象设计应在顾客价值最大化的营销理念的指导下,突出旅游品牌的“休闲自然”定位,着力体现本溪山水风光的悠然、自然、人文之美;(3)努力塑造本溪旅游品牌的精神。品牌都有自己的灵魂,自己的个性,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品牌精神也需要慢慢积淀,不可能一蹴而就。本溪旅游品牌建设应向消费者做出品牌的承诺:即向消费者提供符合他们需要的最好的产品,让他们通过旅游能够找回自然状态下的自己,能够在心理上、精神上获得慰籍。这样通过我们不间断的努力,逐渐树立起“自然、洒脱、浪漫”的本溪旅游品牌的精神。

3 结束语

生态旅游是在传统旅游业的发展受到挑战时应运而生的,它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非常好的模式。本溪旅游业坚持发展生态旅游前景很光明。同时生态旅游的发展也必将带动本溪生态农业的发展,为本溪经济发展提供了又一个前进的方向。

[1]张建萍.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2]本溪市地方志编纂办公室.本溪市志.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3]刘继旋,胡乃勤.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科技,2009 (3).

[4]刘明明.生态类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 (10).

猜你喜欢
本溪生态旅游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在旅游业转型升级中实现新引领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规划研究
高阳台·本溪枫叶
本溪红叶
本溪:理顺体制让基层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