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流行热的诊断与防治

2010-04-08 08:30江发义邓兴珍徐丽琼黄和文张天文
湖南畜牧兽医 2010年3期
关键词:病牛奶牛出版社

江发义,邓兴珍,徐丽琼,黄和文,王 琼,张天文

(1.湖南省沅陵县畜牧水产局,湖南沅陵419600;2.湖南省沅陵县沅陵镇动物防疫站,湖南沅陵419600)

从2009年6月开始,由于气候变化异常,湖南省沅陵县奶牛场9头奶牛首先发生牛流行热。紧接着奶牛场周边乡镇深溪口、枫香坪、太常、郑家村等乡镇相继发生。据调查,全县共发生1 200多头,笔者治疗了81头,治愈率达100%。有3头牛因未经治疗而死亡。现将临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流行病学调查

1.1 传染来源

病牛是主要的传染来源,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牛高热期血液和呼吸道分泌物中。

1.2 传播途径

在自然条件下,本病的传播媒介主要是吸血昆虫,如蚊、蝇叮咬病牛后,病毒进入昆虫体内,再次叮咬牛只病毒得以传递,疫情的存在与吸血昆虫的出没一致,流行发生于吸血昆虫活动盛期,吸血昆虫消失,流行即终止。采集病牛全血或鼻分泌物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皮下或静脉注射1~5mL均可人工感染。

1.3 易感动物

本病主要侵害牛,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牛均可感染。以青年牛、壮年牛、乳牛、黄牛最易感。1岁以下犊牛很少发生,水牛极少发生。据调查,7~8月间,全县奶牛、黄牛发生牛流行热,水牛仅出现3头。

1.4 流行情况

据调查资料显示,1983年8~9月间,我县牛发生流行热1 875头,1987年7~9月份,发生牛流行热1 537头,这两次发生的牛流行热,其流行的特点与2004年是一致的。本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是在夏秋高温暴雨、山洪暴发后流行。

2 临床症状

病突然发生,病牛精神倦怠,不愿站立走动,多数卧地不起,强行站立,步态摇摆无力,肌肉震颤,恶寒战栗,食欲和反刍停止,瘤胃积食,瘤胃蠕动音微弱或停止,体温升高到40~41.5℃,且皮温不整;四肢和关节机能障碍,多数病牛在前肢或后肢中,有一肢跛行不能着地。呼吸浅快,达80次/分以上,有轻度咳嗽。眼结膜潮红,肿胀流泪,重病者可见畏光。鼻镜干燥,鼻腔有浆液性分泌物流出,少数有粘浓性分泌物。每头病牛都有流涎现象,口边粘有泡沫并流出线形粘液。病初便秘,粪便干燥,有的有肠炎,出现下痢,严重者拉血便。尿液少而呈暗褐色。病程一般为3~7天。只要加强护理和及时治疗,能迅速治愈,死亡率极低。

3 病理变化

急性死亡的病例中选择了一头进行剖检,剖解时,可见明显的肺间质气肿,发生气肿的肺高度膨隆,间质增宽,内有气泡,压迫肺呈捻发音。胸腔积有多量暗红色液体,气管内充满大量泡沫状的粘液。消化道十二指肠出血,肝胆肿大,脾脏无明显变化,膀胱粘膜呈暗黑色,尿液暗褐色。

4 诊断

4.1 病原学诊断

4.1.1 病料采集:采集高热期病牛的血液,加入抗凝剂,保存于2~4℃中,供动物感染试验用。采集病死牛的脾脏、肝脏、脑组织,用于制备超薄切片,作电子显微镜观察。

4.1.2 电镜检查:将病死牛的脾、肝、肺、脑等组织制成超薄切片标本或细胞培养负染后,进行电子显微镜观察,电镜下可发现病毒颗粒呈子弹状或圆锥状,长 130~220nm,宽 60~90nm,具有囊膜,囊膜表面有纤细的突起,透过囊膜可见电子密度料高的核糖核酸螺旋形的核外壳。

4.1.3 动物接种试验:取高热期病牛的血液1mL静脉接种易感牛2头,接种后1~3天内发病,出现与自然感染病相似的症状。

4.1.4 免疫荧光试验:采集病牛肝脏抹片,干燥后,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染色,荧色显微镜下观察,各项对照成立的情况下,发生黄绿光者为阳性。

4.2 鉴别诊断

4.2.1 牛流行热与茨城病的鉴别:茨城病在流行季节,临诊表现方面与牛流行热非常相似,但茨城病病牛在体温恢复正常后出现明显的咽喉食道麻痹,头下垂时,胃内容物可自口鼻流出,并诱发咳嗽。

4.2.2 牛流行热与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鉴别: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隐性病例较多,发病率不高,急性病便达5%,但病死率高达90%~100%,一般呈地方性流行,季节性不明显。牛流行热发病率高,可达100%。但死亡率低,不超过2%,通常呈流行性,有明显的季节性。

4.2.3 流行热与牛气肿疽的区别:其区别在于牛流行热是四肢和关节发生炎症而跛行,而牛气肿疽则是在肌肉丰满的腿部有捻发音的气肿而发生跛行。

4.3 临床诊断

主要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原学诊断,可以初步确诊。

流行特点: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6~9月,传染迅速,呈暴发流行,发病率高,死亡率低,易感奶牛、黄牛,水牛极少发生。

临床特征: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四肢和关节机能障碍,流鼻液、流口水和流泪水。

5 防治

本病尚无特效药物。及早发现、严格隔离和消毒是预防疫病的有效办法。治疗原则是对症疗法和防止继发病的发生。因而加强护理,及时治疗是保障牛健康的重要措施。

5.1 瘤胃积食者,灌服0.25g碳酸氢钠片100片加菜籽油250~300mL;肌注0.1%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10mL。

5.2 防止继发感染及针对体温升高。(1)克菌先锋9号400万单位(重庆兽药厂生产)、30%安乃近注射液20mL、0.1%地塞米松5mL混合肌肉注射;(2)6%“重症”(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注射液20mL肌注。5.3关节机能障碍严重者同时服用中药。处方:独活40g,当归 40g,党参 40g,防风 35g,牛膝 35g(禁胎),桂枝 30g,桑寄生 30g,姜活 30g,炒杜仲 30g,茯苓 40~60g,芍药 30g,山楂 40g,麦芽 20g,荆芥30g,力曲30g,甘草15~20g。煎水灌服1剂。

5.4 防疫措施

5.4.1 掌握本病流行规律,做好疾病预测预报,加强饲养管理。合理使役,严格检疫,做好消毒工作,消除本病发生的应激因素。5.4.2本病是以吸血昆虫为媒介传播的疾病,因此消灭吸血昆虫,防止蚊虫叮咬,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本病的首要措施。

5.4.3 发生本病时,迅速隔离病牛,封锁疫区,停止向未发病地区输送牛只,积极开展杀虫、防虫工作,疫区内未发病牛只和受威胁区易感牛群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6 讨论

6.1 牛流行热可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种公牛感染后,精子畸形率升高,生殖能力下降;乳牛感染,产奶量显著减少,牛乳质量达不到标准,并可能长期不能恢复;役用牛感染,由于跛行使役能力降低,严重者不能使役,部分牛因瘫痪而被淘汰;护理不当时,死亡率可上升。

6.2 牛流行热是一种季节性疾病,主要发生于气候炎热的6~9月间,其来势凶猛,发病率高,流行快。此病发生有一定的规律性,从发病时间来看,7月1日开始发病,10日就出现大流行。从发病年龄看,主要是2~6岁的青壮年牛、高产奶牛、重胎牛且症状严重。发过病的老年牛,第二次感染发病,所表现症状较轻。刚断奶1岁以下的犊牛极少发病,个别发病其症状较轻。从品种上有,首先是奶牛发病,农村是黄公牛、膘体良好的牛首先发病。从地势上看,海拔550~650米以下的山区、丘陵区及沅水两岸发病严重。

6.3 治疗原则是对症疗法,内服碳酸氢钠片、菜籽油以清除积食;第一次肌注青霉素、安乃近、地塞米松;第二次肌注“重症”(禁胎);结合中药疗法解热降温,消除四肢机能障碍,治愈率达100%。

6.4 在急性病例中如出现呼吸困难,在有气肿、肺水肿的情况下,一般不用等渗葡萄糖溶液,而可输入高渗葡萄糖溶液(25%~50%),大量输入后能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水份吸收血液,经肾脏排出时带走水份而消除水肿。

[1]田振洪.工厂化奶牛饲养新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2]马学恩.牛病防治[M].内蒙古:内蒙古出版社 ,2004.

[3]李德昌等.动物疫病学(第1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4]宣华.牛病防治手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0.

[5]肖定汉.牛病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

[6]赵德明等.养牛与牛病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7]邱怀.现代养牛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8]陈幼春.现代肉牛生产[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9]肖定汉.奶牛疾病防治[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病牛奶牛出版社
乍暖还寒时奶牛注意防冻伤
夏季奶牛如何预防热应激
我等待……
牛瓣胃阻塞的发病机理和治疗
秋季牛常见病的治疗方法探讨
奶牛吃草
牛呼吸道感染诊治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石油工业出版社
《奶牛的家》