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分析

2010-04-07 22:23刘学民
关键词:课程体系行政教学内容

刘学民

(郑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52)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分析

刘学民

(郑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52)

目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存在仅注重知识的掌握、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等诸多问题。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之上,指出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需要培养和提高人文素养;重视理论课程的同时,又要注重实践环节的安排;既重视定性课程,又要重视定量课程;改革单一的政治学取向和单一管理学取向;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要有内在联系和逻辑衔接。

行政管理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分析

一、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现状

行政管理学作为政治学的一门子学科,与管理学有着不解的联姻之源,并成为20世纪80年代我国政治管理科学发展领域中备受注目的一门学科。历经30年来的重建与发展,行政管理学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教学内容方面,已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随着中国政府职能从微观领域转向宏观领域,从注重管理转向注重公共服务和协作,起初的行政管理与服务的对象和范围、管理与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也理应加以转变,以适应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和民主价值诉求的发展需要。

通常来讲,根据课程的内容性质和功能,行政管理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应由公共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核心类课程等三大类课程构成,这三大类课程各具特有的功能。

公共基础类课程是指与其他专业没有明显的专业区分,以进行跨专业的基本素质教育为主要功能的课程。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法学基础概论、政治经济学、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大学语文、思想品德修养、体育教育和艺术欣赏理论等课程。

专业基础类课程是指进行行政管理专业基础理论教育和提供基本专业能力与思维培养训练能力的课程。这类课程是行政管理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有中西行政制度史、政府管理学、公共部门经济学、公共组织理论、市政学、公共政策学导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行政哲学、西方行政学说史、比较政府行政体制等。

专业核心类课程是指为培养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提供行政学素养与思维训练,以使培养对象了解本专业前沿的学术理论成果、最新实践应用成果,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技能为主的课程。行政管理专业核心类课程在专业教育教学中具有颇高的学术理论和社会实践应用价值。行政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有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公共行政学、西方经济学、法学、行政法学、管理学原理、政策学、社会学方法基础、组织行为学教程等。

之外,国内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还设有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拓展与素质课程,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应用方法与技能课程,旨在拓宽知识领域,增强专业技能素质,主要有公共管理统计学、行政案例分析与研究、公共管理定量分析技术与方法、社会研究方法基础、政府绩效管理、普通逻辑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原理、公务文秘、公文写作与处理、电子政务与信息化、办公信息自动化科学等以及经济法、政府公共关系学、企业管理基础、领导决策科学和其他文史哲、经管类等课程。

二、行政管理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一是仅注重知识理论的掌握,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理论教学体系之外,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而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大多只注重知识理论的掌握,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尤其是忽视管理者的观念、性格和品格等方面的强化训练和培养。

二是过于注重学术理论课程,忽视实践应用类课程。可以看出,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倚重理论学术类知识的教育,而忽视实践应用技能的传授与培养。比如对公共行政学、管理学等理论课程给予高度重视,但实践应用课程(含实践、案例分析)的设置与教育常常被忽略。

三是过于注重定性课程,忽视定量分析类课程。目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过于倚重抽象理论。在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上,定量分析类的课程偏少,仅限于公共管理统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公共部门经济学等几门定量类课程,这极易导致行政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正确有效地对社会发生的公共问题进行定量化分析。只讲抽象的理论,客观上也影响了学生的量化思维能力的提升,影响到学生的就业或者进一步深造。

四是单一的政治学、管理学类课程取向。目前我国诸多高校安排行政管理课程不是从行政管理学的学科要求出发设置课程,而是从学校已有的师资队伍出发设置课程。同时,政治学类的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相当大,实际上反映了我国行政管理学教育存在着的政治学取向或者行政学范式依附于政治学范式的取向。来自我国开设有行政管理专业的高校的调查资料显示,政治学、管理学类等抽象课程所占比例过大,而经济类、统计分析类等定量化课程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而实际上政府管理与服务的大部分内容都与经济量化分析相关,政府部门需要一大批熟知经济和统计的应用型人才,这样的课程设置明显不利于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五是课程内容体系设置缺乏内在联系和逻辑的衔接。行政管理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应是一个有机系统的整体。因此,各门课程之间应体现知识结构的层次性和逻辑衔接。但实际上,我国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各门课程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和逻辑衔接;同时,课程体系中学位级别不同的课程之间缺乏必要的层次性。目前,我国行政管理学专业尽管已经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但是,不同层次的学位教育在课程设计、课程学术深度和广度等方面没有作必要的区分。例如,硕士学位所开设的课程与知识内容与学士学位所开设的简单重复,逻辑不明晰的现象比较严重。

三、行政管理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分析

第一,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训。为适应社会需要,行政管理人才理应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因此,在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之外,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内涵不仅包括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技术创新的专业素养,还应包括社会综合能力的扩充训练、精神气质的陶冶和人格品质的塑造。行政管理专业以培养行政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为目标,针对管理者素质的要求,开设人文素养方面的课程,从管理者的观念、品格、知识、方法、能力等方面强化训练。如开展务实、敬业、拼搏、创新精神的训练,伦理道德、毅力、人格修养等方面的培养,加强人际沟通、表达能力、创业策划、情商训练和社交礼仪等素质的培养。

现代政府存在与活动的合法性是建立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基础之上,而不是立足于为少数人或行政官员自身利益服务的基础之上。这是对政府及所属行政工作人员的基本伦理道德要求。行政管理学专业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只有在这种专业意识的指引下,才能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公仆意识和公共责任意识。

第二,重视理论课程的同时,又要注重实践环节的安排。行政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计划除设置大量的理论课程外,还应包括更多的实践环节。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应使学生能真正胜任公共服务工作。把科研引入教学之中,通过专题研讨会、课程论文等形式,要求学生独立研究公共服务领域里存在的问题,培养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公共服务领域活动深层次的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整合的能力。通过这些实践环节的有效实施,提高专业人才应用行政管理专业知识与理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第三,既重视定性课程,又要重视定量课程。对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加强高等数学、公共管理统计学等定量课程的教育与学习,有助于为该专业的学生学习定量课程打下坚实基础,有效提高其公共管理定量技术分析的能力,从而准确地将在实践中统计的资料应用于政府公共服务中,创新公共服务方式,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

第四,改革单一的政治学取向和单一的管理学取向。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及其管理对象的广泛性与复杂性,决定了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应体现诸多学科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和相互发展的取向。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政府微观管理职能的逐渐削弱,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的逐渐强化,社会对行政管理的技术和管理型人才的需求量增大。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注重在多学科综合走向上创新。因此,行政管理学在学术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方式等方面,应更多地与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紧密联接起来,达到互相借鉴与渗透,相互促进与发展。尤其是现代信息化、知识经济社会日益发展,多学科之间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所形成的多元研究方法为行政管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基础。

第五,专业课程体系设计需要有内在联系和逻辑衔接。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是一个相互联系、互为逻辑递进的有机体系。所以,各个课程之间应体现行政管理知识结构的层次性和逻辑递进性。硕士和博士课程的安排要比学士课程有广度和深度,体现学位的层次差异和逻辑递进关系,更能体现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宽和提高,以有效提高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学术研究和应用理论的实践能力,进而培养其专业逻辑思维技能。

诚然,改革行政管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应具备创新思维。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计的出发点,理应从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需求出发,从未来社会管理人才应具备的学术理论和人文素养需求出发,从培养对象的不同层次需要出发,允许诸多课程模式共存。因此,一方面,要有效增加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基础理论知识、公共管理经济学、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等方面的课程,尤其是量化分析课程,通过培养学生的定性定量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水准,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新见解,培养其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在对我国公共事务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以提炼和总结的同时,借鉴国内外已有的丰富经验,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现代公共管理学术理论和应用实践的最新发展变化,按照时代发展或区域需求设计课程体系,以有效培养和提高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实践应用技能水准,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Abstract:At present,the College Administration Curriculum systems and course contents exist as only a knowledge-based mastering while,ignoring humanities training and many other issues.To overcome these problems,the paper suggests that University Administration Curriculums and teaching contents need to develop and improve human accomplishment,to pay attention to theoretical courses at the same time,but also focus on practical aspects of the arrangement;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hould be strengthened;and reform of single political orientation and single management approach should be done;Courses need to have internal relations and the logical connections.

Key words:Administration;Course systems;Teaching contents;Analysis of reforms

(责任编辑:宋孝忠)

Analysis of University Administration Curriculum Systems and Teaching Contents

LIU Xue-min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52,China)

G642

A

1008—4444(2010)03—0171—03

2010-03-25

刘学民(1962—),男,河南许昌人,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行政教学内容
行政学人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