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安全监控路径 减少护理风险发生

2010-04-08 00:55张广丽
淮海医药 2010年2期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护理人员

张广丽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医疗护理行业的风险已成共识。手术室是外科诊治和抢救患者的重点场所,护理工作始终贯穿整个手术过程,护理风险同样贯穿在日常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了解手术护理安全与风险的现状,建立安全监控路径,能有效规避风险,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1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1.1 业务技术新水平方面 表现在业务技术水平较低,手术步骤不熟悉,物品准备不齐全,导致手术配合不主动,甚至延时。不熟悉专科抢救患者的特点,应急抢救配合能力差,引发护理缺陷和纠纷。不熟悉手术患者体位,放置不舒适,引发肢体受压及神经损伤等。

1.2 核心制度执行方面 核心制度执行不严,易引发护理缺陷及差错事故。查对制度执行不严,会造成接错患者、做错手术、用错药、输错血等。抢救制度执行不严,错失抢救时机,患者生命就会受到威胁。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严,易发生切口感染,轻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痛苦和费用,重者可致残、致畸。交接班制度执行不严,就有可能对患者病情观察不连续、无法查清手术用物,导致难以预料的事情发生。

1.3 与患者沟通存在的问题 医护人员语言不当或过失,造成患者或家属的强烈不满,导致医疗投诉和纠纷。不注意隐私部位的保护,给患者心理造成不良刺激,个别医护人员不注意个人行为,大声喧哗,接听私人电话,或为某些事情医护之间发生争执、埋怨等,使患者感到不被重视、不受尊重,引发不满。

1.4 手术护理记录存在的问题 手术护理记录单中的内容与麻醉记录内容不相符,如记录的时间、数量不一致。术中特殊情况不能准确描述和及时记录,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有代签名现象。

1.5 患者术中安全问题 手术患者在护送途中未系好安全带或防护栏,易造成坠床、摔伤。手术过程中不认真核对(术前用药、禁食禁饮情况等)。轻者延期手术,重者危及生命。工作马虎者,易造成物品遗留体腔,弄错或丢失标本。医疗仪器使用不当,易灼伤或冻伤患者。

1.6 环境因素及意外伤害的风险 噪音,如金属门的开关,器械车轮的摩擦声,电刀、电凝、呼吸机、电锯、电钻工作时的声音等可影响人的内分泌、心血管、听觉系统等生理变化,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应变能力差[1]。术中电刀切割组织产生的烟雾,关节置换术中使用的骨水泥,烧伤油膏,全麻药物在空气中的弥散,甲醛、戊二醛、臭氧等化学灭菌剂的挥发,均可对人体产生不良刺激,甚至使人感到恶心、头痛。手术中刀、剪、钩、凿、针等传递频繁,极易损伤自己和他人,导致血源性疾病的感染。

1.7 医疗费用方面 医疗费用是患者最敏感的问题,它关系到病人切身利益,特别是在当今群众普遍反映看病贵、看病难时期,收费稍有差错就会引起纠纷或投诉。

2 建立安全监控路径,减少护理风险发生

2.1 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 严格要求护士执行《手术室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管理脱落的应急处理》、《病人接送制度》、《标本管理制度》、《规范护理书写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护理操作规程(包括电刀、气压止血仪的使用),规范手术室物品管理,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建立手术室安全监控路径,对违反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的行为及时给以警示教育,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如:患者进入手术间前检查,手术实行负责到底制,确需交班者按手术患者交接班内容严格交班,双方签名确认;护理人员术中要严密观察病情,不得离开手术间,手术期间不得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不准接打无关电话,接送患者至少要 2名医务人员,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始终有人陪护;制定输血输液反应、病情突变及突然停电的应急预案,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分层次使用护理人员,安排手术尽量做到能力高低搭配,实行弹性排班。

2.2 强化护理风险意识 护理人员只有在掌握护理常见风险事件的高危因素[2]、基本特性、处理程序后,才能在临床实践中自觉地防范护理风险。因此护士长与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对护士进行考核,利用科务会、业务学习、晨会交班、护理查房等形式对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风险及时进行评估及讲评,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评估及防范能力,定期召开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教育会,对科室内发生的差错及隐患进行分析、讨论,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2.3 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针对科室新护士多、技术不成熟、手术量大、术中意外情况随时可能发生等特点,开展专科理论、风险意识和多种形式的岗位培训,增加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对患者实施生物、心理、文化等全方位的护理服务,熟练掌握无菌技术,各种抢救技术和各种仪器的使用,能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评估,并且要有较强的分析能力,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操作娴熟,做到稳、准、轻、快,医护配合默契。

2.4 提高护理书写质量 提高护理书写质量是预防法律性护理纠纷的一种重要措施,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举证倒置”的法律自我保护武器,是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重要体现,是保护护患双方安全的保证。因此,要加强手术室护士书写知识的培训与学习。成立相应的护理记录方面的监控组织,由专人每天检查手术护理记录单,护士长每周做好质控,各级人员各尽其职,定期分析讨论,防患于未然,在患者未出手术室之前把好手术室护理记录质量关。

2.5 做好沟通工作 护理人员应以同情的心态,和蔼的态度耐心对待患者,从患者角度出发,取得患者信任,给患者以安全感。对于护理不清楚和不知道的事情不要含糊地回答患者,不要对手术解释得过于详细,以免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对手术患者的预后,特别是癌症患者,不能用肯定性语言,以免引起医疗纠纷或投诉。在与患者交流前一定要仔细阅读病历,了解患者的一切情况,做到谈话内容与病历一致。

2.6 术中安全护理措施 患者入室后,巡回护士必须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术前用药、禁食禁饮,各种同意书是否签字,血型、检查结果等。根据手术需要,按规范备齐术中所需物品。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应坚守工作岗位,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麻醉医生及主刀医生,防止术中意外发生。保证输血、输液质量,防止异物存留于伤口或体腔内。对于病重、体弱、营养差、手术时间长的患者,应用软垫保护好受压部位,预防压疮和肢体受压,正确使用高频电刀和冰袋,以防灼伤和冻伤,对于标本和管理,也是保证术中安全的重要环节,应严格按照标本管理流程,防止弄错或丢失,为保障患者在运送途中的安全,各种车、床应有安全带或护栏,并随时保持功能完好。

2.7 实施服务收费 严格执行物价标准收费,为住院患者提供每日费用明细清单,在发放清单前应仔细核对,确保准确无误,交给病人清单时,告知其仔细核对费用,对不明白的收费及时解释,有错误时及时纠正。

2.8 环境因素的防护措施 定期检查仪器设备,添加润滑剂,降低噪音;使用电刀、电凝时最好使用带吸引功能的电刀笔,吸尽烟雾,避免烟雾在局部过浓;用甲醛消毒时,薰箱门一定要关闭紧密,以防泄漏,浸泡标本时,要戴防护手套;接触戊二醛应戴口罩、眼镜、手套,防止溅入眼内及腐蚀双手,消毒时容器应加盖,器械在使用前应用生理盐水冲净;在使用吸入性麻醉药物(安氟醚、异氟醚)时,应现配现用,臭氧发生机和紫外线灯工作期间,禁止入内,必须进入时要中断消毒;在手术中使用锐利器械(如刀、剪、针等)时,应遵循刀、剪、针的摆放及传递原则,尤其要加强新护士基本功训练;对于特异性感染者要提前做好预防准备,门口应设隔离标志,与手术无关人员不得入内,谢绝参观,做好个人防护,器械和手术间严格按照特异性感染的术后处理原则进行规范消毒。

[1] 覃 峰.手术临床护理安全控制规范与现代护理技术标准工作手册[M].北京:卫生科技出版社,2007:61.

[2] 杨莲荣,戴青梅.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及护理风险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08,8(5):59.

猜你喜欢
手术室护士护理人员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